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意义理论的三种进路
——论伊莱休·卡茨对第三种研究进路的构建

2014-03-31吴一迪

关键词:卡茨弗雷格维特根斯坦

吴一迪

(安徽大学哲学系,合肥230039)

【哲学阐赜】

研究意义理论的三种进路
——论伊莱休·卡茨对第三种研究进路的构建

吴一迪

(安徽大学哲学系,合肥230039)

哲学史上关于意义理论存在弗雷格式和后期维特根斯坦式两种研究进路。弗雷格对“意义”与“指称”的区分和应用引发了“弗雷格难题”。伊莱休·卡茨认为他的第三种研究进路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卡茨指明了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思想之间存在着两大关键共同点,认为第二种研究进路也并不尽善尽美。通过对前两种研究进路的批判,卡茨对第三种研究进路的建构背景、优势、思路和具体方法进行了阐述。

卡茨;维特根斯坦;弗雷格;意义与指称

意义理论是分析哲学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虽然弗雷格《意义与指称》一文的本意并非是为了提出一种意义理论,但后世许多哲学家都受其影响,对意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许多理论。

学界对于这些意义理论流派的划分比较统一。哈贝马斯认为:“从弗雷格、早期的维特根斯坦到达米特的形式语义学则从命题的真实性前提出发;晚期维特根斯坦所开创的意义应用理论则追溯到语言表达实现其实际功能的一般互动语境。”[1]不仅如此,克里普克曾说他在研究这一领域时感到一种“张力”。这种张力的一极是“弗雷格式的”,另一极则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式的”。两个极点是两种十分不同的对待语言问题的研究进路。

按照克里普克的划分,我们之所以称其为“弗雷格式的”而不是“弗雷格”的,简略来说是因为第一种研究进路代表了人工语言学派对于语言问题的态度,且这种研究方式始于弗雷格。同时,卡茨认为:“维特根斯坦是第一个挑战了弗雷格式的语义学对于自然语言来说是唯一的这一假定的人。”[2]4因而,维特根斯坦对将分析哲学从“弗雷格式的”研究进路导向第二种研究进路作出突出贡献,所以可以用“后期维特根斯坦式的”来代表第二种研究方法。

卡茨认为,单凭任意一种研究进路似乎都不能完美地处理意义问题,同时处在两极的研究进路之间还有可以调和的余地。因此他汲取了每一研究进路的优点,积极反对“意义”的虚化,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三种研究进路。

一、第一种进路:弗雷格式的研究进路

“弗雷格式的”研究进路更像一种科学理论。弗雷格本人就从数学领域汲取了很多“养料”,发展出了他的概念文字理论。虽然罗素、早期维特根斯坦、乔姆斯基等人在技术上与弗雷格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坚持一种形而上学的预设——自然语言背后隐藏着的逻辑形式确实存在。他们都发展出一套各富特色的逻辑系统和方法,这些逻辑系统和方法处在与自然语言保持距离的状态下,通过抽象的符号就可以发现语言中的深层规则,避免自然语言所缺乏的精确性。

弗雷格是20世纪初语言转向的发起者,他的许多哲学构想和技术发明奠定了分析哲学的理论路向和基础,后世的分析哲学家无不受到他的影响。很明显,弗雷格是个坚定的逻辑、数学实在论者,是个柏拉图主义者,他的这些特征给形而上学留下了空间。

