APP下载

颈侧和尾根结核菌素皮内试验在奶牛结核病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2014-04-05康喆恒曾贵全

兽医导刊 2014年18期
关键词:颈侧结核菌素皮试

康喆恒 曾贵全

(四川省邓崃市农村发展局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四川邓崃 611530)

颈侧和尾根结核菌素皮内试验在奶牛结核病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康喆恒 曾贵全

(四川省邓崃市农村发展局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四川邓崃 611530)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古老的、危害严重的且防控难度大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牛是最易感染结核病的动物,牛结核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牛结核病和人结核病可以相互传染,约10.6%的人结核病是由牛结核杆菌引起的,约7%的牛结核病是由人结核杆菌引起的[1],由此可见携带结核杆菌的牛是人结核病的最大传染源之一。随着现代社会对牛奶制品的消费量越来越大,人的结核病发病率也在上升,社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二者呈明显的流行病学相关性[2],食用消毒不彻底的牛奶制品已经成为人类感染结核病的一大潜在重要途径。

因此,奶牛结核病的监测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度必须认真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基层动防机构每年的监测量较大,受人手、设备、监测成本、监测手段、监测时间等客观条件限制,无法采用细菌学、血清学、动物试验等检测方法来监测,而主要采用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 18645-2002)中规定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来监测。这个试验经过大家多年的探索,目前有颈侧皮试和尾根皮试两种方法。

1 操作方法及判定标准

(1)颈侧皮试的操作方法及判定标准:

①注射部位及术前处理:将牛只编号后在颈侧中部上三分之一处剪毛(或提前一天剃毛),三个月以内的犊牛,也可在肩胛部进行,直径约10cm。用卡尺测量术部中央皮皱厚度,作好记录。注意,术部应无明显的病变。

②注射剂量:不论大小牛只,一律皮内注射0.1ml(含2000IU)。即将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稀释成含2万IU/ml后,皮内注射0.1ml。冻干PPD稀释后当天用完。

③注射方法:先以75%酒精消毒术部,然后皮内注射定量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注射后局部应出现小疱,如对注射有疑问时,应另选15cm以外的部位或对侧重作。

④注射次数和观察反应:皮内注射后经72h判定,仔细观察局部有无热痛、肿胀等炎性反应,并以卡尺测量皮皱厚度,作好详细记录。对疑似反应牛应立即在另一侧以同一批PPD同一剂量进行第二回皮内注射,再经72h观察反应结果。

对阴性牛和疑似反应牛,于注射后96h和120h再分别观察一次,以防个别牛出现较晚的迟发型变态反应。

结果判定

①阳性反应:局部有明显的炎性反应,皮厚差大于或等于4.0mm。

②疑似反应: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皮厚差大于或等于2.0mm、小于4.0mm。

③阴性反应:无炎性反应。皮厚差在2.0mm以下。

凡判定为疑似反应的牛只,于第一次检疫60d后进行复检,其结果仍为疑似反应时,经60d再复检。如仍为疑似反应,应判为阳性。

(2)尾根皮试的操作方法及判定标准:

①注射部位及术前处理:操作者站在牛身后,一只手抓住牛尾巴往上翘,手离尾根部约30cm,使其与水平线成45°~60°,不用测量术部皮皱厚度。注意此时握牛尾的手拇指在上,使牛尾自然抬起,不要在中间弯曲或偏向一侧,否则牛会因疼痛而不安,影响正常操作。

②注射剂量:同颈侧皮试。

③注射方法:同颈侧皮试,一律注射于尾根左侧便于观察。

④注射次数和观察反应:皮内注射后经72h判定,仔细观察局部有无热痛、肿胀等炎性反应,不用测量皮皱厚度,对疑似反应牛应立即在另一侧以同一批PPD同一剂量进行第二回皮内注射,再经72h观察反应结果。

