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灯酒社火:新建县的传统节日概论

2014-03-30徐忠民

地方文化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社火

钟 玲,徐忠民

(1.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公共课程教学部,江西 南昌,330100;2.江西新建县第六中学,江西 南昌,330100)

我国以立法形式保护传统节日。在七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中,已有4 个节日被确定为法定假日,举国同庆。传统节日的产生与古代岁时历法、原始信仰和禁忌密切相关。中国的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以回归年为一年(阳),以朔望月为一月(阴)。在汉代完备起来的二十四节气即是中国古代阴阳合历的产物。其命名反映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情况,对应季节的是“四时八节”,即“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又称“八位”。可以说,这八个基点,构筑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大体框架。

一、以“灯酒社火”为代表而命名

在新建历史上一直有“社火”的习俗,官府、民间争相祭祀,康熙版《新建县志》就详尽记载了县衙祭社的全过程,并记录了当时举行社火的喧闹场面。以农耕为“本业”的古人对土地有着极其深厚和特别的情感,由是土地神“诞生”,继而形成了配偶神社公、社婆,又称土地爷、土地奶奶。

东汉初的《白虎通义·社稷》说:“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五谷众多不可一一而祭,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地;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社稷或合祀,或单祀,单祀则以社为主。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才有春秋二社的祭祀活动,间或有四时致祭的。

春社和秋社,分别在春分、秋分前后。新建县有农谚说:“千日望年,百日望社”;“先分后社,谷米涨价;先社后分,谷米倒囤”;“春社无雨难种(莫作)田,秋社无雨难种(莫作)园”;“上年社,老公老婆夸大话;下年社,老公老婆斗相骂”(“老公、老婆”应指社公、社婆)。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般在二月初二前后。春社日用粘米粉做(印)成狗、鸡、寿星等形的“社米馃”,敬社公、社婆,送亲戚朋友;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在新谷登场的八月。《周礼·地官·州长》“以岁时祭祀州社”注云:“春祭社以祈膏雨,望五谷丰熟;秋祭社以百谷丰稔,所以报功。”即所谓“春祈、秋报”。

明末清初,新建县文人陈弘绪拜访同乡朋友碰上一次“灯酒会”,在《石庄集拾遗》有记述:“时元夕前四日也,适其地有灯酒之会。各姓轮年,当届首事者造酒,务备务旨,择大厦广堂,盛设名灯,备美各制,虽小儿纸灯集错,亦自可观。各族属约亲携友、扶老挈幼环集焉。酒出于公,肴果各具,其坐次士者从士,商者从商,农者从农,饮各随量,务尽永夜之。观当兹抢攘,斯为仅见。此地可谓醉乡矣。”①《万寿宫通志·艺文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25、238 页。

同在春节期间,也有庙会。民间传说称,萧史吹箫引凤,和弄玉双双离开陕西,穿过荆楚,降落在南昌西郊洪崖山之巅。当时江南正遭受蝗、旱之灾,田地里的农作物日见枯黄,二人赶忙飞天降雨,解旱灭蝗。乡人感恩戴德,在峰头建凤台仙府(凤台观),春秋两季上山祭祀。在萧峰山脚下,张家、邬家、邓家、安义护林站、红星乡等村镇的老人都说,山上有萧坛,供奉萧真君,以往,每年从春节到元宵这段日子,附近一带村庄,乡民张灯结彩,抬着仙人(萧真君、许真君)塑像,载歌载舞,到萧峰凤台仙府去礼拜。这已经是相沿已久的风俗。

新建县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两大载体:闹元宵、过社火。

每年正月初七至元宵节,是西山地区游灯的时间,各村子按照过去规定的时间进西山街游灯,不得提前推后。凡到西山街的龙灯,都必须首先到万寿宫去拜会许真君。小伙子们举着龙灯,虔诚地走到万寿宫高明殿向许真君致敬。在游灯的日子里,每晚都有十几条“龙”,多的时候连“客龙”在内达七十多条。真可谓群龙游宫拜真君。