在弗雷格最重要的文献《意义与指称》中,他从考察同一问题着手并指出了“a=a”与“a=b”的异同。他说,如果符号仅仅是符号,那么“a=a”与“a=b”并不表达什么新的东西;如果符号仅仅指称某事物之时,那么“a=a”与“a=b”并无不同。弗雷格通过区分表达式的意义与指称解决了上述问题。(在德语辞典中,Sinn和Bedeutung几乎有相同的意思,针对这两个术语的翻译有不同的译法。陈嘉映翻译成“意义”和“指称”,王路在《弗雷格思想研究》中译为“意义”和“意谓”,[3]还有人翻译为“涵义”和“所指”。)弗雷格曾这样规定它们之间的关系:“与某个指号相对应的是特定的涵义,与特定的涵义相对应的是特定的指称,而与一个指称(对象)相对应的可能不是只有一个指号。”[4]意义问题也由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通过这一区分,弗雷格掌握了这种犀利的工具,以此有效地处理他在一开始就抛出的问题。在著名的“晨星是昏星”的例子上,弗雷格认为两个符号代表了同一样事物,但是每个符号的意义不同,这构成了新的知识。弗雷格认为(或规定),每个符号有且只有一个意义(在相同的语境下,且不考虑命题态度),但是一个意义可以有不同的符号来表达。他认为意义是在理解符号时所要把握到的东西,但是应区分符号与心理意象。因为心理意象是私人的,而符号是客观公共的。当我们面对一个符号时,例如“苹果”,心中可以产生一个关于苹果的意象,然而当我们言说苹果时人们又都可以理解我说了什么。当讨论扩展到命题的层面上时,弗雷格认为虚构命题没有指称,因为它们包含了虚构的问题(这个虚构词项缺乏一个实存的指称),其余命题皆有指称,其指称是其真值。但是,所有命题皆有意义。这样就导致可以对虚构事物进行描述而不失去其意义,以此肯定了文学作品的意义。但当我们进行科学判断时,这类命题的指称、真值就显示出来了。

然而,后世哲学家在意识到这一区分的方便的同时,也看到了问题所在。问题并不在于弗雷格把这一区分用到处理其他议题上,而是发生在更早的时候。它引发了著名的“弗雷格难题(Frege’s Puzzles)”。卡茨对此有所论述,他说:“两样东西使得弗雷格的意义特征对内涵主义者来说是不可抗拒的。其中之一是如下的想法:弗雷格难题,也就是关于‘a=a’和真的‘a=b’陈述是如何在语义上是不同的,不能在缺乏弗雷格的意义下被解决,这是他用来推广他的意义观念的介绍。有这种思想的问题是,弗雷格的意义对于这一难题的解决并不是必要的……特别地,这一难题能被我的非弗雷格的意义观念所解决。”[2]12还有人认为“弗雷格难题”根本不存在,例如Joseph Almog在其论文中把“弗雷格难题”拆解为三个部分,并认为每个都并不是真实的。[5]

小说结尾,那位莫须名祭奠者与伊一如梦如幻的约见,就在“望夫石”前进行的。这种不求现世拥有、唯寄来世真爱的描述,其旨趣与新时期以来情爱小说中追求现世幸福、陶醉日常生活的创作大异其趣,它不再是对打破精神桎梏和身心解放的礼赞,而是反其道而行的精神主义写作,在物欲性欲横流的今天自有其意义。

无论如何,“弗雷格难题”确实在哲学史上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外延主义者(extensionalist)就发现了包括弗雷格难题在内的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卡茨就认为弗雷格的那种以逻辑为基础的语义学是不合理的),引发了研究意义理论的第二种进路。

二、第二种进路:后期维特根斯坦式的研究进路

“后期维特根斯坦式的”研究进路与此相反,它坦白地承认了自然语言的这种不精确性或多元性,同时也要破除这种形而上学的自大。在形而上学问题上,尽管维特根斯坦与弗雷格有极大的差异,但是在某些地方他们又有许多相同之处。王路认为:“弗雷格对维特根斯坦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大概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逻辑的思想,二是应用这种现代逻辑的方法来分析和思考哲学和数学问题。”[6]早期维特根斯坦运用“现代逻辑的方法”来破除形而上学,但是这种方法再次使自己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相比而言,后期维特根斯坦更加彻底地在一开始就拒斥了形而上学存在的可能,同时也选择了与“弗雷格式的”研究方式(“现代逻辑的方法”)不同的第二种研究进路,在方法和技术上都没有为再次陷入形而上学泥潭留下可能。

