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辨正

2014-03-21孙中仪

关键词: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国梦

孙中仪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价值系统;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地位、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精髓地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地位,以及在自觉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基础上所体现的从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观念形态,构成一个具有辩证体系的价值系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097-03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概念,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同志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又重点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什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精神实质,辨正在核心价值体系理解上的偏颇和谬误,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具有极其丰富内涵的价值系统

《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4个方面的内容既具有各自特有的价值内涵和实践要求,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是根本指导思想,是灵魂,解决的是旗帜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性、多元性、选择性不断增强。这种开放性、多元化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构成了较大的挑战,对人们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国家认同感、民族归属感等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面对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只有更加旗帜鲜明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弘扬主旋律中倡导多样化,在包容多样中凝聚社会共识。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梦想。这一共同理想把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意愿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应当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的问题。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进入新时期,我们又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支撑,只有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才能凝聚中国力量,依靠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

第四,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通过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方面内容具体化,从而使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遵循的标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础。只有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形成清正、清廉的社会风气。

上述4个方面的价值内涵,关涉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构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共同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系统。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处于辩证体系中的价值系统

从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高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价值系统。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本质属性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而马克思主义则理所当然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科学分析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非主流,才能在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又好又快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用实干铸就中国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指对国家、民族追求的未来美好发展前景的价值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和灵魂所系。理想是基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为了实现这一共同理想,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都应当而且必须大力弘扬。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召着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梦而不懈奋斗。endprint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的精神之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有机体的精髓。在新世纪新阶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已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使中华民族能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是新形势下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标杆,是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有机体系中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发扬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又高度概括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经验。旗帜鲜明地指出了现阶段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为全体公民道德选择价值取向树立了一个新标杆。

上述4方面内容既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层次分明、逻辑结构严整、由理论到实践、由高尚思想到日常行为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结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概要与模糊错谬观点辨正

自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的一年多来,学界学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这一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研究之中。目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如核心价值体系的演变和形成过程,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背景和重大意义、实践理念和主要途径,这一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念、科学内涵、逻辑基础,怎样以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引领宣传思想工作、引领思想道德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如何把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等等。多视阈、多层面的研究和探讨,对于人们深刻理解和把握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精神实质,促进和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是,不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理论学习和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和模糊认识,甚至明显错谬的观点。我们有必要在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辩证体系的基础上,择其几点进行观点辨正。

(一)民主法治等理念缺失的观点

有观点认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民主法治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而核心价值体系中并没有提出民主法治的理念。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和肤浅的。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法治与人的价值体系是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社会价值体系是民主法治的内在生命,民主法治仅是外在表现。卢梭曾指出,“一切之中最重要的一种”法律,“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我说的就是风尚、习俗,而尤其是舆论。……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窿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3]卢梭在这里所说的最重要的一种法律、风尚、习俗、舆论等,正是我们所强调的社会价值体系,尤其是那“不可动摇的拱心石”——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法律是对事实的公认”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等论断也说明,统治阶级认定了一套新的价值体系,也受到了社会的认可,便成为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的价值体系,这样一个事实或意志自然要上升为法律。同样,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逐步完善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也正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有机结合的根据所在。

其次,核心价值体系还应该具有其所属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的“专有”特性。民主法治理念社会主义需要,资本主义也需要,尽管其实质不同。就像资本主义高举“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一样,社会主义也不会反对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平等、博爱”。再者,《决定》是党的重要文献,只能从宏观上提出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构架,而且要着眼于“新的实践”,体现出现实针对性,不必要包罗一切。正像列宁所说:“逻辑的范畴是‘外部存在和活动的无数‘局部性的简化。”[4]人们正是通过这种依次进行的“局部性的简化”活动,通过由此而形成的总体思路、基本构架等,来认识和把握对象世界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并没有出现“公有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蕴着第三代领导集体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十六大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同理使然。具体概念和理论表现形态的简化无损于理论的博大和光辉。实际上,核心价值体系4方面内容无不内涵着民主法治的理念,也须臾离不开民主法治的理念。其他诸如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理念缺失等错误观点,在此勿需赘辨。当然,这并非是说我们不需要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博大内涵进行研究和探讨。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封闭的和一成不变的,因为随着人们社会实践的发展,核心价值体系必然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这就要求做到:(1)深入群众的实践、深入改革开放的前沿,了解社会变革和利益关系调整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掌握不同阶层和群体的不同价值追求;(2)了解现阶段我国的思想观念结构、价值取向结构、道德追求结构和心理素质结构,研究与核心价值体系相配套的政策法律体系建设。

(二)割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关系

多少年来,总有那么一些人,在中西问题、古今问题上犯形而上学的错误。这种思维方式也影响着人们对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关系的认识。在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有机体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都是对实现共同理想的动力之源的价值认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两者不可偏废。历史和现实均昭示我们:民族精神离开了时代精神,就难以及时地从实践中吸纳鲜活的力量,就会失去其时代的价值,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也就无从谈起;时代精神离开了民族精神,就失去了赖以发挥先锋作用的民族载体,就会失去民族特征,时代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历史上要么是民族虚无主义者对民族主义(以至对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围剿、扼杀、压抑所导致的国民性的扭曲和缺失,要么是不思进取、夜郎自大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习性,两者所带给我们民族的无奈,应当牢牢记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之源。endprint

总而言之,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进行探讨,辨正错误,澄清认识,有利于认识的深化和讨论的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了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势和要求,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5]。这“三个适应”和“两个需要”,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处于“现在进行时”,凸显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质。十七大报告在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6]。十八大报告在第六部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也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7]。如果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并注重思维方式的辩证要求,我们就能够在较深刻和较全面的意义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增强广大人民和社会各界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从而大大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并以之构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844.

〔3〕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73.

〔4〕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86.

〔5〕罗国杰,邢久强.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对话[J].前线,2007,(3):24-27.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4.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责任编辑 姜黎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国梦
激励弘扬时代精神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