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2014-04-01武汉市新洲区农机局
武汉市新洲区农机局 汪 敏
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武汉市新洲区农机局 汪 敏
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更加旺盛,领域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广阔,我国农机化及农机工业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近年来,新洲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农机化工作,围绕现代化农业发展,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狠抓农机推广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实施农机科技创新,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提升农作物生产效益,农机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
新洲区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农业技术集成、节本增效和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功能,肩负着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重任,同时也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中发挥积极作用。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步伐加快,统筹城乡、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可以预见,更多农业劳动力将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更多工业化、信息化成果将应用到农业机械化中,将对农业机械化及农机工业产生更强烈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农机化投入超历史水平。2013年共投入4.5亿元,其中设施建设投入近4亿元,购机投入0.5亿元,投入额度在全区农机化工作发展历史上有重大突破。
二是设施农业建设力度空前。2013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3万亩(1hm2=15亩),拉动各方投入4亿元,在设施农业建设任务、建设进度、投入资金力度上空前。
三是农机装备水平持续提升。2013年在全省购机形势面临下滑的情况下,全区农民购机依然保持强劲的势头,全年共新增各类农业机械6 200台,新增农机总动力2.72万kW,为装备现代农业夯实了基础。农机推广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制约因素
一是农田基本设施建设薄弱。长久以来,机耕路建设在农业道路建设中投入少。部分乡镇机耕路年久失修,损坏严重;部分村组建沟渠、涵,阻断机耕路;更有少数村过去根本就没有机耕路,造成农业机械无路进入田间地头作业。
二是田块分散带来不利影响。实行分田到户后,大田变水田,除后来少数整合的大面积田块外,其余大点的田块3亩、1亩以下的田块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由于田块面积小,特别是山岗、丘陵地区田与田之间坡度大,加之每家每户种植意愿不同,给机械作业带来困难。
三是农机工作体制不健全。乡镇农机服务机构职能弱化,农机人才短缺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机化投入体系尚不健全,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推广培训资金严重不足,不能适应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需要。
3 农机推广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1)发展壮大农机推广实力,增强农机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购机补贴政策,通过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队、农机示范区等形式增强农机推广实力;二是积极申报实施农机化大项目,因为农机化大项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着重解决当前农业生产重点、难点问题的项目,通过大项目的实施,不但展示农机部门的形象和实力,而且经费也会有了保障。只有通过开展农机公共服务,才能确立农机部门的地位,增强农机人的工作信心和自豪感。
(2)改进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在模式上应更多地深入基层农户,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优惠,把农民所需要的技术、机具送到他们家中,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二是结合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并加大示范区建设的力度,大胆将新技术、新机具以恰当的方式在示范区和农机大户中应用,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三是加强与农机生产企(事)业和经销商的联系,适时地指导开展科研推广,指明企(事)业发展方向。
(3)充分利用好农机化信息网络及各种媒体平台。要充分利用现有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建立农机推广信息专栏和畅通的农机推广信息网络。通过媒体平台,农机推广人员可以向农民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工作动态,适用的农机产品;依靠这个平台,农民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农机产品;依靠这个平台,可以把农民的需求及时反馈到农机生产和科研部门,加快农机新产品的研制,提高科研、生产、使用效率。
2014-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