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凋及杀青对酸浆叶茶活性成分的影响
2014-03-25洪艳吴阳王晓闻
洪艳,吴阳,王晓闻
(1.山西农业大学 文理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2.山西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酸浆[Physalisalkekengi],别名红姑娘、挂金灯、灯笼草等,为茄科,酸浆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1]。大多数分布于美洲热带及温带地区,少数分布于欧亚大陆及东南亚。据《本草纲目》中记载锦灯笼利湿除热、清肺治咳、利湿化痰、治疽[2]。现代科学分析,酸浆中含有18种氨基酸,21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还有8种维生素,是无污染、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天然食品[3]。目前,对酸浆的研究及开发应用还处在起始阶段,Lin YS等[4]人发现PhysalisangulataL.浸提物中的一些组分,具有免疫凋节作用,Dornber ger K[6,7]等人分别研究了酸浆属植物中酸浆果红素抗癌效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人们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自身的饮食健康,尤其对营养丰富的天然无公害野生果品蔬菜类,更是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和偏爱。有关酸浆的研究也不够深入,且以其为原料的食品及其药品市场上还不多见,将它做成叶茶是发挥酸浆叶功效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方法,有利于人体更好地吸收利用,扩大叶茶的开发领域,也为开发利用我国这一资源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本研究主要对萎凋后及杀青后酸浆叶茶中几种活性成分的测定,为酸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采用酸浆叶由山西大同市阳高县长城镇提供。
1.2 试验试剂
芦丁纯品;AlCl3;乙酸钠;冰乙酸;甲醇;没食子酸;福林酚(Folin-Ciocalteu)试剂;乙醇;Na2CO3;丙酮;乙醚;葡萄糖标准品;蒽酮;浓硫酸;硼酸;K2SO3;CuSO4等皆为分析纯。
1.3 试验仪器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为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TGL 20M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为长沙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恒温水浴锅HHB为金坛市新航仪器厂;BS210S电子天平为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
1.4 试验方法
1.4.1 酸浆叶茶的制作工艺[5]
采摘——杀青——揉捻——干燥——叶茶。
1.4.2 酸浆叶茶中类黄酮的测定
采用三氯化铝法[8]测定杀青3、4、5、6、7、8、9次和萎调4 h后杀青3、4、5、6、7、8、9次酸浆叶茶中类黄酮的含量,进行比较。
1.4.3 酸浆叶茶中茶多酚的测定
茶多酚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测定杀青3、5、7、9次酸浆叶茶中茶多酚的含量进行比较,取含量最大的次数,测出萎凋后此杀青次数的酸浆叶茶中茶多酚的含量,进行比较。
1.4.4 酸浆叶茶多糖的制备[9]
称取样品粉末20 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石油醚100 mL,90℃回流提取1 h脱脂,抽滤,滤渣挥干溶剂后,加80%乙醇200 mL,90℃水浴回流1 h,重提,过滤,滤渣加蒸馏水400 mL,沸水浴回流提取1 h,间歇搅拌,过滤,滤渣加蒸馏水200 mL,沸水浴再回流提取1 h,间歇搅拌,过滤,合并2次滤液,离心4000 r·min-1,真空浓缩至20 mL,Sevage法除蛋白,至无蛋白层后,流动自来水透析48 h,蒸馏水透析24 h,加无水乙醇使浓度达80%,4℃醇沉过夜,离心,沉淀依次用无水乙醇、丙酮、乙醚洗涤两次,真空干燥,即得精制茶多糖,称重,备用。
1.4.5 酸浆叶茶中多糖的测定
采用蒽酮——硫酸法[10]测定。测出杀青3、4、5、6、7、8、9次和萎凋4 h后杀青3、4、5、6、7、8、9次的酸浆叶茶中多糖的含量,进行比较。
1.4.6 酸浆叶茶中粗蛋白的测定
参照GB 5009.5-2010凯氏定氮法[11]测出杀青3、6、9次和萎调4 h后杀青3、6、9次的酸浆叶茶中粗蛋白的含量,进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萎凋及杀青对酸浆叶茶中类黄酮与茶多糖含量的影响
由表1可见,随着杀青次数的增加酸浆叶茶中的类黄酮的含量逐渐增大,且随着杀青次数的增加其含量的增加幅度变小。萎凋4 h后的酸浆叶茶中类黄酮含量比不萎凋的酸浆叶茶中的含量小。
随着杀青次数的增加酸浆叶茶中的多糖含量逐渐减小,但减幅不大,杀青次数对酸浆叶茶中多糖的含量影响较小。萎凋4 h后的酸浆叶茶中多糖含量比不萎凋的酸浆叶茶中的含量高。
表1萎凋及杀青次数对酸浆叶茶中类黄酮与茶多糖的含量影响
Table1 The content of Flavonoids and tea polysaccharide in physalis leaf tea at each fixation and fixations after 4 h withering
