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
2014-03-24景晓燕
景晓燕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注重于知识体系的梳理,给学生完整的历史概念,帮助学生在理解中掌握历史知识,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把历史课程学习内容与多种多样的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互动,提高效率,在实践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新课程;兴趣;生活化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有高度的热情,积极主动去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是成功的秘诀。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历史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对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无疑是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历史课堂在提高趣味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深藏于历史长河中一个个隽永绵长的益智故事,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军旅画卷,哪一点不能引发学生对浩瀚历史的探寻与思索。只要使用恰当,每一节课都会使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始于课堂但不终于课后”,让学生感觉到老师虽不在身边,但历史的气息始终萦绕身旁。从而提高学习历史的自觉性。
1.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习兴趣
每节课的导语给学生的印象很深,甚至决定其对本课的好恶感.有经验的老师都很重视导语,充分发挥前因效应的积极作用.借助故事轶闻、影像图片、时事焦点一上来就抓住学生的眼球。例如,在讲授《春秋战国的纷争》时,开始就讲“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开始本课的学习。
2.利用课本插图,增强直观性
学生喜欢有血有肉的历史,生动活泼的历史,而历史本身也是多姿多彩的。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这些资料可以从各方面多角度来反映当时历史发展的概况,有反映战争场景的,有展示历史重大事件风貌的,有勾勒人物形象的……,不论哪一类,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完善,是与教材相辅相成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客观、全面的了解历史。如《南京大屠杀照片》展现了日本法西斯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恶;《造纸流程图》则展示了古代造纸的基本过程……。可以看出,这些插图提供了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像,表达了文字难以表达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人物画像,有利于克服学生死记课本知识的枯燥无味,增强直观性、欣赏性,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插图与课文配合,相辅相成,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形象生动的插图,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也容易接受。
3.利用多媒体,锦上添花
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同时历史又是具体的,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语言、思想、特定的心理活动,有遗址、遗物等,可见历史是生动、形象、具体的,其情景性强,但由于教材的简约性,使本来引人入胜的史实大为失色。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就会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如观看相关电影资料了解“南京大屠杀”的残酷、“开国大典”的盛况等,再现了当年的风貌,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二、把历史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倡导教学要回归生活,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和归宿。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为何内涵丰富、妙趣横生的历史课堂如此缺乏
“听众”,为何“读史使人明智”这句具有感召力的名言也不足以使学生们增加对历史课的兴趣。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我们把历史课讲得太“历史”了,教师照本宣科,重历史知识而轻思辨能力,历史在学生面前就像一具千年“木乃伊”,历史教学中,老师味同“嚼蜡”,学生如听“天书”。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脱离生活实际,学生们感受不到学习这门学科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所以有学生说:“历史教科书就像是抽掉了血肉,只剩骨架的骷髅,教我如何能爱她!”。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感悟到“以史为鉴”的真谛,已经刻不容缓!把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为课程的内容,使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使学生感觉到历史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首先,把内容生活化.历史是过去的生活,必然和今天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我们教师有心,每堂课都会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把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和历史知识揉和在一起。其次,把教学活动生活化.在历史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致来参与课堂活动,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模型、图片、录像、电影、多媒体等),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才能获得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能真正得到陶冶,才能真正去体验历史。如让他们体会“人工取火”,想象山顶洞人一天的生活,小口尖底瓶如何自动汲水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创新的精神,更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最后,还应把教学语言生活化。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避免太专业化,尽量使用学生生活中的一些语言,比如,“秀”“PK”“死磕”“粉丝”“真爷们”等,增加与学生的亲切感。
三、营造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
只要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就很难有古希腊文化的灿烂辉煌,如果没有战国时期的思想自由,就很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学生哪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许对问题的回答都是战战兢兢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受到压抑;因此,实行教学民主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种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没有被老师斥责的忧虑,学习活动是充分自主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当然,提高课堂效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项工程,首先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领域、提高新能力。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能力水平和知识储备,才能对各类教材融会贯通,驾驭自如;才能把课讲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富有吸引力,提高整体效率的最终目的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