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影响及对策

2014-03-24邓周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合肥230601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就业率就业指导职业

邓周(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601)

伴随着我国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逐渐凸显出来。目前高校由于种种问题不能使就业指导工作更有效地为学生就业服务,主要表现为: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高校无暇顾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对于就业率统计的狭隘理解及高校对于就业率统计的狭隘理解三个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根据自己的人格、个性特征,考虑社会需求及自身专业、兴趣等制约因素,为自己确定职业目标和发展途径,并为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目标而制订合理可行的行动方案[1],其实就是 “人生战略规划”。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指导并帮助高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手段,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高校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然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和任务。报告明确了教育的战略目标和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担任的中国要使命。党的十八次全国人民代大会也明确指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现代化、信息化的工业高速发展新阶段,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经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广泛需求以及全民族日益提高的教育水平,要求高等教育能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而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学生成功就业和满足社会需求的主要方式。

2 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高校无暇顾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据统计我国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达到700万左右,较2012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总数达到近20万人,较2003年全国高校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增长了488万人。不断增长的毕业生人数和不断下降的就业率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主要趋势。很多高职院校迫于巨大的就业压力,盲目的催促学生尽快就业,却没有将学生的合理就业放在首位,更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2 高校对于就业率统计的狭隘理解

目前无论是社会还是高校都很重视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在面对日益增加的社会矛盾的同时,政府、社会和学校已经意识到提高就业率是有效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方式。但是,无论是社会、政府还是高校都仅仅将就业率的统计结果作为衡量就业指导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至于就业指导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人生规划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高校将就业工作交给辅导员,由学院书记分管,这样就使本应由全校共同承担的工作,变成了一小部分人的工作。加之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老师,平时工作定位在奖惩助贷和学生的思想稳定等方面,由于疲于琐碎的行政事务,当面对学校的就业要求时只有机械性的应付,而没有真正的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出发有效的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合理的指导学生完成人生规划[2]。由此可见,对就业率的狭隘理解,使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在某种意义上是脱节的。就业率的统计在很多时候仅仅是学生的 “被就业率”,从长久来看这种狭隘认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反过来影响政府、社会和高校对于就业指导的深化和推广[3]。

2.3 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不重视

高校在学生刚刚入学时就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正常的教学大纲,但是由于课时量少,没有较为严格的考核制度,使很多大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大学生没有对就业指导有足够的认识,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指导仅仅是一门选修课,在实用性上远没有专业课重要。加之很多高校就业工作的单一性和局限性,造成了很多专业课老师根本不知道有这门课的存在,更谈不上通过专业课老师的宣传加深同学们对于就业指导的重视程度,实际上造成了就业指导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脱节。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大学生从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过系统的规划,对就业持 “走马观花”的态度。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徐小平说:不做人生规划,你离挨饿只有3d。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是也是检验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尺。

3 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积极措施

3.1 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内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根据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Holland)1959年提出的认知匹配理论,他认为在现实中存在着与人格类型相对应的职业环境,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与其人格类型是匹配的,那么他工作起来就会很轻松、得心应手,反之亦然[4]。美国曾经有一项调查:美国50名成功人士接受了一项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是:“对于自己的成功,哪项因素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最后,有97%的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I/Myself”,也就是自我。因此,大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也就昭示着一条通往未来的光明大道,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的 “认识你自己吧”,大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完善,就像真正的匠人为了心中的追求去不断的雕琢一件工艺品一样,最终一定能够走向成功。

3.2 创建一支专业稳定的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队伍

就业指导工作要在社会、政府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其中高校扮演着实施者的角色,在具体的就业指导过程中,高校承担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职业及如何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等具体工作。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是指学生就业单位的确定、就业合同的签订,同时还包含了帮助学生确立就业信念、就业目标、完善自身人格等方方面面。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短时间内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由行为活动与态度、价值两方面组成,是一种过程、是一生中所有与工作相关的连续经历,而不仅仅是指某一个工作阶段。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是某一位或是个别老师的专利,而应该是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工作,首先,专业老师和思想政治老师相结合,专业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学习要求的同学做专业指导,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帮助学生更准确的确定职业目标;就业指导专职老师则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的 “引路人”。其次,校内人员和校外人员合作。高校由于工作的局限性,在课堂上所举的例子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学校可以通过 “精彩一课”、“就业大讲堂”等形式从校外聘请优秀且成功就业的前辈或毕业生,给同学们介绍经验,增加同学们成功就业的信心。最后,职业生涯规划应始终贯穿就业指导课程全部,高校应将 “长期规划、终身学习”的意识深入人心,让同学们感受到正确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成功就业的必要条件更是经营成功人生的重要保证。

[1]谷成久.大学生学习与就业指导课程 [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265-268.

[2]蒋菊.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 [D].南京:河海大学,2006.

[3]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56.

[4]唐旬.大学生就业指导 [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21.

[编辑] 一凡

猜你喜欢

就业率就业指导职业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职业写作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我爱的职业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