所谓“客龙”就是指距西山较远村子的龙灯,本地龙灯则称之为“家龙”(如初十帅家的龙、十一程家的龙)。正月十三日,是规定客龙进西山街的日子。客龙三年来一次,来西山街之前要送帖子。家龙等候在村口,让客龙先进西山街。这天晚上,铳声轰轰,锣鼓喧天,四面八方的客龙、家龙涌向西山街。西山街成了“龙”的世界,灯的海洋。龙灯从万寿宫出来,在街上作舞龙表演,然后到居住在街上的同姓人家里去“串屋”,龙灯在住屋厅堂里走一圈,祝主人喜庆、平安、吉祥。每到一家,主人用年货、糕点接待,灯来灯去,主人放鞭炮迎送。

正月十五日晚上,乌桥村的板灯进西山街。人称“压台戏”。盛大的板灯队伍,一人肩扛一节,一节上有四个竖着的长方形灯笼,足有250 多节,长达约一华里。②《万寿宫通志·祀典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74-176 页。陈名正:《西山正月游灯忙》,新建县政协编《新建文史资料》第5 辑(1994年)

在石岗锦江中游河畔,天子庙的梅烛节在正月十三,对岸的界坛围子里一些村庄,合起来舞龙。各村都有自己发的龙,正月同一个日子(初七或初九)聚在一起,结束的日期,各村却不一样,有迟至正月二十一、二十二的。结束的时候各自散去,叫散龙。故这个龙灯节,又叫散神节。离界坛不远的小岭村(丰城市管辖)也过散神节,还要晚点才散。

上新建广大地区,在上七、元宵节之间,天天都有玩龙灯或排灯(又叫社烛、梅烛灯、板灯龙等)的村子。笔者老家在生米镇,周围的村子,有正月初九的松城曾家、初十的祖家、十一的夏宇杨家、十二的舒家、十三的青山冈邓家、十四的摄陂桥,两村距离均在3 华里以内。

过社火主要在下半年,由秋分前后扩大到七月至十一月间,因时间拉得长,并不是天天有。每个村子全年一般都有2 个独特节日,比如同过正月十一的,蜀谷六月初六,丁家塘八月十六,城塘胡家九月十五。乌桥的另一个节日是九月初二。

社火产生与原始的祭祀崇拜分不开,是来源于对土地与火的崇拜。《荆楚岁时记》记载:社日“是日,四邻民家结成会社。”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如今,虽然很多地方的社火都已渐行渐远,但在新建县民间仍传承这一民俗民风。

三十晚上的火,元宵夜里的灯。社火伴有社戏。下新建的人至今仍把唱戏叫做“唱灯”,看戏称之为“看灯”,这是因为采茶戏是在马灯戏、采茶灯等灯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③《万寿宫通志·祀典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74-176 页。萧传俊:《新建县戏剧活动纵横谈》,《西山雨》总9 期(1996年)庙会,向菩萨敬献香火。“灯”也是“火”,基于此,笔者就以“灯酒社火”命名新建县的传统节日。

新建县的“灯酒社火”,以“上新建”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新建县的“上八乡”松湖、石岗、流湖、西山、生米、石埠、望城、长堎等乡镇。其规模盛大、场面热闹、内容繁复,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习俗,具有展现新建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重要价值。在赣文化中独树一帜,是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显著特点:受许真君崇拜影响

新建县的“灯酒社火”一个显著特点是受到了许真君崇拜的道教文化影响。

据《后汉书·栾巴传》,豫章“郡土多山川鬼怪,小人常破赀产以祈祷”。《续豫章书》记有:“穖鬼之俗习而未变,凡有疾病多听于巫。”晋也有豫章人“其俗信鬼神,好淫祀”的记载。许真君开创的净明教义,改变了当时江南荆楚巫风。众多资料表明,民间对许逊的祭祀在其在世时的晋朝即已开始,递代相传。王安石说“公有功于洪,而洪人祀之虔且久”,因此许真君成为江西民间信仰的众多神祗中最受追捧的一个,正如新建县令杨周宪所说:“大江以西,神仙窟穴也。……乃其盛者,莫如洪州之旌阳。”①《万寿宫通志·祀典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74-176 页。

