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在创伤性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2014-03-23周璇奕白建宁
周璇奕,白建宁,吴 琴,钱 毅
(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云南景洪 666100)
超声高频探头的应用和探测技术的进步对于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临床常见周围神经损伤除外力因素引起,医源性损伤也常有发生,高频超声目前已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检查,及早发现受损部位神经、损伤类型及程度〔1〕有助于临床及时有效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我院确诊31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男性15例,女性16例,年龄19~51岁,平均年龄38岁。周围神经高张力卡压9例(13条神经),周围神经低张力卡压11例(11条神经),术中周围神经直接损伤2例(2条神经),神经离断伤3例(3条神经),神经离断伤修复术后神经肿胀3例(3条神经),创伤性神经瘤3例(3条神经)。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GE 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L12-5、L9-3宽频线阵探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取其病变部位进行连续动态扫查,进行双侧对比,观察病变部位内部回声、边界、形态、大小、与周边组织关系、内部血流情况〔2〕。
1.3 结果分析 将超声结果与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CT、MRI、肌电图、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2 结果
神经离断伤声像图表现为神经束结构连续性部分或完全性中断,中断区表现为无回声或低回声区断端神经束粗大,部分断裂为神经纤维、神经外膜、神经束膜部分性中断,断端正常线状结构消失,为紊乱强弱不均回声,边界模糊不清,完全断裂为神经纤维、神经外膜、神经束膜完全性中断,中断区表现为无回声或低回声区断端神经束粗大,边界模糊不清。
高张力卡压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声像图表现为卡压部位神经干变细,神经外膜及神经束膜为线状增强,内部神经束状结构清晰,呈线状低回声,两端神经干肿胀增粗,神经外膜及神经束膜明显增厚,回声增强,神经束呈线状低回声,束状结构模糊与神经外膜及神经束膜界限不清。见图1。
图1 高张力性臂丛神经卡压变细,神经外膜及束膜回声增强
低张力卡压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声像图表现为卡压部位神经干肿胀增粗,内部回声减低,神经束粗细不均,神经束状结构模糊不清,神经束膜及神经外膜不平滑。见图2。
图2 低张力性胫神经卡压,卡压部位神经增粗,弯曲成角
术中周围神经直接损伤声像图表现为损伤部位神经干肿胀增粗,回声减低,束状结构部分存在,神经束粗细不均,神经外膜及神经束膜厚薄不一,表面不平滑。见图3。
图3 术中损伤胫神经肿胀增粗,神经束粗细不均匀,神经外膜及束膜回声增强,厚薄不一
神经离断伤术修复后声像图表现为神经干肿胀增粗,回声减低,神经束粗细不均匀,束状结构不清晰,神经外膜完整、表面平滑,神经束膜连续不规则,表面不平滑。见图4。
图4 神经离断伤术修复后,正中神经肿胀,回声减低,部分束状结构存在
创伤性神经瘤;沿神经干走形的梭形膨大,神经外膜完整,神经束及神经束膜线状结构部分或完全消失,内部回声减低不均。见图5。
图5 创伤性神经瘤,神经外膜完整,内部回声不均匀,束状结构消失
3 讨论
周围神经有无病变、损伤,虽然可通过临床体格检查、肌电图、热像仪及生物磁等手段检查,但对于病变的具体部位及程度却无方便、直观的检查方法〔3〕。创伤性神经病变根据不同外力因素作用,具有不同损伤表现,临床根据不同周围神经损伤部位、程度、范围及损伤类型确定治疗方案。高频超声无创、方便、直观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亲睐。
本文根据不同外力因素对周围神经损伤超声特征做出分类:Ⅰ型神经离断伤,Ⅱ型高张力性神经卡压,Ⅲ型低张力性神经卡压,Ⅳ型神经牵拉伤,Ⅴ型神经修复术后神经干肿胀增粗,局部瘢痕形成,Ⅵ型创伤性神经瘤。神经离断伤由外力直接作用引起神经离断,断端可以整齐或不整齐,高频超声特征均是神经束结构连续性部分或完全性中断,中断区表现为无回声或低回声区,断端神经束粗大,与文献报道一致〔4〕。神经卡压引起微循环障碍,神经轴浆回流受阻导致神经内含水量增加,静脉回流受阻,使神经外液增加致神经水肿〔5〕,依据外力大小程度不同,造成神经损伤程度不一,高张力卡压引起神经急性缺血性改变,高压力使得束内血管管径减小,神经外液逐步向压力小的两端运动导致神经内营养供应快速中断,使得受压神经快速坏死造成不可逆性改变,低张力性神经卡压引起神经水肿,束内血液供应无明显减少或轻度减少,但不会造成神经营养物质急性缺乏,引起神经水肿主要是由于神经外液增加,回流能力降低所致,血管内液及蛋白质渗出,继之产生组织变性〔6〕,在超声上表现出高压力处神经干变细,神经外膜及内膜回声增强,低压力处神经干肿胀增粗,神经外膜及内膜不光滑,神经束回声减低的特点。神经牵拉伤,超声改变主要与外力牵拉时间长短、牵拉力量大小相关,本文中病例为术后牵拉伤,出现感觉障碍复查所发现,可能为低张力短时间牵拉,造成局部短时间神经缺血改变与低张力卡压超声表现类似,神经束膜及神经外膜完整,术后去除外力因素,神经自我修复功能启动使得神经束回声趋于正常〔7〕。神经离断伤修复术后,动态观察吻合口处神经及局部瘢痕情况是评价神经功能及结构恢复的有效方法,超声能清晰显示神经干粗细,内部神经束结构,神经外膜连续性,是判断术后神经再生功能的有效方法〔8〕。创伤性神经瘤是神经束部分或完全性损伤,神经外膜尚连续神经内部结构遭到破坏或神经断裂,未得到外科手术干预或一期手术效果不佳,损伤处瘢痕形成〔7-8〕,超声表现出神经外膜完整,内部神经结构紊乱、束状结构消失的特点。
综上所述,对于Ⅰ型神经离断伤,Ⅱ型高张力性神经卡压,外科及时的手术治疗是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唯一手段;Ⅲ型低张力性神经卡压,Ⅳ型神经牵拉伤,Ⅴ型神经修复术后神经干肿胀增粗,局部瘢痕形成,Ⅵ型创伤性神经瘤,临床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给予手术或对症治疗。高频超声能清晰周围神经神经外膜、神经束膜及神经束走行及回声,根据不同周围神经超声声像图特征,能判断其损伤部位、程度、范围及损伤类型,给予临床医师提供准确信息,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1〕吴道珠,倪双双,罗洪霞,等.高频超声检查在诊断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2 ,24(1):35-36.
〔2〕郭万学.超声医学〔M〕.6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332-1334.
〔3〕许永强,李松年,马素平.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3):220-221.
〔4〕姥义,桑玉顺,施海建,等.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损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2011,20(1):55-56.
〔5〕陈定章,朱永胜,周晓东,等.实验性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的高频超声影像学观察〔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4):307-310.
〔6〕潘红.应用高频超声诊治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0):1666-1667.
〔7〕卫梅,朱家安.高频超声评价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6):1299-1301.
〔8〕何秋楠,冯蕾.高频超声对外周神经损伤一期缝合术后的临床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2):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