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探究

2014-04-05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肘部杠铃哑铃

刘 航

篮球运动是在激烈的近身攻防、对抗拼抢中进行的,运动员必须快速地奔跑、摆脱、滑步、跳跃以及在多变复杂的条件下完成合理的冲撞,准确地投、传、运、突和抢、打、封、断等高难技术动作,且运动强度大,能量消耗大。因此,对篮球运动员来说上肢力量尤为重要,力量素质训练应该贯穿整个训练计划。根据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特征,制定出特有的适合运动员本身力量发展的特有的力量训练计划,速度、力量、弹跳、耐力等身体素质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因为各项身体素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由肌肉活动表现出来的,所以在力量素质训练中,如果能够科学地安排训练方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人体包括了两种肌肉:随意肌(或称骨骼肌)、不随意肌(如消化系统的肌肉和心脏肌等)。与运动有关的肌肉,主要是随意肌,因为在有意识支配下收缩这些肌肉时可令身体产生动作。人体一共约有四百三十四条骨骼肌,它们是由二百五十亿条肌纤维所组成,约占体重的百分之四十。肌肉发达除了遗传基因外,后天的锻炼和饮食营养相当重要。肌肉能力包括肌力、肌耐力、柔韧性、爆发力、速度、平衡、敏捷性等。对于运动而言,肌力指肌肉在一次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力量;肌耐力指肌肉在作重复收缩或维持静态收缩一般时间的能力,如长跑等。

2 力量练习的概念

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突然启动、快速变向、摆脱抢位、连续跳跃、投篮和争抢篮板球,及攻与守的身体对抗接触,都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三种。篮球运动员所需要的力量主要是爆发性的快速力量,要求肌肉有迅速地伸展和收缩能力,要求神经兴奋的高度集中,要求兴奋和抑制过程迅速转换,有很高的灵活性。因为在快速、频繁的身体接触、激烈对抗的篮球比赛中,很多技术动作都是在快节奏和爆发用力的情况下完成的。

3 训练力量的方法

3.1 重量、次数和时间的掌握

究竟要做多重和多少次数才有效呢?很简单,重量次数可用RM表示。肌力与肌耐力的训练重量有别。锻炼肌力以6RM至8RM最为有效;绝对肌力 (即锻炼最大力量)以1RM至3RM最为有效;肌耐力则是25RM或以上。换句话说,重量大次数少,有助于肌力和肌肉体积的发展;重量轻次数多,则有助于肌耐力的发展,经常锻炼后肌肉的体积变化较少。

3.2 动作要准确、完整、呼吸要合理

很多人担心肌肉发达后会变得僵硬和失去柔软性,因而不敢参与力量训练。然而,我们在锻炼时如果能够做到动作完整准确,充分,达到应有的幅度,即“全活动范围”。肌肉就不会因为发达后而变得僵硬不柔软。每一个训练动作都要完成完整,路线、角度要准确,动作要保持一定的节奏。

3.3 训练器材的选择

现在,除了最有用最原始的哑铃和杠铃外,还添置了锻炼各部分肌肉的综合或独立的力量训练器材,这些器材更具吸引力和备受青睐。同样是锻炼肌肉,但却有不同的训练工具。就以上述的哑铃、杠铃系列和器械系列来说,究竟哪种较适合我们采用呢?

哑铃和杠铃:1)动作比较自由,训练者可以随意选择动作的路线和角度,以迎合其本身专项运动动作的需要。但器械锻炼的动作路线和角度已被机械本身的设计所固定,其动作未必能够符合该项运动的要求。2)关节的强化及其他相关的肌肉锻炼,由于在利用哑铃来锻炼时,训练者必须要兼顾重量的平衡,因此身体会有较多的肌肉群会参与这个运动,无论对于关节或使其它辅助性肌肉群的力量训练方面都会有帮助。至于器械锻炼,由于设计上主要是针对一组或局部肌肉群的锻炼,对于其他的辅助肌肉群的训练效果较差。而且器械的动作路线固定,不需要额外的平衡动作,对于增强关节的力量也不如利用哑铃的锻炼来得全面和有效。3)设计——器械的设计虽然能够根据动作角度的变化和增减负荷量,但由于这些设计是根据一般人的特性而制定,而每个人的四肢长度、肌肉长短和结构、以及动作速度等待的不同,以致这些固定了尺寸、动作路线和重量改变的器械不能符合某些人的要求。哑铃、杠铃则没有这个问题。

器械:

1)安全——是器械的最佳优点。固定的重量装置和动作线路,有助于掌握动作。而且不怕失去平衡而让重量压伤自己。就算动作错误或一时失手,也不至于蒙受太大伤害,这也是为什么重量训练器械广泛被采用的缘故。

2)弊端——由于动作线路固定,做动作时便不易借助其他身体动作来完成主要锻炼的动作。

3)设计——大部分器械的外形设计的非常漂亮,而且一组器械可同时供多人使用,在选换重量时也较为方便省时。

4 上肢力量的锻炼方法

4.1 直立上拉

直立上拉是发展三角肌群的主要练习方法之一。这个动作用哑铃、杠铃或拉力器练习均可。窄握直立上拉主要锻炼三角肌前束和肩侧斜方肌。宽握直立上拉和拉力器直立上拉主要锻炼三角肌前束和中束。上拉动作比较容易掌握,关键是要有肩带肌群力量,带动手臂向上提起,同时身体不得前后摆动。