祭祀许真君的仪式主要有开朝、南朝和西抚三种。

开朝是为纪念许真君诞生及飞升而举行的系列祭祀活动。正月二十八日为许真君圣诞日,以新建县为中心的群众,除上万寿宫祝寿外,还会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有建醮称贺者,有赛灯者,有接驾迎銮、迁座尸祝者,抑又有游灯遍田野,以祈丰年、除旱涝虫蝻者,环逍遥山数十里,至今尽然。”为纪念许逊奉诏飞升,从七月底(一说“七月二十日”)持续到十一月初,南昌本地及丰城、樟树、高安、宜春、鄱阳、永新等各地信众普遍以自然村为单位组成“朝仙会”,前往西山万寿宫参加庙会。其时,“四方赛谒者日以千计”,场面尤为热闹壮观,“至净月朔后,每日笙管弦歌,旌旗载道,远迩之人皆扶老携幼,肩舆乘骑,绎络于路,商贾百货之贸易,奇能异技之呈巧,以至茶坊、酒垆、旅邸、食肆,漫山蔽野,相续十余里之间,阅两月乃稀”。八月初一,还要举行剪柏会的仪式,其起源于许真君“柏枝委地,吾当复兴”的谶言。②康熙《新建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

“南朝”是为报答谌母师恩,每年的八月初二至初五日,乡人抬许真君神像前往松湖黄堂观(又叫黄堂宫)祭拜。具体安排是:八月初二晚,“许真君”降殿宿斋南庑;初三,启行,少息于憩真靖,晚宿紫阳靖;初四,登龙城坊,渡小蜀江,中午至黄堂观朝谒谌母,礼毕回銮,宿松湖;初五,由西路还宫中。③康熙《新建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

“西抚”是指“许真君”于正月十六日侵早,前往高安祥符观存问其女婿黄仁览。每三年举行一次。就是还原许真君与其女儿、女婿会面的场景,从而把福主的保佑带给那里的人们。如“南朝”一样,“西抚”也有具体日程和线路:

“上元日,宫中先迎(真君像)至前殿,陈斋供三献之礼,诘朝乃行。初出东门,即南过望仙桥,经茂涌入黄姑庵。次至安里,迈入元都坛,少憩。次登师姑岭,入元仙靖。寻出驿路,再迈入小路二里许,至朱塘。复出大路,至暗山头,遂至三十里铺。从者午食,乃渡九岗、九溪,过龙陂桥,抵祥符观。瑞人多出城迎谒,号曰接仙。真君降舆与黄君宴于殿前。十七日,复受享礼,主首侍从仙驾者,乃诣后殿,供献于许氏仙姑。次日未五鼓而返。”④康熙《新建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

据故老相传,白玉蟾《续真君传》记载,南朝、西抚的行走路线最有讲究:

“所由之路,横斜曲直遵于古,不可少易,易之则有咎。每仙驾将出,地分之人竞先辟旧径,立表以指其处,盖非众人所常行之路也。旧记云:昔爱女所行,真君蹑踪而往,至黄君家为留信宿,乃由通道而归。其寻飞茅,亦多委曲寻访。故今南朝、西抚,并袭前迩所过之地,宠有轻重、迟速、安危、晴雨之占:肩轻、步速、安稳、清明,为地分之福,肩重、步迟、失扑、阴雨,为地分之灾。福则岁稔人安,灾则人伤物厉。唯西抚之行,往欲雨寒,还欲晴暖,反是亦灾。仙驾每行,必冲早涉暝,履茅茨刻棘之地,部从社赛之人,动逾数百,然从古未闻有伤其足者,唯忌人畜生死厌秽,凡香钱、服用、饮食、坐卧,皆须避之,否则立有卒暴之祸,后有述骞之灾。”①佟辉:《节令智道》,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年,第88、30 页。

万寿宫庙会(进香期),八月初一前3 天(七月廿八、廿九、三十)是正日子。摄陂桥、夏宇杨家过八月初一的社火,与“剪柏会”有无关系尚且不知。黄堂观周边的村子,大多过八月初二,与“南朝”得路过这些村子有关。如:湾里(湾溪)毛家、泉塘李家、青山夏家、马斜三村(符家、傅家、金家)、黄塘岗、店下金家、横岗头、观前梁家。

《新建县志》记载:“相传许旌阳以八月十五日拔宅飞升,居民感德立祀,历元明迄今。自八月朔,四远朝拜不绝,至十五日而最盛,居民辐辏成市。中秋节为西江第一。”②新建县五溪丁氏递修家刻本:《五溪世美集》,光绪庚子年(1900)印本。流传至今已有1600 多年的新建西山万寿宫庙会,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其他道教人物的影响

