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 努力构建和谐生态环境

2014-04-01荆门市掇刀区农机局刘福源

湖北农机化 2014年4期
关键词:秸秆

荆门市掇刀区农机局 刘福源

荆门市掇刀区农机监理站 苏清华

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 努力构建和谐生态环境

荆门市掇刀区农机局 刘福源

荆门市掇刀区农机监理站 苏清华

荆门市掇刀区位于广袤肥沃的江汉平原,湖北省中心地带。全区国土面积616 km2,辖2个乡镇、2个街办、77个行政村,总人口24.7万人,耕地面积20.91万亩(1hm2=15亩)。2014年两夏作物种植面积19.25万亩,其中油菜18万亩,小麦1.25万亩。2014年来,我区从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出发,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疏堵结合,严格督促检查,全力营造秸秆综合利用的强势氛围。提出了“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努力构建和谐生态环境”的口号,采取多项措施,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扶持力度,秸秆综合利用形式多样、重点突出、效果明显。全区实现秸秆还田利用9.2万亩,秸秆打捆8万亩,秸秆回收2万t。

1 主要工作措施

1.1 加强组织领导

掇刀区专门成立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由区人民政府区长任组长,主抓农业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区农办、公安、发改委、财政、科技、农业、环保、农机局等单位领导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机局。制定了《2014年掇刀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组织了10个区直相关部门分包2镇2办,督促指导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各乡镇在各村也指定专人指导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村领导一线抓的工作格局。以层层签订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责任书,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网络和责任体系,将责任落实到家家户户、田间地头。同时,健全联动机制,区环保部门与各镇(街道)联合开展全域秸秆禁烧执法,形成区域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

1.2 强化舆论宣传

区农机部门联合各镇(街道)充分利用广播、短信、横幅、专刊、流动宣传车以及召开座谈会、开辟专栏、发送短信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引导群众自愿进行秸秆利用;共召开座谈会和现场会5余次,发放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宣传资料4万余份,张贴横幅、标语80余条,编发宣传短信1万余条;各乡镇印发宣传单1万余份,宣传秸秆粉碎还田方法、意义;出动流动宣传车6台,全天候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有关政策、知识和焚烧秸秆的危害,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印刷给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由学生带回家,给家长签署综合利用和禁烧承诺。联合区直三万工作队、镇包村干部、村包组干部大力实施进村组、进农户、进企业的“三进”活动,广泛开展宣传,并协调解决农机调度、企业回收等具体问题。全力做好跨区作业机械的调度,有效保障了全区的农机供应,并为机手、农户提供了及时的技术支持。实行全天候、高频次、地毯式巡查,并在巡查的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劝诫和制止力度,营造禁烧的高压氛围。

1.3 注重激励扶持

区委、区政府积极落实财政补贴政策,拨出专项经费40万元,用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各种补贴,并鼓励和动员群众将秸秆利用起来变卖,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麻城镇政府对购买联合收割机加装粉粹机的农户,镇财政每台奖励2 500元,使用秸秆还田机的农户,按10元/亩的标准给予补贴,充分调动群众实施秸秆还田的积极性。通过安排农机补贴资金100万元,对各镇(街道)购买油菜收割机和加装切碎装置等机械给予优先补贴,有力保障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开展。

1.4 严格督查考核

掇刀区成立了秸秆禁烧巡查领导小组,制定了巡查计划,联合区直三万工作组和镇、村包联干部,成立了禁烧巡防应急分队,每天深入村组田间,全方位、全时段、高效率、高强度地监控检查,并将每日检查评比结果直接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区、镇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镇(街道)村工作专班每天安排人员巡查至村到田,制止焚烧秸秆行为,检查作业质量,核实每台机械的作业面积,及时调解作业纠纷,确保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有序进行。制定了《掇刀区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奖惩办法》,严格执行奖惩规定:一是对参与机械粉碎还田的机手按10元/亩进行奖补,对参与秸秆回收的企业按10元/t进行奖补;二是对不听劝戒、一意孤行的农户,按照相关政策给予50元/处的处罚,对被镇、区、市各种巡查组通报的村处以100~500元不等的处罚。

1.5 优化协调示范

一方面,农机局联系协调,调配秸秆粉粹机,方便群众使用。同时,成立了农机维护服务队,对服务队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做到了保障有力,服务到位;另一方面,通过在团林镇实施秸秆粉粹还田示范1万亩的带动,及在莲花村承办全市秸秆综合利用(五化)现场会的推动,致使农民思想上认识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行动上自觉将秸秆利用不焚烧,有效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同时,积极协调引导佳鼎农业、华中农业、寿恒农业、天越牧业、秸得宝秸秆有限公司等8家秸秆回收企业与辖区38个重点村签订了3万t的秸秆回收利用协议,落实秸秆回收2万t。

2 具体工作方法

一是在荆三角区域的团林、麻城镇各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1万亩,通过探索收储、运输、加工、供肥一条龙运作,实现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二是在围绕城区周边、3条高速公路(武荆、荆宜、襄荆)、2条主干道(207国道荆荆线、219省道荆潜线)、1条城区外环路(迎春—杨家桥)沿线村利用机械收获对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确保综合利用率达90%。

三是发展秸秆肥料。采用联合收获机加装切碎装置将秸秆切碎、大型拖拉机配套大型旋耕机、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秸秆粉碎还田等技术,推进秸秆机械粉碎直接还田;加强农机农艺结合,积极推广覆盖还田、快速腐熟还田、堆沤还田等技术,发展秸秆有机肥料。其中湖北佳鼎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谷万亩蓝莓产业园,掇刀区麻城镇)10万t秸秆生物肥项目,强力推进秸秆肥料化。

四是发展秸秆饲料。秸秆作饲料主要是通过秸秆青贮、氨化、秸秆机械加工等技术,降低饲料生产劳力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在全区大力推广秸秆打捆回收机械化技术、秸秆微贮技术,选择团林铺镇天越牧业及麻城镇华中农业养殖基地进行推广,大力发展秸秆饲料化。

五是发展秸秆沼气。利用农作物秸秆直接制备沼气,或者利用秸秆饲料喂畜禽,然后利用畜禽粪污制备沼气。其中,在火山、蔡院、七岭等新农村实施秸秆沼气燃料化,并积累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六是发展秸秆原料利用。荆门豪盛秸秆草席、草绳加工和湖北凯欣环保科技生态环保建筑防火装饰板材等项目,实现秸秆原料利用。

七是扶持壮大秸秆回收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加快推动秸秆收集贮运网络体系建设步伐。

对秸秆采取简易焚烧或堆弃,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带来了各种危害,如大气污染、土壤矿化、火灾和交通事故等。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利用,基本解决了农民在田间地头露天焚烧秸秆,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影响安全与地区形象这一难题,实现了“农民受益、企业放心、政府安心”的三赢预期目标。

秸秆在农民手中变废为宝。既避免了秸秆因废弃霉烂和焚烧造成的大气、河流等环境污染,减少了由此引起的影响民航、公路等交通障碍;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减少化肥施用量,避免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还提供了清洁的燃料,促进了生物质的综合利用,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形成了一条新型、集约、优质的生态农业产业链,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作出了有益贡献。

2014-07-23)

猜你喜欢

秸秆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关于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的思考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秸秆漫游记》诞生记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政策之“利”可解秸秆之“困”
秸秆禁烧,用力堵还需想法疏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