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被动语态的语法以及语义特征
2014-03-29李丹
李 丹
(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语态”是当谓语表示一个动作时,主语和它可以有两种不同关系,即主动关系或被动关系。在表示主动关系时,谓语的形式称为主动语态;在表示被动关系时,谓语要用另一种形式,称为被动语态[1]。可见,英语语态是动词的一种语法范畴,表达主语和动词谓语之间的语法和语义关系。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语态是各种自然语言的共性范畴,它同人的认知体验密切联系。
认知语义学派提出用“理想化认知模型”研究自然语言中概念语义范畴和概念结构。“理想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ICM),是人根据经验建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各种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对人来说,各种ICM是“自然的”经验类型。“施事–动作–受事”也是一个基本的ICM。本文主要以动词意义的认知语义分析为基础,利用事件的理想化认知模式(ICM of Events)对基本语态的认知语义基础进行深入的剖析。
在概念结构中主语和宾语分别为“焦点”和“背景”,在通常情形下主语(焦点)比宾语(背景)凸显,这是主动句;在特殊情形下,凸显状况会发生倒转,宾语比主语凸显,也就是说宾语变成了焦点,主语变成了背景,这是被动句的情形。
一、英语被动语态的语法特征
(一)指向性
英语被动语态的焦点和背景分别在动作的承受者和执行者之间互相转换,其焦点也就决定了被动语态的语法指向。语法指向性是指词语在语法平面上支配或说明的方向[2]。例如,他们打死了一只老虎(They killed a tiger)。动词“打死”(kill)的指向是从主语指向宾语。英语动词概念化时语法指向是确定的,有关的动词就只能表示已经确定方向的动作行为,也就是说动作的起点和终点已经确定,比如上述例子中“kill”的语法指向就是确定的[3]。这种隐性的语法特征进入句子时就要求外在的形式加以明确。英语被动语态包含动作的承受者(以R表示)、被动语态的标记式(以be+V.-ed表示)和动作的执行者(以A表示)”简化为“R+‘be+-V.-ed’+A”。例如:(1)The window was broken.(2)The song was composed.例句(1)表示窗户是打破的,例句(2)表示歌曲完成了作曲。在这两个例句中,动作的执行者(A)没有出现,动作的承受者“the window”和“the song”被放在了主语位置,作为焦点,以示强调,诸如此类的被动语态的语法指向性指向的是主语位置上的动作的承受者(R)。又比如:(3)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the boy.(4)The song was composed by a singer.例句(3)表示这个窗户是被那个男孩打破的,例句(4)表示这首歌是由一位歌手写的曲子。在这两个例句中,“the boy”和“a singer”作为动作的执行者(A),放在介词“by”后,处于突显状态。正是因为动作的执行者作用于动作的承受者,才致使行为明显,诸如此类的被动语态的语法指向性指向的是动作的执行者(A)。
(二)标记性
英语被动语态的语法具有关联标记性。共存于单个词、短语或构造里的不同范畴,其取值的组合有的是无标记的,这种“无标记性”关联又称作自然关联,它定义出的是原型的情形;另一些组合则体现出程度不等的“标记性”。从理想化认知模式(施事–动作–受事)来看,无施事出现的被动态是被动结构的原型,从“关联标记性”概念来看,这种无施事出现的被动态则被标定成被动结构的无标记性原型,语义结构由“受事+状态”构成,它描述的是受事者在外力影响下所形成的状态[4]。例如:(5)I am surprised.(6)I am surprised at his behavior.基于上述论断,例句(5)作为一个表示状态的无施事被动句(受事N+BE+V-en分词)是例句(6)的原型句式,也就是无标记性原型。相对于例句(5)而言,例句(6)(受事N+BE+V-en分词+其他介词+施事)则属于有标记性的被动表达。
二、英语被动语态的语义特征
(一)施动性
英语被动语态都含有“be+V.-ed”标记式表示,它表示一定的意义,即施动性为最典型意义。也就是说,句子中若含有be+V.-ed的符号标记,本句话必定带有被动含义,具有施动性。主语都是动作的承受者或感应者。例如:(7)English is spoken in their country.(8)I am satisfied with your work.这组例句有一个共同点:不管动词形式如何变化,都含一个标记式“Be+动词过去分词”(“be+V.-ed”)。他们的语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施动性,表被动意义。他们都含动作的接受者和致使动作的发出者。例句(7)的实施者都隐身化了,但实施者有其范围限制。不是别的国家,而是他们国家的人说英语;例句(8)表示“我对你的工作感到满意”,这份工作有致使作用,工作致使我感到满意。“我”还是处于接受者的位置。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英语被动语态都含有“be+V.-ed”标记式表示,它表示一定的施动性。
(二)变异性
由于概念角色的凸显状况发生倒转,也就是“焦点”和“背景”的位置交换,主动句就变成了被动句。语法范畴和语法结构本身是有一定意义的,因此改变一个词语的位置和它的语法地位就会引起语义变异[5]。例如:(9)a.Every husband loves his wife.b.His wife is loved by every husband.在a句中“his”指的是“every husband”,句子的意思是“每个丈夫都爱自己的妻子”。但在b句中指示语“his”移到了句首,它只能指示句子以外的某个已知的人,结果就出现了有趣的语义变化:“每一个丈夫都爱那个人的妻子”。这是个典型的“语义变异”现象,足以说明英语主、被动语态变换导致了难以预料的语义变异。
本文在理想认知模型下研究了英语被动语态的标记性和施动性,在焦点背景法则下研究了英语被动语态的指向性和变异性。在认知视域下研究英语被动语态的语法语义特征,从深层揭示英语被动语态的本质,具有较强实用性和针对性,对于加强语法语义能力和技能意识大有益处,对于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1]张卫东,胡建华.英语主、被动语态语义不对称现象简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25-26.
[2]王志军,韦汉.论英汉被动句式的衍生[J].外国语,2002(3):45-46.
[3]熊学亮,王志军.被动句的原型研究[J].外语研究,2002(1):20-23.
[4]石毓智.英汉动词概念结构的差别对其被动表达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6):40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