许真君住世时,随其修道的弟子数以千计,而最终得道的弟子仅有十一人。其中钟离嘉为新建象牙山(今象山)人,与南昌人盱烈同为许真君的外甥。白玉蟾《逍遥山群仙传》说了这十一真人冲升的日子,如吴猛(十月十五日)、甘战(正月十日)、施岑(十月二十八日)、彭抗(八月二十四日)、钟离嘉(十月十五日)。依理说,也有祭祀他们的日子的。

类似纪念许真君诞生及飞升,新建县还有其他一些人物的祭祀,或多或少都与道教有关系。

太阳神庙:“神以(六月)二十三日诞,每岁建醮,迎神为寿。恒虑暑盛,酒弗旨,前数日必迎夫人监酿,则酝美,无蚊蚋患。”(谌绍津《太阳神庙记》)③《万寿宫通志·艺文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第225、238、299 页。

感古庙:八月十六,祀感古菩萨太史慈。因丁家塘与七村八保(扶阳邹家、邓家、田中周家、冈背垄熊家、感里周家、杨廖、丘谭)争庙,县令邸兰标遂令另建一座。八月十六,丁家塘在老感古庙祭祀;八月十七,七村八保在新感古庙祭祀。

罕王庙:“神死于九月初一,至今以是日祀神,若端午吊屈原遗俗。”(赵思作《重修罕王庙碑》)④佟辉:《节令智道》,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年,第88、30 页。

何无忌庙:九月初九,生米街附近如南路、乌鸡口一些村,祀奉在生米街战死的东晋将领何无忌。

楂林庙:十月初一,祀南唐隐士熊基,又叫“熊公庙”。在楂林附近的村庄基本上都祀奉,由东南到西北:黄港头邹家、锡岗万家、洪村吴家、横岗夏家、山桥汪家、曹城刘家、黄柏湖。

有庙就有亨受香火的菩萨,或人或神大多可稽的。如感古庙,乡民误以为祭的是吕老爷(东吴大将吕蒙或北宋状元宰相吕蒙正)。有些日子,是约定俗成的,并没有特别的来历,但不排除有来历的而我们无知。

如六月二十三日是太阳神的诞日,且不知有哪些村姓祭祀。祝融氏祭祝融是毫无疑问的。太阳神、祝融,是火的代名词。推而广之,过社火的都是祝融的后代。五黄六月,天气炎热,火神当令。巧的是蜀谷熊家(蜀谷、老屋、新屋、梅园4 个村)、上莘熊家过六月六,似乎只有熊家。熊氏是“祝融八姓”之一。正是古老的节日,古老的部族。

六月六也许就是“伏日”。伏日一般是指入初伏的那一天,也专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是中伏,如果到了第五个庚日还没有立秋,就必须把末伏推迟到夏至后的第六个庚日,即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交秋脱伏,热得烂熟”,秋后还有“一十八只秋老虎”,因此,末伏必须在立秋之后。夏日炎热,尤以三伏(有时30 天,有时40 天)为盛,三伏中又以中伏(有时10 天,有时20 天)最热,故而伏日也是伏避盛暑、祈祭清爽的祭日,伏日祭祀也极为盛大。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京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在新建县,也许“六月六”就是伏日仅存的一个“活化石”。

又如,石岗镇朱坊等4 个行政村共20 来个不同姓氏自然村,在十月初二,同过“九老爷”的社火。传说,他8 岁时夭折,成了管生孩子的神,专管“鬼仔”。而他8 个哥哥官封王侯,却都没他的官大。这应该是新建县最大的社火了。

新建县最小的社火,可能要数丁家塘牌楼村的五月十八日。丁家塘为五溪丁氏的几个村子的合称,唯独牌楼村在这天是个节日。应与该村明朝嘉靖年间,出了个南京兵部侍郎丁以忠有关。这天也是道教天师圣诞。

某些历史人物取代了原始的鬼神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节日的性质,并为后世所传承。如屈原、介子推、伍子胥、东汉的曹娥、陈临等已成为端午节纪念的著名人物。因为这些人物的“知名度”很高,可以作“证据”,与此相应,提高了节俗活动的权威性,增强了其对人们的约束力(驱动力),尤其是那些宗教人物的介入,约束力(驱动力)更为显著。①陶江:《鄱湖地区民俗的蜕变与进化》,新建县文联编:《西山雨》,总15 期,2000年。

