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鹿丹通督方配合三阳经穴位循经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2014-04-01崔书国牟成林国延军李艳丽张晓丽

河北中医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三阳腰椎间盘穴位

崔书国 牟成林 王 鹏 国延军 李艳丽 张晓丽 杨 柳

(河北省中医院骨伤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鹿丹通督方配合三阳经穴位循经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崔书国 牟成林 王 鹏 国延军 李艳丽 张晓丽 杨 柳1

(河北省中医院骨伤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椎间盘移位;穴位疗法;督脉;中药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并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纤维环破裂或部分破裂,髓核突破纤维环的承受压力,使其破裂,导致髓核突出,更甚者脱出,突出的髓核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从而产生与受压神经支配区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及生活质量。手术治疗难以克服并发症,故非手术治疗始终是首选方法。2013-01—2014-01,我们采用鹿丹通督方配合三阳经穴位循经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并与单纯三阳经穴位循经注射治疗11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1]:好发年龄20~50岁青壮年;有腰部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以及受寒湿史;腰痛或伴有向单侧或双侧臀部及下肢放射痛症状,腹压增加(如排便、喷嚏、咳嗽等)时加重;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或闭气挺腹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有皮肤感觉不同程度减退、肌力不同程度下降、腱反射改变;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方向以及程度。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并结合临床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气滞血瘀、风寒湿痹,证见腰部一侧或双侧疼痛,腰膝痠软乏力,劳累时加重,病程迁延不愈,或腰腿冷痛,或痛如锥刺转侧不灵,俯仰受限,舌质红少苔或瘀黯,脉弦细或涩。

1.1.2 排除标准 年龄<20岁,>50岁;不符合中医辨证者;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马鞍区麻木、肌力小于四级者;癌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不适合于接受综合治疗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236例均为河北省中医院骨伤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8例,男71例,女47例;年龄20~55岁,平均(42.37±2.51)岁;病程5d~41个月,平均(25.17±1.25)个月;体质量指数 (BMI)18.96~21.37。对照组118例,男67例,女51例;年龄20~50岁,平均(39.33±2.87)岁;病程7d~39.3个月,平均(23.17±2.76)个月;BMI 19.11~22.1。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三阳经穴位循经注射。取穴:后溪、肾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穴、风市穴、阳陵泉、足三里、悬钟、委中、承山。选穴原则及配伍:①后溪选有症状的对侧穴位,即当左侧腰痛时选择右侧后溪穴,右侧腰痛时选择左侧后溪穴,双侧腰痛时选择双侧后溪穴;其余穴位均为患侧,双侧均有症状时取双侧。②第3~4腰椎间盘突出取后溪、肾俞。③第4~5腰椎间盘突出取后溪、关元俞、环跳穴、风市穴、阳陵泉、足三里、悬钟。④腰5~骶1椎间盘突出取后溪、大肠俞、环跳穴、委中、承山。如果患者多节段椎间盘突出,且伴有突出所产生的症状时,以上穴位进行叠加选择。穴位注射所用药物: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1000)0.5mL、0.9%氯化钠注射液0.5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515)5mg、甲钴胺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993)0.5mg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2020959)1mL。操作:选定穴位,并做好标记,常规消毒,用10mL或20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按照每穴约2~3mL抽取,将一次性麻醉用针(规格0.7mm×90mm)刺入所选穴位,当患者出现痠、麻、胀或者电击样走窜时,拔出针芯,将盛有已经配好药液的注射器拔除针头,将注射器与麻醉穿刺针对接,回抽无血,予以注射,出针后予以无菌敷料覆盖,医用胶布固定。嘱患者平卧,并适当做直腿抬高功能锻炼5min,休息30min。每隔3d 1次。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鹿丹通督方。药物组成:鹿衔草30g,丹参20g,红花12g,赤芍药20g,白术15g,当归15g,川芎12g,茯苓20g,党参20g,续断15g,寄生15g,威灵仙10g,杜仲15g,牛膝20g,徐长卿15g,地龙12g,全蝎10g,土鳖虫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温服。

1.3.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在治疗期间均行腰背肌功能锻炼,禁止使用其他任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药物及方法。

