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自我 成就德业
——在2014年校院系统师资培训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2014-03-29王元新

大连干部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校院培训老师

王元新

(2014年1月13日)

提升自我 成就德业
——在2014年校院系统师资培训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王元新

(2014年1月13日)

编者按:2014年1月7日至13日, “一校两院”举办了 “2014年全市校院系统师资培训班”, 63名专职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直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从 “道”和“术”的不同角度,聘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有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教师介绍教学经验和体会。设立了 《党校教员角色认知》、 《如何讲好党校专题课》等九门课程。

培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培训班结业式上,四名学员代表分别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学习体会和收获,王元新校院长代表校委对本期培训班做了全面总结,现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各位学员,大家好,大家辛苦了!

七天紧张而充实的培训就要结束了。刚才,四位学员为我们分享了专题课改进的成果。非常感谢四位学员与我们分享了培训收获和体悟。你们的发言,是培训班最后一课。教育长让我点评四个小组的简报,都很好,由校院永久性收藏。简报中有一句话, “二人同心”,实际后面还有一句话, “其利断金”。这是 《易经》中的话,表达团结就是力量, “三人行”力量就更大了。

听了大家的发言,如同听了外请教师的授课一样, “发人深省、感人至深、促人奋进”。谢谢八位学员,也感谢你们背后的合作团队。

如何评价这次培训?好,好得很!这是我第一点体会。

用大家的话讲, “这次培训高远、务实”,“新的一年,高开高走”, “非常解渴、过瘾、冲击力强、震撼、颠覆”, “这次培训是着眼长远发展的战略之举,是一次提高认识和能力的培训,是一次规范行为的培训,是一次融炼团队的培训,是一次凝聚共识的培训。”有的学员认为 “这次培训是春播的及时雨,春风化雨、润泽心田。”也有的学员认为 “这是次饕餮盛宴、心灵盛宴。”反差大了,是个形象的比喻。还有人认为这是 “迟来的爱,是与智者对话,用智慧交流,因此,大家在学习中享受,在享受中学习,累并快乐着,流泪但幸福”。

当然,也有的学员在反思中感到嵯岮、惊噩、木讷、无助。 “既有一种重返象牙塔的恍如隔世,更是一种相见恨晚的怅然若失。”

我要告诉大家,嵯岮还有岁月,应觉悟;惊噩已经警醒,快行动;木讷将要爆发,讲台是我们天职;无助还有大家, “一个不能少”!

大家还谈了许多好,概念好、设计好、内容好、讲的好、时机好、组织好、态度好、讨论好、方法好、合作好、互动好、饺子包的好、后勤服务保障好,等等,多好归一好,学员学的好!学有收获!

第二点体会,收获了什么?大家普遍会说:“说也说不清楚,太多太多了”。我从智慧墙上摘下四幅字条,这都是大家培训开始时的期待,与大家重温一下。

“想看看天、学学法、修修形”; “对培训者的培训效果,能够达到预期设计的目标”; “做事贵在用心,如何让自己充满热情及执着的用心做好应该做的事”; “认识角色定位,掌握教学设计,授课方法及技巧,打破固有模式,拓宽思路”。

这种期待实现了吗?我相信实现了。

这次培训是次 “三式”培训,一是体验式培训。体验什么?体验心灵、体验精神、体验如何理解并做好校院老师,可以说每位授课老师都是我们的楷模,他们授之以渔了。还体验了如何打磨一堂课。刚才四位学员已经展示了专题课改进方案。体验了如何实现教研咨一体化。我顺便说一句,这是一个不需要讨论而又必须讨论、必需厘清思路的问题。教学、科研、咨政本质上是一体的,有的学员讲, “一体化是系统能力下的一种自然结果”,很有道理,这叫道法自然,我完全同意。没做好是我们的事,不是事物本质的事,这也符合哲学的思考。我们还体验了如何做一名学员。我是首次欣赏了六顶思考帽方法,开始我认为给大学生、给初任公务员班次用更好一点,给领导干部用会感觉烦。但是我们这次组织得非常好,教务处要整理汇编,并且这些资料要存档。本期班出勤率极高,听课纪律也非常好,是空前的,应该讲在我们校院的班次里,这次的确是打造了精品。如果我们在北京办这个班,中央党校也是要打造成一个精品班并向全国推广。有人说大家还体验了校委的良苦用心,不需要大家表扬,这是校委共同的心愿。