预备姿势是两脚开立同肩宽,双臂下垂持铃,手臂向前。窄握时,两手相距一掌左右;宽握时,两手之间的距离比肩宽处出2-3掌。采用拉力器练习上拉,则是用脚踩住拉力器(或橡胶带)的一端,两手握住拉力器(带)的阵端。

在整个过程中,要始终利用肩部肌群的力量,先将两上臂向上提起,两手贴近身体将杠铃拉至胸锁骨以上位置(接近下颚),再慢慢循原路还原。拉引时,肘部应尽量高抬,不得借用下体前后摆动等助力。

4.2 仰卧屈臂上拉

仰卧屈臂上拉是发展胸大肌的主要练习方法之一。这个动作一般用哑铃来做,也可用杠铃来练习。

预备姿势是上背部仰卧在凳面上,头部稍露出凳端,两腿弯曲,两脚分开比肩稍宽,全脚掌支撑于地,腰部放松,臀部下沉,挺胸收腹。两臂弯曲,双手于头顶处交叉握住哑铃一端的内侧,掌心向上,哑铃下垂。如果用杠铃练习的话,应取窄距,即两手之间的距离比肩窄一些即可。

仰卧屈臂上拉的动作过程稍复杂些。双手持铃慢慢屈肘向头顶处时,两肘逐渐弯曲,直到上臂处于水平位置,大小臂之间的夹角约在100°-120°。这时应使胸大肌充分扩展,胸廓扩张,收腹松腰,臀部下沉。当哑铃降至最低位置后,即用胸大肌和背阔肌的力量将哑铃沿着原路举起,直至双臂伸直至胸前。

做此练习在用力上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持铃下落时,应用胸大肌和背阔肌的力量控制住哑铃,使其慢慢下降。下落过快,容易造成肩带扭伤;二是上拉时,上臂处于水平位置以下,主要用背阔肌的收缩力,当上臂超过水平位置时,则应把用力点集中在胸大肌的收缩上。

4.3 引体向上

背阔肌是重点训练的部位之一,背阔肌丰富发达时,整个背部看上去呈现出“V”字型。发展背阔肌及斜方肌、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等背部肌群的训练方法很多。其中引体向上是人们普遍采用有效果的一种训练方法。

引体向上的动作过程十分简单,双手宽握单杠,两臂伸直,身体悬垂,要背部以下放松,两小臂伸直或交叉。然后在吸气的同时用背阔肌的收缩力屈臂引体向上,至下颚超过横杠或颈后贴近横杠止。稍停后,边吸气边用背阔肌的力量控制身体慢慢下降直至复原。

下颚超过横杠,这个动作叫“胸前引体向上”。颈后贴近横杠也称“颈后引体向上”。还有一种引体向上是将特制的横梁挂在横杠上,双手握住架下的横梁做引体向上,这个动作叫“平行握引体向上”。一般来说,如果一次引体向上超过15次,可尝试着用皮带或绳束系上重物或杠铃片来练。有人喜欢把重物挂在腰上,也有人习惯系在脚踝处。不过有两点需要提醒您,一是重量要合适,二是注意安全。

4.4 推举

推举动作主要发展三角肌前束和中束。用杠铃或哑铃练都行。可以站着练,也可以坐在凳上练。

预备姿势是将横杠提至锁骨上,两手掌托住杠铃。用杠铃练习则是双手持铃置于两肩外侧,掌心相对,将杠铃或哑铃垂直向上推起至两臂伸直就行了。不过,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上体始终要坚持托胸、收腹、紧腰;二是举至头上稍停后再慢慢下放。

颈后推举主要发展三角肌后束和斜方肌,分站姿和坐姿两种。先把杠铃置于颈后肩上,两手间比中握距稍宽,两手托住横杠。随后将杠铃垂直向外推起。上推时,两肘略向外张,以利于三角肌的收缩。还有一种转腕推举。两手持哑铃于肩外侧,掌心相对。上推时,手腕和肘尖同时向外侧转动180°。

4.5 卧推

仰卧卧推,简称卧推,是发展胸肌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卧推因体姿不同,又分为平卧推举、上斜推举和下斜推举。

杠铃卧推有三种不同的握法:两手之间的间距小于肩宽的称窄握距;两手间距同肩宽或稍宽的称中握距;两手间距比肩宽出两个手掌的叫宽握距。

握距不同,所锻炼的部位也略有不同。窄握有助于发展肱三头肌;中握距主要发展胸大肌外侧的中部、中下部、中间沟和部分下缘沟;宽握距主要发展胸大肌的上部、外侧的中上部和三角肌前束衔接部分。

以平卧推举为例,其预备动作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两脚掌一定要踩塌实;二是背部和臀部要触及凳面,使躯干成“桥形”;三是横杠置于乳头上方1cm处。如采用哑铃,两手持铃应平行于肩,将哑铃置于两肩外侧接近于乳头的平行线上。