与道教相比,佛教对中国岁时节令与民间年节文化活动的影响更大更远。四月八日浴佛节,是“佛诞日”,腊八成了“佛成道日”。“三元”(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又称“三官”,为道教较早供祀的神灵。佛教把七月十五称作孟兰盆节,还认为上元日(元宵节)也是他的。但新建县的传统节日受佛教影响似乎不大。例如《五溪世美集》新建县五溪丁氏递修家刻本,清光绪庚子年(1900)印本有《节妇金门丁氏行状》,云其“自幼岁,‘观音斋’三月,至是益以‘三官斋’馀月,朔望、北斗本命、诸神诞日各有斋”。②程应松:《本地旧时乡俗录之三:过年过节》,新建县文联编:《西山雨》,总第11 期,1997年。这些日子,除“三官斋”中的上元日、中元日外,都没有成为群众性大型节日,只是金门丁氏(1566-1622)个人修为。每月初一日、十五日的早上,我们听到有人打爆竹,即是佛教中的朔望斋。“七月半”俗称鬼节,这天应付的只是“野鬼”,而给自家祖宗烧“包袱(钱锭)”则要提前。七月十三、十四这2 天比较看重。如有一个村子,同一个祖宗繁衍的子孙分3房,分别在七月十一、十二、十三3 天烧。按传统是在夜间,现在也有昼间烧的。也许同样考虑到了节日繁忙会导致“邮路”堵塞吧。《五溪世美集》里《丁公次石传》提到重灯会(时在18世纪中叶),疑“香灯会”,或“花朝重灯”。每年三、六、九、十二月的初九日为香灯会。

四、一个重要来源:庆丰收

新建县的“灯酒社火”一个重要来源是庆丰收,归根结蒂要到“社日”的“秋报”。这与人物信仰是有区别的。恰有典型例子能说明这点。

“南朝”从万寿宫到黄堂观,得路过松湖街(老码头)。从松湖街到黄堂观,若走捷径(直线),得路过杉林魏家。并且,杉林魏家和观前梁家离黄堂观都很近。但是,杉林魏家不过八月初二。难道不受许真君崇拜的影响?杉家、理学、魏良弼兄弟数人从王阳明学,受其亲炙,因理学追求,可能会抵制这种“淫祀”。但到了许真君“杏黄旗”冉冉升起之时,情况不同了。明嘉靖初年,魏良辅《修黄堂旌阳殿记》一文从理论上阐述了许真君的孝道实与儒家的孝道无甚区别,只是来源不同而已。③康熙《新建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第947 页。

杉林魏家一旁有白田魏村。杉林魏家原叫沙田魏村,祖先从白田迁居出来。两村都是兰溪村的自然村,但节日不一:白田魏村是十月十七,杉林魏家是十月十九。也许杉林魏家后来发达了,出的官配齐一个省府,“多一个布政,少一个按察”,谱不共修,过日子也就两样了。

究其原因,在于松湖地区本就是湖区。至今这2 个魏村中间还隔着盲肠般的湿地(残存的一小段锦江故道)。兰溪村地处滨湖地区,湖田为主,水稻成熟较晚。八月望日之后,为许真君过社火的少(许已升天)。因为湖区水稻收割较晚,庆丰收的社火就一般集中在十月。观前梁家邻有邓家村,不在湖边,但原先有不少湖田(几年前被人霸占了)。因村子离湖田有一段路,稻谷进屋比2 个魏村自然还要晚点。该村十月二十日过的社火,在周边村子算是最晚的,叫做“扫脚棍”。(笔者认为“扫”应作“捎”,南昌话“追”的意思。)

庆丰收,在古代有“丰收祭”,在“农年”结束时举行。由于历法的更易,在上古时,稍有日期上的差异,名称各异(秦汉时称“腊”),但其内容大体相同。其祭祀范围很广,典礼最隆,献祭物品包括一个农年的全部作物、家畜以及猎物等,祭祀后,有举国若狂的宴饮和娱乐活动,堪称全民的“狂欢节”。整个丰收祭活动持续达一二月之久,从一开始即是“历年”终点的标志,最后一场祭祀便是除夕节。周代人的腊祭就是在除夕日举行的。秦汉时期,人们将腊祭往后移动了两个月,使腊祭距离收获月份太远,腊祭便渐渐丧失了报丰收的本义,甚至与丰收祭分了家。我们现在的除夕节也已完全失去了报丰收的意义了。①萧传俊:《新建县戏剧活动纵横谈》,新建县文联编:《西山雨》,总9 期,1996年。