结果判定

a)阳性反应:有任何程度可摸到或可见的热、痛、皮肤增厚、肿胀等炎性反应均判为疑似反应[5]。

b)阴性反应:无炎性反应。

凡判为疑似反应的牛只,按GB/T18645—2002的规定进行复检。

2 颈侧皮试和尾根皮试的比较

(1)共同点:两种方法的判定标准都是按照GB/T18645—2002的规定在注射结核菌素72h后观察是否有炎性反应,注射量不足或误注入皮下都将影响检测结果。

(2)不同点:颈侧皮试要求高,需要特别保定牛头并剃毛,测量皮皱厚度,前期耗时较长,在基层大量监测时需要多人协助,操作麻烦,效率偏低,且可能给人和牛都带来危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是在后期观察时非常方便,肿胀一眼可见,速度很快。这个方法和判定标准是完全按照GB/T18645—2002的规定进行的,有据可依。

尾根皮试的好处是不需要完全保定,减少了牛的应激反应,对产奶量和生产性能影响较小,减少了不必要的步骤,操作简便易掌握,缩短了操作时间,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一个人即可完成操作,也更安全。但是在后期观察时需要再次抬起牛尾,耗时较多,且注射部位离肛门较近,在环境中存在大量抗酸杆菌的气候潮湿地区或卫生状况欠佳易发生注射感染的牧场,检测结果可能会受到干扰。此外还有观点认为尾根皮肤对结核菌素的敏感性比颈侧皮肤低,漏检率可能偏高。这个方法和判定依据是是近年来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其科学性还有待相关部门的确定。

由以上情况可见,颈侧和尾根皮试都不是完全理想的皮试方法,实际操作中应视现实条件来决定选择哪个部位,并灵活采用一些调整措施来降低操作难度,适当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检测准确性,笔者认为选择注射部位的条件和可以采用的调整措施如下:

注射前做好皮肤消毒;准确地将结核菌素说明书上标明的1头份注进皮内,误注入皮下或注入量不足须重打;

做颈侧皮试时,接种前后都由同一名熟练操作者测量皮厚以尽量避免人为的读数偏差;针对尾根皮肤比颈侧皮肤敏感性低的问题,做尾根皮试时可适当将剂量提高至颈侧皮试注射量的1.5~2倍;

监测量小而人手充足、时间充裕时可在颈侧做初检,监测量大时可在尾根做初检;凡判为疑似反应的牛应按GB/T18645—2002的规定进行复检;

气候潮湿地区或卫生状况不佳的牧场可在颈侧做初检,气候干燥地区或卫生状况良好的牧场可在尾根做初检;凡判为疑似反应的牛处理同(3)。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动物个体差异、结核杆菌菌型差异等原因,不论是颈部还是尾根皮试都不一定能检出全部阳性牛,有时可能会出现非特异性反应,因此,基层机构检出的疑似反应牛如有必要需采样送上级机构复检,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检验和微生物学检验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更可靠、更准确的诊断。为扑杀阳性牛提供有力证据,让牛主心服口服,避免因错杀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使牛主抵触以后的监测工作。

[1] 李金岭,郭宏军,王丽艳,等.国内外牛结核病的防制现状及检测手段[J].兽医导刊,2007,(12):18-37.

[2] 王云霞,于三科,瞿军军.牛结核病的现状及诊断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6,27(6):38-41.

[3] 靳善宁,马 杰,韩冰毅,等.牛尾根静脉采血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4):126-127.

[4] 卫龙兴,成建忠.牛结核病流行病学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345-348.

猜你喜欢

颈侧结核菌素皮试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甲状腺肿瘤特征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2019年右江区中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甲状腺髓样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我院头孢菌素皮试情况及经济学分析
基于个人数字助理的皮试信息核查功能优化
结核菌素强阳性患者的预防性治疗效果研究
甲状腺乳头状癌跳跃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核菌素试验有何意义?如何判断其结果?
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筛查预测活动性结核病的比较
急诊皮试告知单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