卧推动作的要领也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以胸大肌的突然收缩力将杠铃向上推起;二是在推举过程中,躯干始终保持“桥形”;三是推起杠铃两臂伸直时,胸部要挺起,两肩要下沉,切忌“含胸耸肩”,否则锻炼效果会大打折扣。

进行上斜卧推时,大都采用宽握距,将横杠置于锁骨处。直臂支撑时,杠铃中心应处在肩关节的垂直线上。下斜卧推时,横杠应置于乳头下的第六或第七肋骨处。

采用哑铃做上斜卧推或下斜卧推时,哑铃分别置于胸部外侧,拳眼相对持铃。初练者一定要掌握好哑铃的中心点,勿使前后晃动。

5 五个失效动作

5.1 下蹲时,膝盖超过脚趾、脚后跟抬起、膝盖向内侧偏

状况:这些错误动作会向膝盖的肌腱和韧带施加过多的压力。

纠正:双手各握1只哑铃站立,两脚分开,与胯同宽,双脚站直,挺胸收腹。将身体重心落在脚跟,弯曲膝盖,向下,向后座,尽量使大腿与地面平行,上体挺直并且使膝盖与脚踝对齐,然后双腿伸直,身体抬起。

5.2 臀部、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的锻炼

俯身侧拉训练时,背部拱起,身体弯曲不从胯部开始,把哑铃向后拉得过远。

状况:这些错误会对脊椎造成压力,降低对背肌的要求,影响到运动效果。

纠正:两脚分开,与胯同宽,双手各握1只哑铃站立,双臂垂于身体两侧。膝盖弯曲,身体从胯部处向下弯曲,上身保持平直,与下肢呈90°。双臂与肩部对齐,掌心向内。腹肌收缩以支持背部,挺胸压肩。保持身体姿势,肘部向上弯曲,并向腰部方向提起,直至上臂与上体平齐,前臂与地面垂直,指关节向下,慢慢将手臂伸直至起始位置,上体姿势不变。

5.3 中背部、后背部的锻炼

上臂摆动,肩部倾斜,把手臂和哑铃抬得过高。

状况:出现上述错误,肱三头肌将得不到充分锻炼,并且不会对肩部和肘关节造成压力。

纠正:右手握住1只哑铃,站在长凳的右侧,两脚分开,与胯同宽,或大步分开(还可以将右膝跪在长凳上)。身体从胯部开始向前弯,呈90°,右手支撑在凳上。上体保持不动,弯曲左肘,直至上臂与地面平行,前臂与地面垂直,掌心向内。将肘部放在靠近腰部的位置,并收缩腹部。上臂保持不动,肱三头肌用力,将手臂伸直,抬至身体后方,直至哑铃一头向下,慢慢弯曲肘部,还原至垂直位置。

5.4 肱三头肌的锻炼

仰卧起坐时,猛地拽拉颈部,没有把肩部抬起,腹部没有用力。

状况:仰卧,膝盖弯曲,脚底紧贴地板,两脚分开,与胯同宽。双手放于脑后,大拇指位于耳后,双手手指不交叉。肘部向两侧张开。腹部收紧,使下肋部靠近胯部,臀部放松。不拉拽颈部,或把肘部拉向内侧,上体向上蜷起,将肩胛抬离地面,整个过程头部和颈部放松。停留,然后慢慢躺倒。

5.5 强健腹部

卧式哑铃扩胸时,手臂位置过低。

状况:这种错误动作会对肩部和肩转肌腱(肩转肌腱在肩关节中,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4条连接肩胛骨和肱骨的肌肉群组成,让手臂可做上举、丢掷、推拉、旋转和伸前动作),造成巨大迫力。另外,这样很难再将臂部抬起,并无法使胸肌得到有效锻炼。

纠正:仰卧在凳上,膝盖弯曲,双脚放于长凳边缘。两手各持1只哑铃,双臂平展,举于胸部上方,肘部微微弯曲,掌心相向。收缩腹肌,下巴保持水平。保持肘部弧度,将肘部向下向外侧展开,直至与肩部在一个水平面,或稍稍低于肩部。再将哑铃举起,至初始状态,不要使两个哑铃相碰或将肩部抬离凳面。

4 小结

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在各项身体素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它是发展其它素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篮球运动员水平的提高与发挥。科学的掌握和运用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力量素质的关键。注重篮球运动员大肌肉群和主动肌群的力量训练,不断发展身体各个环节的力量。根据力量训练专项化要求,不同身体环节应采用不同训练方法与负荷,并且重视做到全面协调发展。

[1]于振峰,柳永青.篮球对抗技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于振峰.篮球[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张建设.现代篮球对抗技术训练[M].湖南: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4]马振洪.篮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5]李玉龙.篮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肘部杠铃哑铃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关键技术位移类指标分析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一肘部练习(中级篇)
肘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诊治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杠铃练习可增肌
我给爸爸当“哑铃”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去赘肉又强身的哑铃操(上)
去赘肉又强身的哑铃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