在《逻辑哲学论》中,我们可以把维特根斯坦的“事实”与“对象”的区分以及相应的“意义”(Sinn)和“意谓”(Bedeutung)的区分看作弗雷格对“指称”和“意义”的区分的一个变种。它们的关系是:名词指涉对象,对象是名词的意谓;命题指涉事实,命题具有意义。这一关系让我们联想到弗雷格。考虑到其图像论中对语言和世界关系的强调,他所做的区分更加注意到语言与世界的结构对应关系。很明显,形而上学命题不对应世界中的事实,这类命题是无意义的。维特根斯坦在语言的有意义范围的划定上是小心翼翼的。他认为有意义的语言的范围是有限的,在这个范围内我们可以谈论,而在这个范围外我们应该保持沉默。至于这个范围的具体内容,杨寿堪认为:“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凡是自然科学命题,是可说的;自然科学命题之外是不可说的。”[7]而形而上学命题就是在这个范围之外的,它之所以看起来似乎是可以讨论的,是因为形而上学命题套用了日常语言命题的语法形式。尽管在语法形式上它们很相似,但是在逻辑形式上它们是不同的。形而上学命题并没有对这个现实的世界言说什么。维特根斯坦曾说:“除了可说的东西,即自然科学的命题——也就是与哲学无关的某种东西之外,就不再说什么,而且一旦有人想说某种形而上学的东西时,立刻就向他指明,他没有给他的命题中的某些记号以指谓。”[8]或许正是对语言的侧重,使得《逻辑哲学论》中的本体论披上了一层语言外衣,使人们容易忽视这一举措本身就为形而上学留下了可能。

后期维特根斯坦发现了这一点,就与之前的他产生了相当大的决裂。众所周知,他从人工语言学派转向了日常语言学派,他抛弃了那些“弗雷格的因素”。但是卡茨看到,有两点是与之前的他保持一致的。

第一点是批判形而上学的理论目的没有改变,只是批判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弗雷格式的人工语言学派是在日常语言的不精确性的基础上去构造其理论的,他们认为在日常语言之下存在隐藏的逻辑形式。后期维特根斯坦颠倒了对日常语言的看法,认为日常语言本身就是完善的,这破坏了人工语言学派构建其理论的动机和基础,因此去探索隐藏的实在的逻辑形式就是没有必要的和多此一举的。顺其自然,维特根斯坦认为,日常语言述说自然界的事物,在自然史上存在的东西都可以被言说,但是形而上学所讨论的东西并不存在于自然史当中,因此讨论形而上学命题就是无意义的。

第二点其实已经在第一点中有所论及,就是能被言说的是存在于自然史当中的东西。这一点其实在早期维特根斯坦的理论当中就有所论述——也就是给语言划定范围,保证语言的真正有意义性——是他反对形而上学的主要依据。因此,可以看出,维特根斯坦在其早期和后期都运用了一种自然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这一点没有改变。

三、第三种进路:卡茨的研究进路

(一)第三种研究进路的背景与优势

卡茨认为,后世的分析哲学家都受此两种研究进路的影响,要么选择在这一阵营,要么选择在另一阵营。可是后来,各个阵营中的哲学家都发现需要另一方阵营所提出的某些“养料”来充实自己,或者说没有能力完全说服自己去抛弃另一阵营。卡茨认为,存在一种“第三种可能”,也正是这第三种可能会使我们发现真理。并没有谁让我们必须在这两种研究进路之间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如果真的这样做了,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正在失去另一条研究进路所带来的成果。而这两条研究进路在哲学史上都同样历史悠久,也同样拥有很多各自的研究成果。当分析哲学仍处于“弗雷格式的”非自然主义影响下时,弗雷格、罗素、早期的维特根斯坦等人对语言问题的哲学观点便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他们都忽视了自然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其实,对语言的精确性要求和多样性既存现象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但是,他们的学说仍然具有深刻的洞见。“后期维特根斯坦式的”研究进路在拒斥了前一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具有深刻洞见的学说,但是这种批判似乎失之偏颇,拒斥了过多的东西,以至于使人们遗忘了“弗雷格式”研究进路中某些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我们完全可以选择这“第三种可能”,博采众长,取长补短。

