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力球运动的流变历程与特点探析
2014-04-05王金峰余水清
王金峰,余水清
1 柔力球的起源
柔力球,又称为太极柔力球,是以太极拳原理为理论基础,以迎、引、抛为技术环节,以柔、圆、退、整为技术特征,以套路演练和隔网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体育项目。柔力球运动有个人套路演练、集体套路演练、2人对抛、多人互传和隔网竞技等多种运动形式,具有很高的表演、娱乐、竞技和健身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山西大学体育系的白榕先生,来到山西省晋中市卫生学校即现在的山西医科大学晋中学院任教。他在体育教学的同时还兼任拳击运动队的教练工作,为提高拳手的实战能力,避免较多的击打伤害,想出了将排球的球胆充气、充水放入拳击手套中,来代替以往拳击手套中的鬃毛填充物。在制作这种安全拳击手套的过程中,白榕先生觉得这个水囊不跑也不跳,好接又好抛,开始用洗脸盆、炒菜锅接抛,并仿照炒菜锅用铁皮做出了第一把弧面球拍,但他在抛接过程,遇到球到了反手位用铁制球拍的凸面无法迎球的问题,之后便创新性的将球拍中间部分做成一个软面,使球拍两面都能形成凹面接球,并形成了现在太极柔力球运动的雏形。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白榕先生在查阅了大量武术书籍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反复思索,通过借鉴太极拳“先引后发、借力打力、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原理,经过多次试验并对器械不断改进,最终在1991年白榕先生正式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太极娱乐球”和“球拍”两项器械专利(专利号:[912256478]、[921034261])[1]。
2 柔力球的流变历程
柔力球运动的发展可以分为萌芽时期、推广发展时期、多元快速发展时期和规范发展、国际推广时期四个部分。
1992年之前是柔力球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称为柔力球发展的萌芽时期,太极柔力球发明者白榕老师从拳击训练的伤病防护中寻找到灵感后借鉴太极拳“先引后发、借力打力、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原理,创编了柔力球运动,经过多次试验并对器械不断改进,最终在1991年白榕先生正式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太极娱乐球”和“球拍”两项器械专利。虽然当时“太极娱乐球”有一定的特点,但由于其打法单调和宣传力度不足,普及面并不广泛。
1992年-2000年是柔力球发展的第二个时期,称为柔力球推广发展时期,在1992年,白榕先生与山西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李健康、张璐、陈民及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李小斌、刑怀忠等成立了太极柔力球项目创编组,通过太极柔力球项目创编组的艰苦努力,我国第一部太极柔力球运动技术教材和竞赛规则正式问世,标志着这一时期的正式开启。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柔力球运动推广发展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根据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92年-1996年底,是柔力球运动的快速推广阶段,在这项运动推广之初,得到了全国总工会宣传部体育大力支持,并先后参加了全国民、特、优、新体育展,受到了广大群众和体育工作者的好评,1993年在全国职工大众体育创编项目展示活动中,获“优秀创编奖”,得到了国家教委的积极肯定;1994年正式列入第三届全国工人运动会比赛项目;1995年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下创编组重新修订了运动技术教材和运动竞赛规则,并首次成为高校(山西财经大学)公共体育的教学课程之一;特别是1996年第三届全国工人运动会将柔力球运动列为的正式比赛项目,使柔力球运动在全国的推广迎来了一个高潮,也就是经过这五年的不断研究和完善,柔力球运动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运动项目体系,并不断发展;第二个阶段,从1996年底-2000初,是柔力球运动缓慢推广阶段,在1996年的全国柔力球比赛之后,太极柔力球运动走入了推广发展的低谷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各类企事业单位不再举办太极柔力球赛事,一大批运动员也因为无球可打而放下手中的球拍,虽然湖北省在1999年第十届省运会中将柔力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但参数队伍屈指可数,太极柔力球运动在艰难的困境面前开始缓慢的推广发展。