二是封闭式培训。我们要培训团队学习、团队意识、团队合作、团队智慧。从团队拓展到晚上小组讨论,从激烈争论到相互关心,无不显示出团队的合作力量。封闭培训是为了更好地团结和开放,这个封闭是相对一个集中,而不是把脑子封闭。如果不是封闭式的培训,达不到这个效果。同时正是这种封闭式的培训,我们新老学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大家快速融入了集体的环境,团队这个意识是我们校园欠缺的,这次培训通过这种形式客观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不否认这种封闭学习也的确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日常生活的不便,但是大家都自觉克服了,利大于弊,大家做点小牺牲,成就一个大成就,还是值得的。

三是强化式培训。为什么强化?就是要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力,就是要打破传统不适应新需要的旧习惯。有个概念叫 “破壁”,就是把内核的价值挖掘开发出来,把它能量释放,否则是浪费。没有这股大的冲击力, “形”是冲不出来的,力量是形不成的,只有巨大的冲击力才能形成 “石抱石”的奇石现象。一楼大厅东侧那块来宾石,就是石抱珠。大家想象一下,一块石头有多大一个力量冲击进去,并且永远也不会再出来,这就是冲击力。我们想通过这种强烈的冲击,要真正形成我们事业的正能量。这种冲击强化还有一点思考,是为新入职的老师定型、定样、浓笔重彩,深深留下院校应该有的姓党、姓政、姓社的印迹。

大家最大的收获是在用心思考、反思,思考道与术,真正理解了为政之师之道,走出了许多认识的误区。九堂课,课课精彩,是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为我们打了样,做了示范。因此我们在思考,思考我是谁?我差在哪里?我是否真正找准了角色定位?我是否真正进入了状态?我是否真正爱上了三尺讲台并想成就一番事业?这种思考是难能可贵的。

大家还收获了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刚才学员的话是一种担当的意识普遍形成。有的学员说中央党校在变,我们没有理由不变。沈毅与大家很好地分享了对态度的认识。我再引述一段学员的体会和大家分享。 “如果一堂普通的党校课能让你流泪,那么可以肯定这绝非讲授技巧本身所产生的效果,让我们感动的是隐形于课程背后的深厚感情和勤于思考的沉淀。饱含对党、对国家、对民族的忧患意识,拥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强烈的担当意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党校教师的职业令他们骄傲,国家使命、社会责任使他们具有天降大任、舍我其谁的豪迈,拥有如此情怀的知识分子,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我们不也在这种冲击下挺起了自信、自豪、自觉的脊梁了吗?

当然我也不能否认,不是一次培训就能解决全部问题。刚才几个学员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经常举办类似的班,不一定是这种形式,今后校委还会研究如何做。我们永远无法和全国一流的学府中央党校来比校,我们要知天多高、地多厚。许多思维性障碍在不自觉地阻碍着我们的思维,已有的心灵地图仍在不自觉地为我们导航,这点大家未必认识到。惯性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好在我们已经开悟。

也有的学员讲, “被洗脑后我很迷茫,进入了新一轮的徘徊迷茫期”, “这可能是进入下一个成长期的前奏和准备”。大家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我想是我们校院共同进入一个蜕变的成长期,我们的比较对象是全国同类层次的院校,大家都应该充满着这种自信。

大家还说上看天,下着地,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也有人说凤凰即将涅磐,旭日已经东升,培训令我们改变,改变仅仅是开始。

第三点体会,践行。刚才韩琳老师讲行动学习永无止境。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讲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一千年前的朱熹老先生讲,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就是实事求是、进德修业。大家讲了许多,非常有哲理。我再重申三点:

一是端正态度。首要还是思想观念,我把这个看的很重,因为这是总开关,打开后点燃自己,照亮别人,这是爱心,是责任心,是执着的事业心,是我们践行校训,进德修业的具体体现。这一点,我也想引用青年马克思对选择职业时的一段精彩论述。他说: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成完美。只有使个人和社会一致起来,把职业与事业统一起来,才能达成完美的境地。”为我们授课的名师无不如此,大家的感动,大家的流泪,实际是感动这样的一种精神,我们要学习和追求的也正是这种精神。昨天海青老师用很平淡的语言,道出了人生的追求:人生不过几十年,历史的使命感不能推,对得起国家和民族,做点贡献就够了。徐平老师,赵磊老师同样如此,我们不是让他们讲用,但实际超过了讲用效果,不是他们刻意准备,而是道出的肺腑之言,这种精神我们不仅赞许,而且应乐意践行。

我们请来的这些老师,无不显示出一种敬业和奉献的精神。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一种艰辛、一种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种因和果的关系。这些优秀名师的成就,我们未必能达到,但也未必不能达到,这种精神我们是应该达到的,只要我们努力就会上不愧天,下不愧地,中间不愧做人,足也。毛主席讲,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高尚的人,我们都应该学做这种高尚的人。

我跟几位青年老师讨论的时候,突然间感觉老师们的迷茫需要一种精神,我想到了奥林匹克精神。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奥林匹克精神告诉我们什么?就是一种精神,而不在于去摘取奥林匹克的金牌。毛主席的体育思想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发展体育运动不是为了奥林匹克运动会。我说我们全国大奖赛榜上无名,不是为了这个名,这个名可以永远没有,但是我们默默无闻的名、我们三尺讲台的名,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它是一种辩证的精神,大家千万不要忽视。

二是勇于实践。实践要用心,用功,理论素养的提升必须靠苦读、多思。读经典就是与哲人、与先人、与智人在对话。用清澈的源头之水,洗涤我们的灵魂,何乐而不为?同时我们要加强调研,学习也是实践,调研的目的就是要接地气,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我们成长之所在。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没有深入的社会调研,说已经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那是浅表层次的,即使有咨政的报告也是摆不上桌面。

习总书记讲,我们要形成一种浓厚的理论氛围。要形成校院读经典的氛围。我倡议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研究工程深得专家认同,欢迎大家加盟共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儿?为什么特?首先要追溯本源,这个脉络要搞清楚,不学经典是搞不清楚的,不学文献是解释不清楚的。

三是讲究方法。道和术的问题,道通则术通,但是对有的同志来讲,现阶段就是要追求术,我也不否认,海青老师讲的结束语非常好,他讲经验和方法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自己的努力和永无止境的探索和钻研。我们总结每一位成功者的背后,最大的就是认真,天才我不否认,但是已养成了若干好的习惯,许多术就是方法,就是习惯。

有的学员说 “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宿玥老师刚才的演讲告诉我们怎么下口,就是一口一口地咬住,我也建议就是读书、调研,从养成好习惯做起。校院现在正在做规章制度的修订,教学科研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新的需要做新的修改,一定围绕实践和需要来做修改,而不是为了规章制度来制定规章制度。我们对新来的博士有一个博士启动基金,我们为其他的年轻同志能不能设一个专项的青年研究基金?小平讲我29岁就当了大官,我们博士不当大官为什么不能做学者?我们引进了这么年轻人,校院的规章制度怎么为他们的成长搭台呢?让他们马上去局长班上课?错!送教下基层是一个好办法,去打磨,去调研。下去就是讲一课?错!提前和大妈大嫂聊一聊,阿姨叔叔谈一谈,讲完后再和大家聊一聊,你说这是道还是术?我说既是道也是术。

最后想引用书磊校长的话并再补充几句作为我的结束语:悠悠万事,唯此为大,校院大业,谁来担当,培养人才,超越自我,祝福大家,成就德业!

[责任编辑:李成林]

王元新, “一校两院”校院长。

猜你喜欢

校院培训老师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基于新形势下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学分制下的校院教学运行管理思考与实践
校院共育护生早期进入临床的设计与实践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