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新生艾滋病知信行情况调查与分析

2014-03-31刘亚莉刘剑辉牛丽凤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艾滋病新生

刘亚莉,刘剑辉,牛丽凤

(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高职新生艾滋病知信行情况调查与分析

刘亚莉,刘剑辉,牛丽凤

(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目的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某高职院校28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生对艾滋病基础知识回答的平均正确率为68%,63%的新生能够正常对待艾滋病患者,17%的新生通过学校的宣传获得艾滋病相关信息,新生父母的婚姻状况及新生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均呈正相关。结论有必要在高职院校新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高职新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目前,我国的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1],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艾滋病患者中60%为15~29岁人群。高职学生正处在性意识与行为、价值观的形成期,对性和周围世界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因而也面临着较大的感染艾滋病的潜在危险[2]。《南方都市报》2010年5月31日报道,杭州抽查3所大学2 000名大学生,结果发现有8名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阳性率0.4%,说明艾滋病的防控形势已十分严峻。由于艾滋病没有特效的预防和治疗药物,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则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3]。所以,了解高职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开展以学校为主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此,笔者对280名高职新生进行相关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某高职院校4个专业的280名新生为调查对象,年龄18~20岁。共发放调查问卷280份,收回280份,有效问卷267份,应答率为100%,有效率为95%。

1.2 方法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横断面现场问卷调查法,由辅导员统一组织,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填写,当场收回。

2 数据分析

调查问卷经过整理,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3 结果

3.1 新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于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为94%,66%的新生知道使用公共设施或公共浴池不会传播艾滋病,59%的新生认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是传染源,对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问题只有29%的新生回答正确,22%的新生正确答出鸡尾酒疗法是艾滋病最著名的疗法,19%的新生知道目前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54%的新生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及其标志(见表1)。

表1 新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n(%)]

3.2 新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4%的新生拒绝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害怕被传染;21%的新生选择保持距离,尽量不与其接触;63%的新生选择像对待普通人一样对待;12%的新生尚不确定如何对待。

3.3 新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

新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节目的介绍,占50%;通过报纸、网络途径获得者占33%;通过学校的宣传获得者仅占17%。

3.4 家庭背景与艾滋病基础知识、态度、行为的相关性

父母的婚姻状况与新生的艾滋病基础知识无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060),与其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有相关性(P=0.043),与要求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及不赞成婚前性行为均无相关性;父母的文化程度与新生的艾滋病基础知识、态度及行为间均无相关性。

3.5 新生艾滋病基础知识与其态度、行为的相关性

新生艾滋病基础知识与其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86),与要求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行为也有相关性(相关系数0.128),与不赞成婚前性行为无相关性。

4 讨论

新生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如准确命名、病原体、传播途径、危害、防疫、医治情况等)掌握得比较好,这可能由于高职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健康较关注,求知欲强,会主动学习一些与疾病预防有关的知识。但其还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如仅有41%的新生能正确回答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不足1/3的学生能正确回答蚊虫叮咬与艾滋病的关系问题,反映出高职新生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得不是很好。

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心理情感认同、法制和伦理道德教育等。调查发现,大多数(63%)新生能够像对待普通人一样对待艾滋病患者,但是仍有一部分新生对艾滋病患者存在偏见、歧视和恐惧心理。因此,在增加新生防病知识的同时,要增强其情感认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同时也提示,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和歧视态度是今后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4]。

新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与徐群英等[5]的调查结果相似,即电视、广播是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其次是报纸、网络,而从学校获得的并不多(占17%)。这一结果恰恰说明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是在学生中宣传和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最重要,也是不可替代的途径。因此,在利用大众传媒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同时,应发挥学校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家庭背景与新生艾滋病基础知识、态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新生的生源地(农村或城镇)与其艾滋病基础知识、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和行为之间无相关性,而父母的婚姻状况与新生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父母的婚姻状况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态度和信念存在影响,说明家庭微环境对预防艾滋病的作用,这与花静等[6]的调查结果一致。调查结果也显示出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子女的艾滋病知信行情况无相关性,这与人们通常认为的父母的文化程度对提高子女的认知高度和拓宽其认知广度起着重要作用[7]相悖,其原因应进一步探讨。

调查显示,新生掌握的艾滋病基础知识与其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及要求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均有相关性,提示艾滋病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可增加其对自身的保护,通过规范自身行为方式远离艾滋病;新生艾滋病基础知识状况与不赞成婚前性行为无相关性,考虑与传统的婚姻形式受到各方面冲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有关。另外,有24名(占9%)新生从来没有接受过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81%的新生不知道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处于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正向普通人群蔓延,这都提示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高职学生是性活跃与思维活跃的人群,其个性、心理和行为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个人经历息息相关。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高职学生是不可忽视的群体。因此,深入探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及方法等势在必行。

[1]张北川.不利于男男性接触者AIDS预防控制的因素[J].中国性病艾滋病,2003,9(6):379-381.

[2]高祖新,李晓铭,尹勤.265名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研[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6(4):43-46.

[3]徐涛,胡俊峰,侯培森.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2):111.

[4]尹铁芳,汪丹萍.某大学新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来源及健康教育需求[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4):625-626.

[5]徐群英,王红卫,胡敏,等.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及态度的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2):229-231.

[6]花静,朱红,古桂雄.综合性大学预防艾滋病知信行的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4):338-341.

[7]Cathering C,Catherine M.Peer education,gend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consciousness:participatory HIV prevention by South African youth[J].Social Science Medicine,2002(55):331-345.

G526.5

A

1671-1246(2014)03-0124-02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艾滋病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掌握基础知识
新生娃萌萌哒
基础知识巩固题精选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