1.4 疗效标准 治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部疼痛部分消失,无明显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有效:有轻度腰腿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无效:腰腿疼痛无好转,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不能胜任工作[1]。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治疗组118例,治愈55例,显效31例,有效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76%;对照组118例,治愈25例,显效21例,有效29例,无效43例,总有效率63.5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由内外2种因素引起,内因是腰椎间盘的生理性退变,外因是受到外力的作用,前者是基本原因,后者为诱发因素。机械挤压学说[3]认为,当突出的椎间盘即髓核突破纤维环而造成对神经根的机械挤压时,神经根因受到激惹而充血、水肿,再加上神经根长时间受到挤压,造成神经根的缺血、缺氧状态,从而无氧代谢增加,酸性化学介质分泌增多,进一步刺激神经根,从而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从而产生剧烈的疼痛,久之神经的营养就会逐渐缺失,而出现神经支配区组织出现麻木、无力、肌肉萎缩等表现。因此,治疗的关键是解除或改善神经根的充血、水肿状态,快速代谢炎性介质,使其突出的椎间盘与神经根的相对空间增大,从而使患者症状缓解或达到临床治愈或缓解的目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痹、腰痛、痹证范畴,认为其病因是外伤、劳损及外感风寒湿热邪气,导致气血不和、营卫失调、经络受损,或是由于肝肾不足,外邪乘虚而入,致使气血瘀阻而发病。鹿丹通督方正是根据这一病因病机理论而创立,方中鹿衔草、丹参为君药,两药共用,以达补虚益肾、活血通络、祛风除湿、强健筋骨的功效;杜仲、川续断、牛膝、寄生补肝益肾,强筋壮骨,祛风除痹;当归、红花、川芎、赤芍药活血补血,行气止痛;再辅以健脾益气药之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以达到补益中焦,使气血得以运化,血脉流通;佐以土鳖虫、地龙、全蝎虫类之品,达到剔骨除痹、搜风通络的作用,使药效力达诸经;此外徐长卿、威灵仙起到搜除络脉之邪的作用。全方共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补益肝肾、祛风止痛之功。此外,鹿丹通督方还具有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消除受挤压的神经根充血、水肿的作用;通过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除湿,则可加快机体代谢功能,以加快炎性介质代谢,通过这一作用而达到改善微循环、消肿止痛、消除神经根的无菌炎症、缓解神经粘连的功效[4];通过内服中药可以调整机体内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改善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的状态[5],从而延缓退变,改善微循环。

《灵枢·本脏》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说明经络具有运行气血、调和阴阳和濡养周身、通利关节的作用。当经络受阻,气机不畅,瘀血阻滞,则“不通则痛”,久之则“不荣则痛”,而“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脊痛,腰似折”,故取肾俞、关元俞、大肠俞等。《针灸大成》载“腰脚痛,其取穴定在阳明、少阳”,故病在何经,取何经之穴治疗,如足三里、委中、悬钟、承山为足三阳经之穴;而后溪为手三阳经之输穴,“输主体重节痛”,又之后溪又为八脉交会穴,通过小肠经交会于大椎穴,与督脉相通。督脉是人体诸阳经脉的总汇,针刺可疏通腰背部经气,活血通络,解痉镇痛;阳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与环跳、风市、委中相配,有活血通络、疏调经脉的作用。加之在循经取穴得气之时再予穴位注射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营养神经之甲钴胺注射液、抗炎消肿之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及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等药物,使经络通,气血行,痛则止。

综上所述,鹿丹通督方配合三阳经穴位循经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更快、更有效达到改善腰部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根充血水肿,有效代谢炎性介质、促进气血运行及疏经活络的作用,再配合有效的功能锻炼,使腰背肌、腹肌及韧带得到锻炼,能加强脊柱的外在平衡,从而增加了脊柱的稳定性,进一步稳定疗效,防止复发,以达标本兼治,疗效确切。

(指导老师:赵 建)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S].北京,1997:145-14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3] 柳登顺,张剑赤.实用颈腰肢痛诊疗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92.

[4] 常正委,张俊,郭艳幸,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中医治疗[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9(2):41-43.

[5] 范中旗,魏明坤,李瑞玉.活血化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J].中医正骨,2008,20(6):74-75.

(本文编辑:曹志娟)

※ 项目来源: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度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编号:11276103D-73)

崔书国(1967—),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工作。

R681.533.105.31;R245.9

A

1002-2619(2014)07-1474-02

2014-03-12)

1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010118

猜你喜欢

三阳腰椎间盘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夏季穴位养心
大土三阳书画作品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三阳发布新款索尼E卡口85mm F1.8 ED UMC CS镜头
黄帝内经:着至教论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伤寒论》三阳三阴病证的证素辨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