在鄱阳湖畔的下新建,每年秧苗出田,也就是春插的第一天,有“开秧兜”的仪式。农民第一次拔秧栽禾,要在秧田边燃放爆竹,以祈吉庆;当天,农家要在早上做好“煎蛋”,等到傍晚收工时,大家一起吃,俗称“搭缺”。在鄱阳湖北端,都昌、瑞昌一带,又叫“开秧门”,是谁家禾苗先长成,先帮谁家扯。在“小满”前后,早稻开始黄熟的时候,定个日期为“吃新”。这天,拔来早黄熟的禾穗,买点肉菜,装一碗“斋饭”插上这禾穗,打爆竹,敬天地,以示即将收获吃新米的喜乐。②万人俊:《南昌掌故轶事》,南昌市政协编:《南昌文史资料》,第10 辑,1994年。

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繁文缛节也已成“过去时”。吃栽禾饭和吃新米饭,因为农忙(春插或“双抢”)而忽视,现没有多少人知道了。更何况,抛秧技术的普遍推广,千年两“弯腰”(拔秧、栽禾),今朝一齐“抛”,“开秧兜”已式微不兴了。有知道“吃新”的,也只是口头说“今日吃新哟”而已,无别的异常活动。

“春社”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而秋收积场、颗粒归仓之后的农闲时日,人们自娱自乐过“社火”,抬抬轿,敲敲鼓,赶赶墟场庙会,看看傩舞社戏。社戏,唱地方戏,不是南昌采茶戏,便是高安采茶戏,或者就是露天电影。社火的形式、内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时代感和世俗的色彩不断增加,已成为一种新民俗。

五、“灯酒社火”的重新拾起及隐忧

“世上无神鬼,全在人作起”,“灯酒社火”也是如此。比如有的村子原来没有,省得被旁村笑话,光吃别人的,没人来热闹,便自己确定一个日子,大家一起来“过”。也有因“破四旧”一并革掉了,后又被重新拾起。今年(甲午年)九月初二,璜溪徐家过了已中断60 多年的社火,而正月十三到十五的元宵玩灯还没恢复。契机是该村整体搬迁住进楼群小区之后,建了一个文化活动中心(相当于祠堂)搞庆典。而绝大多数村子在上世纪80年代陆续恢复,但近十来年,又有一些村子不作兴了。但客照请,酒照喝,年节的味道就寡淡多了,光有“酒”而没有“灯火”之故。农村现在大都是“空壳村”,村民偶尔回村,也只是在本家亲戚家食宿,玩不转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不能无视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的趋同性,特别在大中城市,年节习俗变成了全家会餐,会餐后以看电视、玩麻将和纸牌为主的欣赏娱乐习惯。而饺子、元宵、月饼、粽子则成了一味象征性的节日食品。同样的,新建县的“灯酒社火”也有其隐忧,或曰存在不良倾向。

《新建县志》有则史料说了“灯酒社火”的成长过程:“新建丽会城。在昔,民风淳朴,及唐犹无瓦屋。历宋而元,勤生啬施,代有记载。明初,俗仍近古。岁时燕会,杯饮豆肉,数人共之,日暮尽欢乃罢。亲党有谒,手单布深衣革履,道路间不敢服,及门服以谒,谒罢持归。故或终身不易衣屦。是以尚亲而后利,崇本务而贱浮华,虽称土瘠,民用利焉,其俗近厚。惟宁藩徙兹土,崇室竞尚奢侈,靡习浸淫里巷。燕会顿非其旧,东西两湖,丝竹管弦,朝夕无间。华繁实寡,民用渐以匮乏。”①陈名正:《西山正月游灯忙》,新建县政协编:《新建文史资料》,第5 辑,1994年。

在明代,封在江西的藩王有宁王、淮王、益王三府,位于新建县的这一府,便是宁藩。宁藩始祖是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1378-1448),开始封在大宁。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前,胁迫朱权出兵相助;及夺得皇位后,将宁王朱权从河北徙迁至江西南昌,尽夺其兵权。朱权韬光养晦,托志冲举,于南昌郊外西山缑岭创建道观与陵墓(今属新建县石埠乡璜源村)。因第四代继承人朱宸濠的叛乱,宁王封国遭到废除,而宁王家族中的弋阳、建安、乐安三郡王获免,复封如故,绵延至明末。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王府宗支蔓延,人多口众,成为庞大的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残害,实难悉数。

