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华尽去总归真,千古风流本色淳

2014-03-21周建华

关键词:李煜首词

周建华

摘 要:李煜,南唐后主,一代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位才子,然而抛开这一切名号,李煜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有喜有泪至真至淳的人。他用他的笔书写着他的真,他以他的真书写着他的人生,也正因为如此,使他短短42年的生命永垂不朽。翻开李煜的作品细细品味,字字真心,满纸真情。

关键词:李煜;真;不朽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147-04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李煜生于937年的七夕,殁于978年的七夕。七月七日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乞巧节,李煜生死都在七夕这天,似乎是上天的一个刻意安排,注定他多情,注定他多才多艺。果如其然,李煜少而聪慧,情深义重,诗乐书画无所不精。本文暂且不论他的政治业绩、书画成就,仅从他的文学方面剖析他的不朽。诵其诗,品其词,读其文,可知其为人,浮华尽去,处处体现着一个“真”字。

依张玖青编著的《李煜全集》,现存李煜诗17首,残句若干;词38首,存疑词16首,残句两句;文14篇,残篇6篇。现就其中数篇解读李煜的“真”。

一、对诗书典籍的真热爱,对书画艺术的真钻研

作为一个皇室子孙,李煜没有去热衷权力,而是追逐古圣先贤的足迹,探讨书画艺术的奥妙,这种精神甚为难得。而生在皇家,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得以畅游于诗书的世界,书画的海洋。

在《题〈金楼子〉后》这首诗中,李煜写道:

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不是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李煜就萧绎焚书而作的历史批评,不仅表达了他对书籍价值的认识与珍惜,还见出他有超越一己之私的历史识见。他为梁元帝和王粲悲慨的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对诗书典籍的热爱和珍惜。

《书评》是李煜和张洎观赏《兰亭集序》时写下的题跋,他指点江山,以书圣王羲之为祖,对近代以来的书法家一一分析,充分展现了他对各家书法的独到看法和评价。《书述》则讲述了李煜对书法的独家见解,如果他没有对书法的真钻研,是不会有如此深刻的见解的。

二、对遁世出尘的真追求,对快活自由的真向往

人无法选择他的出生,却可以选择他的生活。李煜出生在帝王之家,在那个宗法制极其森严的时代,他却无法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他笃信佛教,渴望过一种与世无争、晏然自安的生活,然而历史却无情地把他推向巅峰,最终亡国非命。在他的诗词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隐逸的真追求、真热爱,对现实的真矛盾、真厌恶。在《病起题山舍壁》这首诗里写道: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在这首诗里,作为王子的作者却像一个看破红尘的隐士,杖藜巾褐比紫衣玉带更逍遥自在,自然简朴的生活比骄奢富贵更让人心旷神怡,完全陶醉于摆脱俗务羁绊的山居生活,厌弃在鱼龙混杂的尘世博取虚名,进而表达出自己遁世出尘的真实想法。

在《渔夫》这两首词里写道:

浪花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两首词虽是李煜在《春江钓叟图》上的题画之作,却表达了他对渔夫的独到理解,也传达出自己对渔夫般快活自由生活的钦羡和向往。这样的钦羡和向往也恰恰说明他渴望而不得的境地,作为皇子,他有太多的约束和责任,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农夫或渔夫,这个矛盾伴随了他一生始终未能解决。

三、对兄弟手足的真关爱,对相思之女的真同情

李煜兄弟10人,自己位居第六,在明争暗斗的皇室之中,难得他对兄弟手足的一片疼爱之情。在《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中写道: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从益是李煜同父异母的弟弟,李煜在送别从益出镇宣州时写下了这首诗并序,全诗明白简洁,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兄弟的依依不舍之情。作为君王的兄长,又不能光顾儿女情长,在结尾处的豪壮语又一转悲情,化作深深的宽慰。

而《送邓王二十六弟牧宣城序》则是作为君王的兄长对弟弟的赠言,既然富贵已足,伤感不取,那么所赠者就在于为人之道了。李煜在文中叮嘱从益,此去执政,一要用吏治民以教化为本,二是个人修习坚持文武之道。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煜对弟弟的一片深情,也反映了他本人宽厚的品格。

作为帝王的李煜同时又是一位多情的才子,他深深的用心感受着相思的滋味,为那些饱受相思之苦的女子代笔,寄予着自己的理解与同情,写下了动人而幽怨的叹歌。

再如《谢新恩》: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是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这首词描写的是宫中女子的春怨,漫长而无望的等待陪伴她们此去经年,相思的煎熬让她们懒顾青春的风采,在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封建帝王传统制中,我们能够看出做为国王的词人对她们的同情和无奈。

再如《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这是一首写闺怨相思的词。上阕写女子的梳妆,已带哀怨;下阕写秋景,以彰显人的万般愁怀。一句“夜长人奈何”将上阕柔弱之貌的轻灵描述和下阕重冷的气候描写束为一体,化为内心深处悠长的叹息,让人顿生怜惜。