(二)对自然主义的批判思路

“乔姆斯基式的”研究进路与弗雷格等那些更传统的研究方法有些许不同,或者说“乔姆斯基式的”研究进路与“后期维特根斯坦式的”研究进路又有某些共同之处。根据卡茨的看法,那就是它们都承认某个预设,“这个预设是,研究自然语言的恰当进路是自然主义的进路”。[9]4卡茨认为:“这些观点以种种方式主张,自然史,宽泛的解释就是包含着我们的自然历史,它包括所有存在的事实……自然主义是一元论的,它宣称存在于世界中的每样东西都是自然现象,意即,它们在时空对象与事件的因果联结中都有一个位置。”[2]4维特根斯坦被认为是开启了分析哲学史上的自然主义风气之先河。[9]4随后,奎因、戴维森、普特南等人都步其后尘,非自然主义渐渐地淡出了历史的表面。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20世纪初,人们对逻辑和数学的观点都是实在论的,弗雷格、胡塞尔等人都是如此。

卡茨认为有很多独立的理由来拒斥语言中的自然主义观点,从而去支持非自然主义。这么做的优点就是我们避免了上述那种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我们也就到达了“第三种可能”。“第三种可能”综合了前两种进路的优点,把属于自然史的语言现象作为出发点,在此前提和条件下去研究其背后的语法形式以及意义问题。

卡茨对自然主义的批判有三个部分。其一主要是批评后期维特根斯坦和奎因对传统意义理论的批判和论证。其二是“识别出自然主义立场的根本问题”,通过“对哲学手段的悖论性应用”,似乎有些荒谬地建立一个在这些“哲学手段”中会失效的“立场”。其三是通过其“多米诺理论”,把批判奎因所得的结论扩展到戴维森、刘易斯、塞尔和普特南等人的理论上。简而言之,“多米诺理论”认为,上述这些哲学家的理论都以奎因得出的结论为前提,如果对奎因的批判是成功的,那么对这些人的理论的拒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如果批判自然主义研究方法,得到了一个获得上述两种研究进路共同优点的方法,那么这一批判就是成功的。这也是卡茨的目标。

其实,自然主义与非自然主义之间并不存在对错,它们只是研究意义理论的不同方法而已。或许正像卡茨批判外延主义者把内涵主义等同于弗雷格式的内涵主义一样,把自然主义等同于某些人的自然主义也是不合理的。换而言之,卡茨对维特根斯坦、奎因等人的自然主义的批判并不能说明自然主义就是不合理的。尽管如此,卡茨对这些哲学家的批判还是具有深刻洞见的。

(三)具体批判:针对维特根斯坦的批判

再一次强调维特根斯坦在早期所遗留下来的矛盾是必要的。即他批判弗雷格式的探寻隐藏在语言背后的逻辑形式的企图,这会导向一种形而上学。但是,他将隐藏在语言背后的逻辑形式与现实世界的实在进行图示化的类比,试图说明形而上学命题并不图示现实中的实在从而判断形而上学命题的无意义性。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这种反对形而上学的方法恰恰暗示了实在论的逻辑形式的存在,这也为形而上学留下了空间,这是矛盾的。

在维特根斯坦后期,他认为传统哲学提出了一套关于语言本质的理论来对语言问题进行解释,但是这种解释似乎是出于符合这一本质理论的目的而进行的,这或多或少歪曲了事实。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批判哲学就是要剥离这一影响我们观察并作出结论的预设,破除形而上学梦境,让我们按照事物实际进行描述和解释。众所周知,后期维特根斯坦把意义与使用联系了起来,代替了传统弗雷格式的把意义的界定归结为其对象的方法,这让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看起来更加脚踏实地。卡茨认为,通过“使用”这一概念,维特根斯坦把哲学问题的产生归结为误用,通过描述误用的发生从而解决哲学问题。所以,哲学不再是提出复杂的理论去解释事实,而是通过详细地考察事实从而消解哲学问题。形而上学命题是词语的误用,它并不描述自然界的事实,因此形而上学命题也就是无意义的。这样维特根斯坦就把形而上学彻底赶出了他的哲学理论。