杀青次数Fixation类黄酮含量Flavonoidscontent/%茶多糖含量Tea polysaccharidecontent/%不萎调33.272.5143.352.5053.412.4863.452.3573.482.3483.502.2893.512.27萎凋4 h32.722.5743.002.5653.202.5263.302.5173.442.5083.462.4893.482.46
茶多糖热稳定性较差,表现在其水溶液随干燥温度增高,色泽变深,其中部分成分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在热的作用下,糖类物质会发生降解,使多糖含量降低。酸浆萎调后,叶子因生化变化,糖类物质发生降解的程度较小,因此萎凋4 h后的酸浆叶茶中多糖含量比不萎凋的酸浆叶茶中的含量高。
类黄酮是茶多酚中的一种,在杀青过程中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可以防止类黄酮物质的氧化,所以杀青次数越多类黄酮含量会增大。 萎凋是指采回来的鲜叶摊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厚度为4 cm左右,这样会使叶子回软,叶色变暗,部分水分和青草气散失,以促进其内含物的转变,类黄酮减少。
2.2 萎凋及杀青对酸浆叶茶中茶多酚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见,炒5次的酸浆叶茶中茶多酚的含量最大;萎凋4 h后的酸浆叶茶中茶多酚含量比不萎凋的酸浆叶茶中的含量小。
表2各杀青次数及萎凋4 h后各杀青次数的酸浆叶茶中茶多酚的含量
Table2 The content of tea polyphenols in physalis leaf tea at each fixation and fixations after 4 h withering
杀青次数Fixation茶多酚的含量Tea polyphenols content/%326.40538.27730.61915.31不萎凋38.27萎凋4 h26.40
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鲜叶中多酚类物质氧化,但是次数越多可能茶多酚中的其他物质减少,使得其总茶多酚减少。
2.3 萎凋及杀青对酸浆叶茶中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由表3可见,随着杀青次数的增加酸浆叶茶中的粗蛋白的含量逐渐减少。凋零4 h后,对酸浆叶进行杀青,随着杀青次数的增加,酸浆叶中粗蛋白的含量随之降低。分析原因可能是:杀青过程中的加热,破坏了游离氨基酸,造成蛋白质变性,含量减少。萎凋后叶子中蛋白质的转化可能受到抑制,致使酸浆叶茶中粗蛋白含量比不萎凋的酸浆叶茶中的含量高。
表3各杀青次数及萎凋4 h后各杀青次数的酸浆叶茶中粗蛋白的含量
Table3 The content of Crude Protein in physalis leaf tea at each fixation and fixations after 4 h withering
杀青次数Fixation 粗蛋白含量Crude Protein/%不萎调323.88618.38915.64萎调4 h324.20619.20917.10
3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萎凋及杀青次数对酸浆叶茶中的活性成分有着显著的影响,酸浆叶茶中类黄酮的含量随着杀青次数的增加而增大,茶多糖、粗蛋白的含量随着杀青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茶多酚的含量在炒5次时最大;而萎凋4 h后酸浆叶茶中类黄酮、茶多酚的含量比不萎凋的酸浆叶茶中含量低,萎凋4 h后酸浆叶茶中茶多糖、粗蛋白含量比不萎凋的酸浆叶茶中含量高。
参 考 文 献
[1]孙海涛,王恒悦.野生酸浆果脯的加工工艺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2,28(12):1763-1765.
[2]张娜,别智敏,秦文静,等.酸浆的化学成分及生理功效[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8(2):46-4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编委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37-338.
[4]Lin Y S,Chiang H C,Kan W S,et al.Immunonodulatory activity of vaious fractions derived fromPhysaliaangulataL.extract[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1992,20(3-4): 233-243.
[5]张敏.薄荷叶茶加工工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
[6]Doreber ger K.The potential antineoplastic acting constituents ofPhysalisalkokengiL.var franchetii Mast[J].Pharmazie,1986,41(4):8-265.
[7]Chinang H C,Jan S M,Chen C F,et al.Antitumor agent physalin F fromPhysalisangulataL[J].Anticancer Rec,1992,12(3):837-843.
[8]何书美,刘敬兰.茶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分析化学研究简报,2007,35(9):1365-1368.
[9]崔宏春,江和源,张建勇,等.茶多糖的提取制备技术[J].中国茶叶,2009(5):12-15.
[10]王黎明,夏文水.蒽酮——硫酸法测定茶多糖含量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5,26(7):185-188.
[11]张云贵,刘祥云,李天俊.生物化学实验指导[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