“岁时燕会”从“杯饮豆肉,数人共之,日暮尽欢乃罢”到“东西两湖,丝竹管弦,朝夕无间”,日期变长了,花销更大了。据了解,一次“灯酒社火”,有连续两三天,甚至更长的,如“南朝”、“西抚”。节日2 天的,一般以第二天为正日;3 天的,以中间这天为正日。为避免行文啰嗦,本文说的节日均指正日子。统治阶级权贵集团讲求吃喝玩乐,穷奢极欲,其恶习势必影响到社会各阶层。普通老百姓也竞相攀比,省酒待客,铺张浪费。

另一大隐忧是,因为没有吸引宾主们共同参与的大型活动,只好另找乐子。小赌怡情,似乎是亲朋好友的唯一感情交流。各家各户都摆出牌局,打麻将、二七王、四团等。也有纯粹赌博的,打牌九、天九、斗牛等,赢输金额颇巨,影响极坏。更有甚者,抓宝(押宝)参与者人数不限,一张四方桌,上百号人围观,人堆的老高,叹为“奇观”。过“社火”借机开赌场,这也是有“传统”的。从前各乡村集镇经常开赌场,届时也请戏班唱戏,用以招徕赌徒。赌戏除了农村大忙季节之外,经常有唱,要求也不严,只要一天到晚台上锣鼓在响,口里在唱就行。②《万寿宫通志·祀典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74-176 页。

传统节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这样讲,我们的传统节日及期间的任何文化事项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日要在顺应时代的前提下寻求理性的回归;在回归节日传统中,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文化的繁荣,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已逐渐“远”鬼神而“入”世俗。爆竹不再是驱鬼逐疫的手段,而是欢乐的象征。元宵节祭神灯火衍变为人们游观的花灯。上巳节祓禊被踏青野游所替代。粽子再不被投入江中,成了餐桌上的美食,而龙舟争渡则成了一种体育竞技。中秋节由拜月变成了赏月的习尚。傩舞转化为街头演出的小戏。更多的,“春祈、夏伏、秋报、冬腊”庄严神秘的仪式,演变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民众祭祀许真君的虔诚,并非仅仅是因其“有功于洪”,还是因为这些活动都被地方社会和底层民众寓以现实寄托。如“开朝”的系列活动,主要目的还是摒除凶灾、虫蝻和旱涝。封建时代,每年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称“丁祭”。现在虽没有“尊孔读经”的要求,但对孔子的回归理性的尊重也许可以通过“教师节”来体现。

二月初二,南昌地区的农村有“送走懒龙,引进勤龙”的风俗。这种旧俗今天已经消失了。春耕季节到了,“引勤龙”意在希望人勤春来早,风调雨顺。这是符合农家愿望的。又因是在“惊蛰”之后,阳气正在上升,各种冬眠的虫类(包括蝎子、蜈蚣)陆续复苏,农村还有驱除毒虫的旧俗,就是进行一次大扫除,尤其是床下、屋沿等处,必须彻底清扫干净,以防毒虫蔓延滋生。③康熙《新建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

六月六,晒得鸡蛋熟,家家户户有翻晒衣被、书籍的习俗。过去,南昌有些寺庙也为菩萨晒衣袍,有的还为菩萨换上新装,抬到所谓的“辖区”转一圈,有人还争相鸣放鞭炮跪拜迎接,以求菩萨保佑。在南昌较大的庙宇如万寿宫、城隍庙等处,更是热闹。僧人也忙于曝晒经书。传说这天中午,牵猫狗浴于河,可避虱蛀。这些习俗,有些是很科学的,值得提倡和发扬。①万人俊:《南昌掌故轶事》,南昌市政协编:《南昌文史资料》,第10 辑,1994年,第111 页。

六、对周边地区的辐射

庙会,也是吴城镇(1954年从新建县划归永修县)一大特色。全镇有庙、寺、庵、观、行宫等数十处。有些庙每年有集中一段时间的庙会,少则五、六天,多则十几天。其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首推聂公庙、伍显庙、令公庙三大庙会,都在同一时期,即端午节前后的十多天。大朝大拜十多天菩萨,直到端午节后,游过神,送过船,才基本结束。

