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2014-03-29俞念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大学生

俞念胜

(1.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2池州学院政法管理系,安徽池州247000)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1]。讲话阐明了新形势下建设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高校不仅是意识形态建设激烈斗争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因此,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如何建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是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的课题。

一、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性

“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基于自身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认知体系,由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及观点所构成,反映了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并为其服务,成为其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思想的理论依据。”[2]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重要内容和理论指导的。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3]可见,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有着反作用,而且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也是关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化的客观要求,是不断提高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保证。

1.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

早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就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4]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不仅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5]。大学生人生的黄金阶段意义在于这个阶段是大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大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最优和最有效时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复杂现象,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

2.大学生的思想变化

在当前高校中,部分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淡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有些大学生对中国国情和历史缺乏全面的了解,对西方社会的也缺乏系统的整体把握,在认识过程和具体事物发展过程中盲目崇拜西方社会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出现了“物质至上、金钱万能”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淡化现象。

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有2000多万,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否也被看作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指标。总的来说,目前大学生对涉及我国祖国尊严和国家利益等原则性问题都表现出了浓厚的爱国热情和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受某些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比较敏感,对于这些热点问题的认识差异性是导致大学生思想变化的重要原因,也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建立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鉴于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构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至关重要。

二、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和指导思想的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西方的思想以及以网络发展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冲击。在高校中,大学生是接触各种思想和新兴事物的主体。要科学地建构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严肃性,就必须重视当前所面临的挑战。

1.西方思潮对大学生的错误干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社会所谓的“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冲击。“意识形态终结论的鼓吹正是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辩护,企图把历史的终结点引向资本主义,引向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度。”[6]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企图从来没有停止过,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思想下,打着“意识形态淡化”的幌子,兜售自由主义、民主主义思想,使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面临复杂的挑战。“在西方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动进攻的过程中,有一个趋势,即由‘军事进攻’为主逐渐转为‘和平演变’为主,而‘和平演变’的核心又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域,因此,意识形态因素被提到了最核心、最关键的地位。”[7]因此,当前我们在建设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要坚决反对西方国家提出的所谓“普世价值观”。

2.新兴媒体的传播方式弱化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

新兴媒体是以“网络”平台为标志的媒体。新兴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网络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现代社会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将日益增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广泛运用,给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与机遇。”[8]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提升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在新增加的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高于使用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9]。这其中,大学生是网民的主力军。可以看出,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不能阻止信息化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主动地适应这一变化,充分运用网络这一新兴媒体,做好舆论引导,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扫清障碍。

三、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提高路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在新的阶段也要采用新的方法、新的思路,促使大学生在意识形态建设认同问题上的实现从自发到自觉地转变,才能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教育的实效性。

1.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的汇聚地,在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可以使大学生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面貌。具体来说,在高校中,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这简短的二十四个字[11],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要学习消化具体内涵,认清三个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不断凸显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功能。

2.发挥好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

我国的思想政治课经历过几次改革,最近一次改革形成的“05方案”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概括为“4+1”五门课。包括“思想道德基础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近代史纲要”和“形势与政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影响大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场所之一。要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各方面建设,首先要树立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才能做到讲授思政课有理有据;其次要不断总结,创新教学模式,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思政课的实效性如何是判断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标准,一堂优秀的思政课可以使大学生增强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责任感。

3.发挥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高校校园文化主要指以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大学生参与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沙龙以及其他文化设施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12]这其中要注意高校大学生“理论社团”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自主创办的理论社团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大学生的自觉认同,通过“理论社团”这一特殊的载体可以优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模式。

4.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化、艺术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阶段,我们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列宁曾指出:“工人阶级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13]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需要高校德育工作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但以往的填鸭式的说教和古板的思想灌输对于大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实效性不强。高校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可以通过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参与讨论、演讲等多种方式提升主流意识建设的效果。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教育工作是当代我国高校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曾强调:“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4]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认清当前国内外形势,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使大学生自觉践行主流意识形态。

[1]习近平.在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8-21.

[2]张雷声.论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4):37.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18.

[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87.

[6]张才国.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M].北京:中央翻译出版社,2007:17.

[7]郑永廷,叶启绩,郭文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290.

[8]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84.

[9]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http://www.022net.com/2013/7-18/437034282852012.html.

[1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11]陈梦圆,王勇,冯泽明.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与管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28.

[12]陈国强.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Z].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180.

[1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7.

[14]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9.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之歌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