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4-03-27滕德友
滕德友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在实际教学中,从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几个方面如何优化实验教学以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谈一些思考和体会。
关键词:探究学习;实验教学;教学有效性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强调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化学实验的功能就要被扩展,应从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安装与操作、观察与分析、质疑与探究、归纳结论等多方面让学生获得体验,因此优化实验教学对新课程下的化学学习与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如何优化实验教学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实践。
一、传统实验教学的现状
1.演示实验教学通常都由老师在讲台上完成,实验方案、装置、注意事项、现象及结论教材上有详细说明。一方面,老师完全依据教材进行实验教学,缺乏教师的二次创造,不能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开发教师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过程体验不足,后排的学生现象看不清,一些学生连实验目的都不明确,实验过程中学生似乎就是放松和看热闹。结果是学生的实验能力及通过实验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培养提高,学习兴趣也严重受挫。
2.学生分组实验通常安排在一章教学结束后,目的是验证并巩固学习的知识,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学生带着课本走进实验室,看一步做一步,一切都在机械地毫无活力地进行。实验后,书写实验报告的机会都没有,甚至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与验证的知识不相符的现象时也一带而过,学生最缺乏的是思考、质疑,更谈不上创新。
二、优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
1.将学生分组实验由原来的1课时设计为2课时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章节后的验证性实验中有一个探究性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第1课时在教室进行,学生的任务是针对实验目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讨论过程中可以参考教材中学生实验给出的方案,也可以提出自己小组不同于教材的实验方案,随后各小组在班上进行交流、评价和完善。第2课时进入实验室,有了第1课时的深入思考,学生只允许带自己第1课时的讨论记录而不允许带入课本及实验报告,实验后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记录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疑问。
2.使演示实验教学理性化
(1)将演示实验教学与化学原理结合起来
中学化学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与化学原理应该共同对研究起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化学原理寻找问题的探究角度,然后从这个角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甚至可以通过化学原理预测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然后基于此设计实验进行实证性讨论。因此实现演示实验与化学原理的结合,就能够使实验由“演示”丰富为“探究”,由教师的单独活动转化为师生互动,由此学生会渐渐形成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2)在演示实验教学中重视类比思维的应用
在中学,学生的化学原理知识有限,这样单纯由化学原理指导学生探究是不现实的,学生还可以借助自己现有的经验。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或掌握了一些物质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来为新物质的性质学习找到探究的角度,然后组织实验进行探究,而且元素周期律也能为这种类比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3)巧妙利用演示实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
給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寻找探究角度方向,进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
然而实验不仅可以用来研究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用来发现并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情况设置演示实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这也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另外一种很好的途径。教材中有许多章节都作了这样的安排,教学时要巧妙地进行这样的实验教学。
(4)把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结合起来教学
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是老师边讲边演示,几十名学生被动地边听边看老师表演,在下面观察难以细致、疑问难以表达、讨论难以热烈、体验难以实现,学生的兴趣渐渐丧失。相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实验,然后各小组之间对现象、分析思路、结论、疑问等进行交流对比,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出结论。这样的结合教学使学生由旁观转化为亲身体验,不仅发展了学生探究能力,也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几年来,我们从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方面对实验教学不断优化改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得到了发展,教学环境也变得和谐生动。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109.
[2]胡冬雪.化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1).
编辑 乔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