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术前等候时间的影响

2014-03-29胡艳敏彭顺秀虢新莲骆苹朵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8期
关键词:等待时间手术室护理人员

胡艳敏 彭顺秀* 虢新莲 骆苹朵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 深圳 518101)

分析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术前等候时间的影响

胡艳敏 彭顺秀* 虢新莲 骆苹朵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 深圳 518101)

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术前等候时间的影响,从而为今后手术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方法 选择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工作单位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手术患者实际等待时间和心理等待时间。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实际等待时间分别是(16.7 ±2.9)min vs(16.4±3.2)min,P>0.05,而实验组患者心理等待时间(10.3±1.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0.4±2.6)min(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仅为77.5%(P<0.05)。结论 通过对手术等待患者提供综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缩短患者心理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院综合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护理干预;手术室;患者;术前等候时间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越来越高超的医学技术,更需要在就诊的过程中得到基本的心理护理。目前各级医院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需要提高综合的医疗服务,综合医疗服务不单是医技服务,更是从心理、后勤等全方面的服务[1]。外科手术的治疗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但是仍然不能避免患者在术前等待过程中焦虑、紧张、烦躁的心理状态,从而对手术等待时间有较大意见。笔者长期护理经验发现通过对手术等候患者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让患者从心底觉得等候时间缩短,现将具体研究经过整理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选择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工作单位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男性45例(56.25%),女性35例(43.75%),年龄从15~73岁,平均年龄是(43.9±5.8)岁,其中初中及中专文化22例,所占比例是27.5%,高中及大专文化32例,所占比例是40%,本科及以上文化26例,所占比例是32.5%。将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无差别,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前仅仅提供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1],巡回护士一直守护在患者身边,应用关怀技巧安慰患者,提供良好的手术环境,根据患者的喜好播放音乐等;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接患者入手术室,患者家属在病房等待,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对象进入手室时,由专人负责记录入室的准确时间,在行麻醉时记录麻醉开始时间并与入室时间相减即为实际等候时间,同时询问患者自我感觉等候的时间即为心理等候时间,术后随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 满意标准

满意:护理人员工作认真负责,对护理工作无任何意见和建议,符合患者内心标准;比较满意:无明显的不满意,对护理工作大部分都可接受;不满意:护理工作不符合患者内心标准,且工作不够认真负责。

1.4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1.0版本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测得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实际和心理等待时间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实际等待时间和心理等待时间,发现实际等待时间两组患者没有明显的差别,无统计意义,在心理等待时间上实验者患者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实际和心理等待时间对比(min)

2.2 患者满意度

在两组患者手术后询问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统计后发现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对比

3 讨 论

目前手术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以广泛应用在各级医院中[2],但是手术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所以大部分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几天或是进入手术室的前十几分钟烦躁、焦虑的情绪充斥着大脑[3],觉得等待手术的时间过于漫长,有一种度日如年的感觉。从表1可知,实验者患者实际等待时间是(16.7±2.9)min,心理等待时间是(10.3±1.5)min,对照组患者实际等待时间是(16.4±3.2)min,心理等待时间是(20.4±2.6)min,两组患者的实际等待时间无差别,验组患者心理等待时间(10.3±1.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0.4± 2.6)min,由此表明护理干预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提示临床对于术前焦虑、烦躁的患者进行心理等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得患者觉得时间过得较快。患者产生焦虑、烦躁的心理多半是由于对手术基本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尤其是老年患者,担心麻醉失败、害怕手术没有效果,术后恢复不佳等,护理人员要从平时就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使其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在患者等待手术前觉得等待时间可以接受[4]。同时要确保病房及手术室的安静整洁,噪音、血迹、随处乱放的医疗器械会增加患者的恐惧感、觉得孤单无助,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处理好细节,从心底关心手术患者[5],不时鼓励和安慰患者不用过于担心,相信医学相信医师。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提高护理质量:手术室护理人员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整理好手术室器械,以高度的责任心、热情接送每一个手术患者,帮助患者尽量适应手术室的环境,主动和患者打招呼[6],避免因工作繁忙忽视了患者,即便不是当班的护理人员也可以为患者引导,让患者对手术室有一种亲近感[7];②良好的手术环境:手术过程中要保持安静,医师不可与护理人员谈论无关话题,器械要轻拿轻放,手术室要彻底的消毒并整理干净后再接手术患者;③减少等候时间:由于患者手术前焦虑、度日如年的心理,所以护理人员要尽量及早为患者的手术做好准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护理人员分工要明确[8],先准备后手术器械等,再由洗手忽视开包,巡回护士则去病房接患者,同时病房安排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陪同患者一同进入手术室[9],患者家属可在手术室的等待间等待,可通过专线电话与手术室的患者通话,以此来解决患者焦虑烦躁、害怕的状态[10];④技巧关怀:如调节好手术室的温度、湿度等,适当抚触患者,巡回护士可在与患者交流的同时,充分尊重患者的风俗习惯,恰当触摸患者的手、头部。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患者很快渡过术前漫长的时间,缩短心理等候时间。通过表2可知,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是97.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是77.5%,可见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对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起到显著的作用,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为医院和谐发展提供条件。综上所述,通过积极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等待时间,减少对手术的恐惧感,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为构建和谐医院出一份力。

[1] 曾德春,卢世连,官德容,等.护理干预对手术室病人术前等候时间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3,17(24):1427-1428.

[2] 张莉,王冰峰.护理干预对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3,9(6):460-461.

[3] 潘霞,方建武.术前护理干预对手术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8):13-15.

[4] 叶玲荣,应祝安.术前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病人心理状态影响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7,21(2):141-142.

[5] 李叶萍,王安民,汪利辉,等.护理干预在连台手术病人术前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6):1-2.

[6] 吕云芳.术前护理干预对手术病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2):34-35.

[7] 石曼.护理干预对局麻手术病人心理影响的临床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5):461.

[8] 黄洁影.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病人心理、生理应激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17):122-123.

[9] 林少英,伍丽霞,陈向东,等.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妇科介入手术病人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27):2471-2472.

[10] 程明秀,岳智玲.护理干预减轻手术病人焦虑方法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2):212-213.

R472.3

:B

:1671-8194(2014)08-0186-0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等待时间手术室护理人员
给学生适宜的等待时间
——国外课堂互动等待时间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