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社火:传承百年的乡土大戏
2020-06-11曹洋
◎文/ 曹洋
本溪社火武戏精彩
对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同江峪村的村民来说,每年正月都有一个重要任务——社火表演。从农历正月初五开始,这个小村庄的清晨就喧闹起来,村民们早早起来,涂上浓墨重彩,换上鲜艳的行头,为演出做好充足的准备。
闹社火的习俗由来已久,从民间流传的“演社火,给神看”民谣中,可见渊源由来。社火,源于古人对神灵的崇拜。社,即土神;火,即火神,社火本是古代先民祭祀土神和火神的仪式,后被赋予祛瘟压邪、纳福求祥的含义,演变成民间庆祝春节的传统活动。
本溪社火有着百年历史,主要通过动作展示故事情节,故事中的人物身份、性格用脸谱来体现,属于武技类,也叫“武社火”“武秧歌”。社火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农历正月初五至十五之间,正月十五则是活动的高潮。
作为村里一年一度的“盛事”,社火表演有着相当复杂的程式。一大早,浩浩荡荡的社火队集合出发,先拜庙祈求神灵保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从村东走到村西,名曰“踩街”;最后走到一处事先选好的场地,表演《三英战吕布》《长坂坡》等武戏,叫做“定场”。演出结束后,社火队还要挨家挨户地拜年,每到一家,领阵人都要率领众人在院内走个“长蛇阵”,寓意把三灾六难都“卷”走,来年生活一顺百顺。
74岁的吕春景是本溪社火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正是他的父亲吕松林让社火在同江峪村落下根。新中国成立前,同江峪是没有社火的,那时本溪满族自治县的社火在三家子一带流行。吕景春说:“我爸年轻时就像现在的追星族,每年三家子开始走社火时,他跟在队伍后边看个不停,一直看到正月十五社火结束。”痴迷社火的吕松林不仅看,还偷学。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那时各村的社火都不外传,吕松林只好偷学。学成后的吕松林开始在村里组织社火队,鼎盛时期,社火队里“装身子”的(有服装扮相的演员)就有近20人,还有一支30多人的秧歌队。
如今,本溪社火已不复当年的盛况,但每到春节,很多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都要回来,闹一回社火,舞几下刀枪。对于他们来说,社火就是心底那抹淡淡的乡愁,也是返乡过年的另一个奔头。
社火表演动作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