进入21世纪,柔力球的发展迎来了第三个时期,称为柔力球运动的多元快速发展时期,由于进入新世纪,我国柔力球运动发展迅速,从2000年-2006年初,是中老年柔力球运动的多元发展阶段,通过中国老年体协、北京市老年体协以及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的共同努力,通过重新编写了太极柔力球教学套路,修订中老年竞技比赛和表演比赛规则,使这项运动更加适合中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并于2002年成功举办了500多名运动员参加的第一届全国中老年柔力球比赛,这次比赛出现了套路演练比赛,即以技能为主导的表现难美新形式,表演者手持球拍,伴随音乐,在规定时间里做各种技巧动作,强调动作环环相扣、连续不断的完成,此次比赛由于套路比赛的加入更提升了这个项目的观赏和娱乐性,也因此而引起了更多中老年群众的关注和参与,也为套路风格的多样化埋下了种子。2003年-2006年,老年体协继续举办了四届全国中老年柔力球比赛,在随后的比赛里出现了风格突出的武术类风格、舞蹈类风格、技巧类风格太极类风格等多元化的局面。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柔力球运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中老年群体中爆发出勃勃的生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的关注和认可[2]。
2007年至今,是柔力球的规范化、国际推广阶段。以温家宝总理向德国总理默克尔介绍柔力球的玩法为契机,成立国际太极柔力球运动联合会,各地柔力球运动协会也相继成立和完善,并形成统一认识,调整思路,定期举办固定的全国太极柔力球比赛,研究和统一专项技术与理论建设,规范教材,有计划的在全国展开在大中院校的普及推广工作。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有数百名残疾人坐在轮椅表演柔力球的场景,感动了全世界,这是柔力球第一次在如此大的国际舞台上向世人展现它的魅力。2012年首届中国晋中国际柔力球交流大会于9月13日-17日在山西晋中举行,这是柔力球运动推广普及20多年来,首次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由总局社体中心牵头举办的国际赛事;随后北京、青岛、澳门等地相继举办了柔力球国际性大会和赛事,柔力球的国际推广之路正在逐步展开。
3 柔力球的流变特点[1]
柔力球运动经过数二十多年的发展,其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与规律。
3.1 依托全国性的工会、体育协会等组织,从而得到迅速的普及
20世纪90年代,柔力球推广初期,得到了全国总工会的大力支持,并迅速在全国企事业单位迅速开展,并成为第三届全国工人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21世纪初,全国老年体育协会致力于柔力球运动在中老年人群的开展与普及工作,在短短的几年里,通过中国老年体协、北京老年体协和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的共同努力,柔力球运动迅速在全国中老年人群普及与开展;2012年9月,在山西晋中举行第一届中国晋中国际柔力球交流大会,是首次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并总局社体中心牵头举办的国际赛事,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对柔力球运动的支持,该项运动才能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与开展。
3.2 成立专家团队对其进行技术、规则等多方面的修整、完善;此外,相关公司的成立促进了该运动项目产品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改进
1992年,白榕先生与山西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李健康、张璐、陈民及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李小斌、刑怀忠等成立了太极柔力球项目创编组;21世纪初,由全国老年体协成立的柔力球推广办公室,通过邀请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太极柔力球教学科研小组;2009年7月奥泊隆全称奥泊隆(北京)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有专门的技术研发小组。研究创编组的成立为柔力球运动在全国企事业单位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规则等保障;
如今太极柔力球的发展项目和内容也不断扩大:由过去仅有的竞技比赛,逐渐演变为“以套路为基础,以竞技为核心”的双轨制发展趋势。
在套路方面,全国比较普及的大众化套路有:太极柔力球第一套至第七套、太极柔力球飞龙套路第一套至第七套,最近两年又推出了《马车》、《中国范》套路得到众多柔力球爱好者的认可;规定套路的动作在不断规范、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很多动作元素是来自比赛选手们的自选套路;而自选套路风格也出现了多样化,由最初的太极拳风味发展到了与舞蹈结合的方式,再到专门绕翻、抛接的技巧类,集体自选相继开始出现通过动作的演练叙述和表达故事的风格等,虽然风格各异,但其共同的特点是将一些摆翻、绕翻、抛接等技巧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进行演练,可以是单人的、双人的,也可以是集体套路比赛。