《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这是一首月夜怀人的词,月光的冷寂极好地衬托了思妇内心的凄苦和幽怨。庭小、院深,空荡、幽静,让人窒息的秋夜,无边的思念充满这个寒夜,耿耿难眠。endprint

四、对幸福生活的真享受,对亲密爱侣的真怀念

李煜新婚燕尔的时候还是个无忧无虑的皇子,而美满中意的婚姻又超出了他的想象,沉浸于甜蜜幸福的生活,尽情享受着二人世界的快乐,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尽情享受的同时李煜用他柔情的笔抒发他的快乐,毫不掩饰,毫无顾忌。

在《一斛珠》这首词里,他写道: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箇。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这首词着意刻画一位少女的美艳与娇嗔,写得天真烂漫,情态生动,处处生情。据词推测,这位女主人公很可能就是李煜的娇妻大周后,女为悦己者容,她淡抹浓妆莞尔动人,一曲清歌斜倚绣床,风情万种,笑着向那个最亲爱的他撒娇,作为檀郎的李煜是多么幸福,此时的世界在他们眼里也许只有他们两个人了吧。

在《浣溪沙》这首词里,他写道: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这首词传神地写出了李煜时代南唐的富足繁华,也写尽了南唐贵族的雅致与享乐。酒宴通宵达旦,还要继续狂欢,金碧辉煌的宫殿,处处艳丽浮华,身为南唐国主的李煜,确有奢华生活的条件。而他又是一个喜爱歌舞乐艺,通音律,善填词的风流才子,这种兴致、场面就不足为奇了。李煜能把宫廷之中肆情酒宴、歌舞狂欢的景象鲜活生动的展现给读者,足见他毫不掩饰的“真”。

而在《菩萨蛮》这首词中,却是另一番景致: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首词写的是和小周后幽会的情景,以女主人公的口吻叙述。对爱情炙热而大胆的追求,多少惊慌,多少匆忙,多少担心,多少欣喜,毕竟是偷情,然而二人相偎的喜悦已超越了一切。这虽然是在大周后生病期间发生的事情,但绝不能说李煜是风流多情,因为生在万花丛中的他只有对这两个女人痴情,她们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女人。也正因为他的专情,用情的深,才会写下下面这样催人泪下的诗篇。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落梅如雪飘洒一身,归雁已来音信无凭,芳草萋萋无边,人在天涯望远,缭乱的心情,绵延的离恨,满目忧伤,这首词是作者的怀人之作,可能是怀作为人质的兄弟从善,亦可能是怀深爱却已亡故的娇妻大周后,但无论是谁,都充满了深情与无奈。

在《喜迁莺》这首词中,他则写道:

晓月堕,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据《李煜传》推测,这首词可能作于入宋之后,小周后被凌虐,而作为丈夫的自己却无能为力,起坐难眠,有口难言,只能坐等心爱的人儿从虎口归来。个中滋味又有谁人能够体会?而李煜的痴情却让我们动容。

再如《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观其愁情欲寄处,自是一字一泪。眼看的是愁,耳听的是愁,手握的是愁,无边愁绪欲寄给心上人,却是九曲寒波不泝流,只好独自忧伤。

五、对妻儿早殁的真哀痛,对孑然孤身的真苦闷

李煜和大周后的结合本属政治婚姻,却歪打正着,二人琴瑟和鸣、燕侣莺俦,夫妻感情极为甜蜜,次子仲宣的出生更是给这个幸福之家增添了欢快的笑声。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仲宣的突然夭折,娥皇的卧床病故,给李煜带来深重的打击,哀痛之情无人可倾诉,只好诉之纸笔。在《悼诗》中他写道: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咽绝风前思,昏朦眼上花。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爱子痛失的打击让他难以自拔,而这份痛苦又不能加在卧病在床的妻子身上,所以只有自己独自承受……这使悲痛欲绝的李煜更加思念那无病无灾的极乐世界。还没有从幼子夭折的悲痛中走出来,娇妻的亡故又给他不堪一击的心灵雪上加霜。

在《挽辞二首》中他写道: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全诗直抒胸臆,无一字雕琢,满纸血泪,只有对娇妻爱子的哀痛,对无常的控诉。

类似的诗还有《感怀二首》《梅花二首·其一》《书灵筵手巾》等等字里行间对妻儿无不深深怀念之情。而在《岐王墓志铭》《昭惠周后诔》中则是字字读来皆是血,沉痛哀悼无限悲。

