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可操作性实证研究

2014-04-05吴姜月宋巨华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体育教师指标

吴姜月,宋巨华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体育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评价判定,它直接作用于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从整体上控制、调节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发展。体育教学评价是发展与改革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国家教育部先后制定了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外教育评价理论逐渐引入我国,增强体质为主的体育教育观也逐渐成为主流。为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本研究改变以往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力求达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强调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表现出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方式的动态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等新特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网上信息进行检索,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教学评价理论方面的研究文献。

1.2.2 专家访谈法

针对研究的意义及可行性、有关指标筛选和调查问卷的编制,走访有关专家,以实现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判断。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严格按照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设计了学生和体育教师两种调查问卷。在南京市8所高校中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体育教师问卷60份、学生问卷24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8.2%。经效度和信度检验,符合研究要求。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v19.0社会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南京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体系价指标的建立

2.1.1 构建评价体系指标的内容

理论上讲,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对象本质的概念系统,它应与评价对象同构。为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体育课堂教学结构的模拟水平,从而提高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调查中可以看出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自主发展和学生全面及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它既体现了教师角色的多重性以及课堂教学过程的知识授受过程,又体现了学生摄取信息并且进行加工的过程、发现探索的过程及人格形成的过程,基本上吻合了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

2.1.2 确定评价体系指标权重

运用德尔菲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确定5项一级指标权重(λmax=5.026:C*R=C*I/R*I=0.058<0.01),A1=0.3;A2=0.2;A3=0.2;A4=0.2;A5=0.1)。将一级指标进行可操作化后得二级指标,将各二级指标的条目进行等权重处理。二级评价权重,即专家、同行及学生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可得到三类主评在综合评价的地位,即为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权集A=(0.4,0.4,0.2)。评价指标是以达到评价内涵和标准的程度来表征的,它是价值判断的准则和尺度。本研究采用4级评定:很好=100,较好=85,一般=70,差=60。

2.2 南京高校体育课堂综合体系评价的实施

2.2.1 建立评价的事实流程

正式听课前,评价双方举行一次预备会议。通过预备会议确定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授课计划、听课重点、评价指标,统一对评价指标的认识,使评价结果尽可能达到一致,避免对同一对象分数偏差太大的现象出现。课后汇评,将同行评价及学生的定量评价和教师的自我评价加以交融和整合,达成共识的教育观念。

2.2.2 确定评价的实施过程

作为一位任课教师,专家组评价1次,同行教师评价1次,学生评价1次,为一级综合评价得到一定的数值。将得到的数值合并得到模糊关系矩阵R。利用层次分析法可得3类主评在综合评价的地位,即为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权集A=(0.4,0.4,0.2),输入到模糊关系矩阵R中得到 B。归一化后,即为总评价在4等级中所占的百分比。本研究将评语集划分为优、良、一般、较差,将其转化为(100,85,70,60)等级赋权分数,各自对应相乘再求和即为综合评价的结果。经过这样的处理,可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避免了按大量隶属度原则划分而造成的信息损失。

2.3 可操作性体育教学评价结果的实证分析

2.3.1 做出综合评价的结论

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将分项评定的结果进行合成或汇总,并对整体的评价结果进行数量上的综合评价和文字上的综合描述,写出综合概括性的评语和意见。如果是课程评价,在作综合评价之前还应进行试判,待评价人员掌握了评价标准和判定原则和方法后再进行最后的判定,作出结论。作出结论时,注意评价对象内部的差异,对校内各项工作进行比较,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指出其努力的方向,指导其达标的有效方法。

2.3.2 评价结果的分析判断

根据预先制订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对照自评与他评的资料,逐一分析判断达标的程度。要重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综合考虑,但在作结论时,主要应根据他评资料和自评提供的实际情况去综合分析,自评结果仅作参考。此外,还要做好评价结果的检验工作。

2.3.3 评价结果的信息反馈

为了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评价活动结果的信息要及时反馈给有关方面。在信息反馈过程中,对结论的解释要慎重,因为任何评价结论都不可能绝对客观和准确,但无论如何,不理想的评价结论总会给评价对象带来心理压力和思想波动,因此要及时加以引导和调控。

2.3.4 评价工作的总结

评价工作的总结是在本次评价活动的工作流程结束后进行的,主要对本次评价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评价工作总结作完后,要注意保存本次评价的重要资料。

2.3.5 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以泰勒行为目标模式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我国课程改革中的有关评价理论为依据,探讨教学评价与体育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关系,并依据评价理论、教学理论、课程理论,提出构建体育教学体系的理论构想。

2.3.6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在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是最重要的部分,为建立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筛选评价指标,设计了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专家问卷(包括学生和教师),经过两轮专家问卷,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评价指标集合及其权重分配,由此确立了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学生、教师)。

2.3.7 改革体育教学评价的思路

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发现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科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个性的需求与和谐发展,体现人本主义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大多数体育教师在从事评价活动时,除了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外,对过程性评价给与足够重视并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而在学期开始有少部分教师还未能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进行摸底或诊断性评价。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于体育教学评价的意义和目的的认识是正确的,对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持认同态度,并希望积极付诸实践。新的体育教学评价更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对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中,主要从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指导与评价及教学效果几方面进行评价。超出半数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在这几个方面做得较好,绝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今后教学的重点。

3.2 建议

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符合当地教学实际情况的其他内容的评价标准,尤其是关注学生进步幅度的评价标准。这样既可以对学生提出统一的学习要求,也兼顾到各地、各校及学生个体的差异。各高校应加强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评价方法与手段的研究,建立监控机制,对体育教师制定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案进行审核与再次评价,以避免体育教师使用评价权利的随意性,同时给体育教师提供帮助和相应的指导,促进体育教师自身的发展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于晓东.整体性体育课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3]周 兵.现代体育课程评价论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体育教师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