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语文朗读兴趣的培养
2014-03-27曹祥兰
曹祥兰
摘 要: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不够,容易以讲代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朗读教学。就朗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兴趣的方式方法等问题,谈了一些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体会,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朗读;范读;朗读指导;朗读兴趣;朗读教学
“语文”,顾名思义,“语”就是口语表达,“文”就是书面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朗读,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把文章中的美词佳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充分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在朗读中体验、品味语言的精彩。因此,面对新的形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得着力培养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千方百计把学生朗读的热情激发出来,调动起来。
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知识,只有真正地理解了,才能更好地记忆,更好地运用。朗读过程中,能感知语言的意义,有助于理解文章,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训练他们出声朗读课文的能力,带点强制性地集中他们的有意注意,然后再逐渐地培养学生脱离这种被动式的有意注意,最终走向主动式的无意注意,学会约束自己,进行必要的朗读学习和训练。
2.朗读能够增强学生记忆能力
日本心理学家高木重朗曾说过:“一般来说,朗读比较能记住东西,尤其是头脑不清醒的时候,更应该清楚地读出声音来。这是因为朗读会给大脑以刺激,思想容易集中一点,整个身心好像进入了‘临战状态。”语言像音乐一样有节奏,有韵律,无论你朗读一个词语或一篇文章,它的音节韵律都会在你的大脑里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你久久不会忘记。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贯穿各种形式的朗读,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记忆的效果。
3.朗读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朗读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能积累词汇,熟悉句型,能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不仅如此,还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因为“读”是前提,“读”是接受信息,而写作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如果没有信息输入,处理信息就无从谈起。背得很熟的东西,写文章时就会想到使用它,便能招之即来,呼之欲出。前人所说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正缘于此。
4.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应有的训练,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将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与人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推动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的训练与发展,加强学生智力的开发。
二、培养和提高语文朗读兴趣的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理解和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尤其应重视朗读训练。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情境、节奏,配上平和、悠扬、和谐的音乐,营造优美的朗读情境,更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重视范读,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感情充沛,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范读。教师可以先用清新、流利、饱含情感的语气、语调范读课文,学生在老师范读或聆听网络范读中充分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一种对美的追求之心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出朗读的欲望,点燃强烈的朗读热情。
3.提供平台,尽情展现学生的才华
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并且希望得到教师或家长的肯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自由设计、布置舞台,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进一步激发朗读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文体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思维创新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深入实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本着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精心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注意朗讀训练的方式方法。只要在朗读过程中注重并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就能让学生在朗读教学中学会朗读,在朗读中展现学生的才华和风采。
参考文献:
龚永军.阅读补营养语文长势壮[J].陕西教育,2014(4).
编辑 董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