竞技方面:柔力球运动创建之初,技术动作较单一,尤其是进攻手段极其匮乏,技战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不强,相对应的战术变化也很简单。创编组考虑到项目当时发展水平以及比赛中的回合技术和观赏性的要求,经过集中训练,收集了大量数据,在参照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排球运动场地设施后,将场地的球网高度设定为1.5m。第三届全国工人运动会召开前后,柔力球运动高级进攻大量涌现,令人大开眼界,尤其是水平腾空旋转、翻身腾空旋转等高级进攻技术已被大部分运动员使用,其动作难度和观赏性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高级进攻技术的出现提高了进攻技术的杀伤力,给防守方造成极大的压力。比赛中进攻技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防守技术起球的成功率随之下降,比赛场面表现为:精彩有余,观赏不足。为保持技战术上攻守的平衡的性,也使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将球网高度提升至1.8m。这样,既对进攻方的进攻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又减轻了防守方的防守压力,使攻守双方的技术水平趋于一致,从而为项目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此外,像奥泊隆、久久星等相关公司的成立促进了该运动项目产品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改进。
3.3 在全国或全省范围内组建柔力球培训班,培养大批柔力球教练
自1992年-1996年,在全国总工会大力支持下,先后在山西太原、湖北孝感、四川峨眉山、四川成都、湖北武汉、辽宁鞍山等地开办柔力球培训班;进入21世纪,柔力球培训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南、云南、甘肃、福建、天津、江西、陕西等省市开展。柔力球培训班使柔力球运动的推广与普及成为了可能,为柔力球运动迅速在全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3.4 柔力球培训班与柔力球赛事紧密结合,通过“以赛带练”的形式促进柔力球运动普及与提高
21世纪初,柔力球运动在中老年人群开展初期,柔力球培训班在全国各省市相继开办同时,柔力球比赛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的开展,参赛人数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通过这种“以赛带练”的形式很好的提升了人们对柔力球运动的习练热情,极大的促进了中老年柔力球爱好者之间的技术交流,提高和促进了柔力球运动的快速发展。
4 柔力球的开展现状及主要分布区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柔力球运动已经在欧洲、亚洲、澳洲和美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逾2,000万人参与该项活动,并以每年百万人速度递增;
并且有一些国家如日本、德国、匈牙利等已经成立了柔力球协会。其中,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柔力球运动的开展规模较大。2006年日本在大阪举办了首届全国性的太极柔力球比赛,同年,在德国也成功的举办首届欧洲太极柔力球锦标赛[3]。欧洲的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相继在青岛建立了培训基地,每年都会派人来中国接受培训。在国内,20世纪90年代,柔力球运动率先在其发源地山西开展,然后在全国总工会支持下,先后开始在山西太原、湖北孝感、四川峨眉山、四川成都、湖北武汉、辽宁鞍山等开办柔力球培训班,推进了柔力球运动在全国企事业单位的开展与普及;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柔力球运动发展的高潮,柔力球运动在港、澳、台地区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并成立了一些比较正规的柔力球组织,光陕西省柔力球俱乐部就达35个,湖北省达到了9个,各省市也相继有柔力球组织的成立,与此同时柔力球培训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北、湖南、云南、甘肃、福建等省市开展,柔力球运动迅速在国内得到了发展与普及。
5 结语
柔力球从1991年问世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3个年头,在运动形式上由简单技术的单打隔网竞技形式发展出了初、中、高级技术的单打和双打的隔网竞技对抗,并在最初的竞技形式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套路运动形式;在套路方面由最初的摆动、绕环和抛接发展出了摆翻、绕翻、换拍等技术,由简单的集体规定套路发展出了太极、武术套路和舞蹈类风格的个人、双人、集体的自选套路形式;并逐步形成了稳定的“以套路为基础,以竞技为核心”的双轨制运动形式[2]。柔力球独特的反传统出球方式所蕴含着的传统文化魅力以及融合西方隔网对抗的客观特性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群体的参与,随着更多群体的参与、国内外赛事的推广和相关会员国的成立,以及自身技术和规则的不断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柔力球运动的身影定会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上。
[1]段全伟.太极柔力球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2]张 路,石 岩.太极柔力球运动及竞赛规则的演进[J].中国体育科技,2007(2).
[3]王 宏.柔力球入门与提高[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