在其学术生涯后期,维特根斯坦面临着跟笛卡尔一样的问题:如果要构建起其哲学大厦,那么就需要一个理论支撑点和起点。对于这一支撑点,卡茨说:“维特根斯坦要成功地达到他的激进批判目的,就得表明,怎样去消除所有的让形而上学问题有意义的意义理论。”[9]9维特根斯坦在后期提出的其他一些有建设性的理论观点都建基于此。同时,卡茨的理论也是建立在维特根斯坦对以往意义理论的批判上的。也就是说,如果维特根斯坦对传统意义理论的批判是完全正确的,那么卡茨的理论也就无从开始,反之亦然。

毋庸置疑,卡茨认为维特根斯坦的这种激进的批判对传统意义理论的破坏性是巨大的,但并不是完全有效的。这一批判也忽视了很多方面,尤其是对卡茨的意义理论来说是无效的。卡茨认为,维特根斯坦的激进批判的一大遗憾就在于:外延主义者把内涵主义等同于弗雷格式的内涵主义,但这是一种误解。因此他误以为他所批判的那些意义理论包含了所有的意义理论。因此,即使他的批判是有效的,但也是不全面的,因而在卡茨看来是错误的。通过这一说明,卡茨就把一种基于真正的内涵主义的意义理论的有效性从维特根斯坦手中挽救回来了。

除此之外,维特根斯坦对意义理论的批判导向了其遵守规则悖论,这一悖论在他看来是反对传统意义理论的有力证据。但是卡茨认为,由于先前的对意义理论的批判是错误的,那么这一悖论也就是不成立的。通过上述步骤,卡茨认为新的意义理论经受住了考验。

[1]于尔根·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91.

[2]Jerrold JKatz.Sense,Reference,and Philosophy[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3]王路.弗雷格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32.

[4]A·P·马蒂尼奇.语言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77.

[5]Joseph Almog.Frege Puzzles?[J].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2008,37(6):549-574.

[6]王路.弗雷格和维特根斯坦:一个常常被忽略的问题[J].开放时代,2001,(3):104.

[7]杨寿堪.“说不可说”之哲学意蕴[J].哲学研究,2011,(8):84-85.

[8]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05.

[9]J·J·卡茨.意义的形而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Katz’s Theory to Construct a Third Approach to Theory of Meaning

WU Yi-di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Anhui University,Hefei230039,China)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there are two approaches to study theory of meaning:the Fregean approach and the approach of later Wittgenstein.The distinction between meaning and refer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triggers“Frege’s Puzzles”that derive from it,while Katz thinks that his third approach could solve the problem.Then he points out two pivotal common points between thoughts of earlier and laterWittgenstein,and thinks that the second approach is not perfect.By criticizing the two former approaches,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advantages,ideas and the specificmeans of Katz’s third approach.

Katz;Wittgenstein;Frege;meaning and reference

G206

A

1672-3910(2014)04-0034-05

2013-10-28

吴一迪(1990-),男,浙江嘉兴人,硕士生。

猜你喜欢

卡茨弗雷格维特根斯坦
羁傲不逊的卡茨开启中国首展
维特根斯坦式综合
自然种类词项二难、卡茨解决与二维框架
弗雷格的“概念文字”解释“因明”的可行性分析
无缺
探析概念马悖论——兼评弗雷格与塞尔的谓词理论
句子图式
浅谈“第三世界”的真——从弗雷格对“真之符合论”的批判出发看其对“真”的界定思路与动机
爱控制人是渐渐的
维特根斯坦语篇分析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