以令公庙会为例,由“万福堂”的几位老板联合主持,四月二十四日就开始“朝香”、“献阴兵”。每晚,庙前殿的戏台都要演戏。正殿前停放一艘特制的大木船,扎满了彩绸,名曰“花船”。香客到纸扎店买数个不等的小纸菩萨,朝拜上完香之后,便把这小纸菩萨摔上“花船”,名曰“献阴兵”。到整个庙会活动快结束时,抬花船和菩萨“游神”了。要把吴城街游遍,并在预约好的几户大商家门前分别停歇一阵(叫做“歇标”),老板则备有三牲祭礼,敬奠一番,才又起而走游。游完街之后,菩萨抬回庙中,而那装满了所谓“阴兵”的花船,则被抬去江边用火烧化,叫做“送船”。

初一至初四,是各庙会和灯会的信士们训练龙船阶段,至初五的节日才在江中大搞竞赛。所以自初一日起,就会听到赣江、修河面上锣鼓声,人们成群结队到河边观看。望湖亭是热闹的所在,楼上站满了看热闹的人。全镇有数十处庙会和灯会,各新制一条大而长的木龙船。初五这天,江面十几条龙船分对手比胜,欢快整天(午时暂歇,各自回家吃完酒下午再来),最后由庙会或灯会的人主持发给优胜者若干红条布(按人计给,留来年划船扎腰之用)。

除此以外,庙会又是同行业的人活动场所。如全镇的盐包工人组织一个“金沙堂”的行会,经常在太子庙活动,并于每年正月要玩滚龙灯,把太子菩萨用响轿抬往街上“游神”。张飞庙则是全镇屠家的庙会。白马庙是全镇习武者的聚集场所和活动的中心地点,吴城的“国术馆”,就设在这里面。②叶林辉:《岁月沧桑话吴城》,陈名正:《西山正月游灯忙》,新建县政协编:《新建文史资料》,第5 辑,1994年。

在江西丰城、高安、奉新、安义等地,也有规模较大的社火,但仅限于沿新建县的部分乡镇。由于与“上新建”接壤,深受新建县的“灯酒社火”的影响,更准确地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原本就有着非常深厚的“灯酒社火”情结。

祭祀许真君的“西抚”仪式,与“南朝”不同,有一个“接仙”的环节。当许真君神像抵祥符观后,高安人多出城迎谒,号曰“接仙”,然后新建县等地的“送仙”群众与当地的“接仙”群众共同举行祭拜仪式。由此使不同地域的群众与万寿宫有了不同程度的联系。

邻近新建县松湖镇的丰城市部分地区的社火日:汪山上九月二十八、上毛家十月初一、湖塘下十月初四、泸田十月十二、斜溪十月十五、耸岗十月二十三、圳头十月二十八、堎上十一月初一。十一月初一,也称作“扫脚棍”,也许就是对持续到十一月初的“朝仙会”而说的吧。

同属南昌府管辖的靖安县,在腊月初八,有舒姓后代必定要吃苦菜、舞傩,既是祀远祖,也是为报答神灵之恩赐。明末新建县文人徐世溥《委源洞记》记述此事,文曰:“邑之极西有洞曰委源,人迹所不至也。舒叔厚遭乱,仅存一身,今子孙繁衍至数万,赖入此洞以免也。其初火粒两断,有神日以苦菜啖之,得活,故其岁时祀祖,必以苦菜、舞傩,以报洞神之赐。”③康熙《新建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

传统节日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以活态方式沿传至今,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表达着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传统节日是承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时间、空间节点。在那些节日仪式和节日风俗之中,凝聚着一些基本的主流价值观和理念,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与意义,在维护社会伦理、社会秩序,以及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礼记·礼运》篇首即云:“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年终祭祀的助祭人),事毕,出游于观(宗庙门外两旁的楼)之上,喟然而叹。”孔子何叹?为鲁而叹,更因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迫切希望出现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而喟叹。《礼记·礼运》全篇主要记载了古代社会政治风俗的演变,社会历史的进化,礼的起源、内容以及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内容,表达了儒家社会历史观和对礼的看法。

今天我们考察新建县的“灯酒社火”,也要有“与时俱进”、“移风易俗”的态度。

猜你喜欢

社火
山西平遥:闹社火 展成就 盼发展
平凉地区社火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以泾川县为例
本溪社火:传承百年的乡土大戏
闹社火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陇县社火
陇 州 社 火
陇州社火
社火闹春
陇州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