六、对家难国势的真忧愁,对亡国臣虏的真愧疚

本无心于皇位的李煜却阴差阳错的做了帝王,承担治国安邦的大任,不能不使李煜感到沉重的压力。在其位谋其政,虽然他缺少一些帝王的霸气与谋略,但却对家国社稷充满了赤子之爱,字里行间我们都可以体会的到。虽然他天性恻隐,草木不杀,禽鱼咸遂,广大孝以厚时风,励惟精而勤庶政,赏人之善,常恐不及;掩人之过,惟恐其闻。然而以厌病之俗,当用武之世,在五代十国那种弱肉强食的乱世之中,不喜兵、不行威、躬行仁义只能得到臣民的爱戴,却不能避免亡国的命运。作为一国之君的李煜面对强敌不能不万分忧愁。只一味退让乞和,终究不能摆脱被吞并的命运。975年冬,金陵城破,李煜出降,举族冒雨乘舟,从江南过江北入宋,悲慨万分,从此开始了他将近3年的亡国君生活。入宋后,他没有乐不思蜀,而是更加思恋他的家国,他的赤子之心更加强烈,每一天都与愧疚和悲痛相伴,最后也因为他念念不忘自己的旧邦而殒命。

在《九月十日偶书》这首诗中,他感慨到:endprint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李煜接过父亲手中已经岌岌可危的权力,竭力维持已经风雨满楼的南唐,就此结束了无忧无虑的生活。他身为国君,却只是个傀儡君主,处于宋朝的威逼之下,逢节请安,献金纳贡,深感屈辱,而国势日蹙,即使安于傀儡的地位,也不知是否能够留住这份父祖的基业,每每想来,深有忧虑。而正值中年的李煜却又经历了丧子丧妻的哀痛,心中不无飘零之意,因此有衰老之慨,我们可以领会其“多情”背后的软弱无助。

而他的《却登高文》表面上是想念被扣押的兄弟从善,实则是对南唐国势衰微的忧戚。

最是担忧的一天不期而至!李煜在《渡中江望石城泣下》中写道: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全诗充满了诗人失国失家之后的落魄景象和凄凉心境。作为一国之君,国破了;作为一家之主,家亡了;整个家族被俘去做阶下囚,这时的李煜满满的愧疚和无助。

在《乌夜啼》这首词中,他写道: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凄凉况味,欲言难言,滴滴是泪。不是世俗的别离而是家国的永别,这份离愁又是常人怎能体会到的呢?

作者有无限的哀伤却不能在现实中得到排解,只好向梦里、向酒里寻求暂时的解脱。而他那种蚀心啮骨的痛苦也正是通过这种故作的解脱而真实、深刻地表现了出来。

在《望江梅》二首中,李煜深情地追忆故国: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作者通过对比,一虚一实,一闹一静,传神地描写了江南故国的美好,借“闲梦”中的美景补偿现实世界的缺憾,表达了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痛楚。

在《望江南》二首中,充满了故国之思、痛悔之意: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第一首,写梦中醒来,怅恨无限,往昔江南畅游的快乐只能出现在梦中了!第二首,写往事伤心,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李煜的泪是真正的悲痛难忍。

在《子夜歌》这首词中,他写道: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当国破家亡,身为囚虏之后,昔日的欢会和繁华都成南柯一梦。但偏偏又一次次梦回故国,让人伤痛之极。夜的梦更说明日思的深!

在《浪淘沙》这首词里,他写道:

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罗衾不奈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以梦中贪欢反衬现实生活的惨淡。身为亡国君的李煜时刻不在怀念故土,这不仅是天上、人间生活的巨大反差,更是因为他炽热的赤子之心。

在《虞美人》这首词里,他写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据说这是李煜的绝命词,全词寄托了他对故国无法排遣的思念。以春风带起万千思绪,飘逸婉转而又沉重万钧,几番感泣,几番思量,终化为奔向虚空的故国之水。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李煜的“真”不事雕琢,不加掩饰,真的朴实,真的动人。他虽然最终亡国非命,但作为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却万古流芳,“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他用他的笔书写他真实的生活,描摹他真实的感受,没有无病呻吟,没有矫揉造作,他的“真”成就了人间美的艺术。掩卷沉思,他的“真”到底源于什么?难道真如王国维先生所说:“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我看不尽然,阅世浅固然所受世俗的污染少,但这仅仅是外部客观条件,不能决定后主的“真”,和他有着相似环境的人不可计数,却并不见得像后主一样“真”。他的“真”还是源于他生性淳厚,史料记载:后主天资纯孝,以世嫡嗣服,以古道驭民。钦若彝伦,率循先志。奉蒸尝,恭色养,必以孝;宾大臣,事耇老,必以礼。居处服御必以节,言动施舍必以时。

李煜的不朽不仅仅因为他的真,更因为他用精美的文学语言去书写他的真,本文就其“真”的方面做了一点小小的总结,虽然只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入,但期望对各位读者有所启示,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不论是做人还是作文,都要以真示人。

参考文献:

〔1〕张玖青.李煜全集.武汉:崇文书局,2011.

〔2〕董希平.李煜.北京:中华书局,2010.

〔3〕蒋方.李璟李煜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4〕田居俭.李煜传.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 姜黎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煜首词
李煜
李煜作品
我们家的小“坑货”
也谈李煜词作中春的意象
李煜和李清照追求思想自由的对比
我记得,我记得
月人《元词六十首选评》出版
《诗词曲五首》(选二)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