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的和谐发展从“心”开始

2014-03-27赵丽雁

新课程·中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健康和谐发展

赵丽雁

摘 要:中学生的和谐发展,要从“心”开始。高中学生正处在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其人格初步定型的时期。教师若能敏锐观察和发现高中生人格发展中的各种需求,适时予以关注和引导,并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教育;和谐;发展;健康

教育,当我写下这两个字的时候,我强烈地感受到,我与理想中的教师相差甚远,孔子“如坐春风”的教育境界何在?今天的教育让人觉得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时候我会去思考,我們的老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庭到底该为教育、为孩子做些什么呢?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的辩证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那么和谐校园的基础就在于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我内心的和谐。自我和谐是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指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它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和谐发展是考察人的发展问题的一个新视角,是全面自由发展的补充。人的和谐发展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人自身的身心统一;二是人与客观外在的统一。从国家的教育方针,具体到素质教育的核心,以及学校的校园文化都蕴涵着一个目标:培养身心两健、和谐发展的人。但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当教师全身心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是否应该先静下心来,思考一个问题:“我对我的学生身心关注多少”,我们孩子的“心”出了什么问题。

据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成长中的烦恼集中在14岁至18岁这个年龄段,17岁的孩子烦恼最多。由于心理的偏差,中学生有厌学、早恋、吸烟、出走等不良行为反应;存在着冲动、嫉妒、焦虑、忧郁四种不良情绪;不少学生在性格上表现为自私、自卑、娇弱、任性等。

可能有人认为心理障碍仅仅是部分后进生的事,其实优生也存在着这种危机,只是类型、表现形式或程度不同而已。一旦优生出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那么将更复杂、更难排除,对其自身和社会的不良影响也更大。我们众所周知的云南大学生马加爵,他在小学、中学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是老师的骄傲,是父母的希望,可是由于倔强、孤僻、心胸狭窄等心理缺陷,上大学后,因和同学不能融洽相处,在杀死四位同学后,自己也受到了法律应有的惩罚。可见,优生也潜伏着出现心理障碍的危机。心理问题势必会发展成为行为问题。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厌学、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不适、考试焦虑,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来改变自己,产生嫉妒、神经质、偏激、狭隘、自卑等。形成这些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学校思想教育滞后,思想教育工作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造成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首先,长期以来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下抓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学习和做人“两张皮”。其次,思想教育工作重心偏移。在实际工作中过分注重娱乐性,教育效果差。同时,教育内容和中学生心理需求脱节,存在传授和接收“两张皮”。

第二,中学生观察力虽然日益成熟,但由于知识的局限性和情绪自控能力较弱,在观察和认识事物时往往容易顾此失彼,真伪难分。尤其是思维的深刻性不够,往往在复杂的问题上陷入盲目与困惑。中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辨别抵制能力弱,这是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观个体原因。

第三,社会大环境影响是导致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间接原因。首先,由于重分数、轻素质导致学生道德滑坡。其次,社会风气不正,腐败、拜金、享乐对当前中学生的消极影响。再者,由于个别人的社会公德意识不佳。另外,文化市场管理混乱,非法出版物的泛滥和低品位的影视剧成为中学生思想滑坡、行为不良的直接诱因。

第四,家庭教育不力。有的家长对孩子爱护有加,教育不够;有的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劣迹屡现,使孩子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配合。

1.加强教师的自身建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紧抓课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它深刻而精辟地说明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而缺少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必将大打折扣。

2.学校要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开阔视野、拓宽心胸,树立起崇高的生活理想和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上,使学生眼光从狭隘的个人圈子里解放出来。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潜课程作用,让学校的方方面面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引导学生消除不良品行。

3.充分挖掘家庭的作用,促使父母们改善认知和行为,为孩子的生活、学习创造一个平等、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

4.发挥学校心理辅导站的作用。有计划地为学生开设心理学专题讲座,让学生学会并掌握维持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心理疾病预防。同时也为有心理障碍学生提供一个解决问题场所。

另外,周边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略。

总而言之,高中学生正处在人格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其人格初步定型的时期。教师若能敏锐观察和发现高中生人格发展中的各种需求,适时予以关注和引导,并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身心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编辑 王爱芳

猜你喜欢

健康和谐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健康购药指导平台的开发研究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