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3例

2014-03-20卢桂香蔡文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药液盆腔炎灌肠

卢桂香 蔡文群

(江西省瑞昌市白杨镇卫生院妇产科,瑞昌 332204)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性病变。因长期炎症刺激,器官周围粘连,抗炎药物不易进入,病情迁延不愈,因此对于其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1]。近年来中医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显著。现在对我院在2006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6例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分别使用常规方法治疗和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6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6例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年龄25~50岁,平均 (36.1±7.8)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9月,平均病程 (2.1±1.3)年。观察组43例,年龄23~51岁,平均 (35.6±6.8)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6月,平均病程 (2.0±1.4)年。2组患者在年龄与病程比较上,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 .2诊断标准 参照乐杰主编的 《妇产科学》 (人民

卫生出版社出版,2005年,第6版)中的标准,采用妇检与B超相结合的诊断方法:①有发病的原因,有急性盆腔炎病史;②下腹坠胀痛,腰骶酸痛,劳累、性交后或月经前后加重;③白带多,黄色或脓性;④子宫压痛;⑤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或增粗,呈条索状或扪及不活动的包块,压痛;⑥B超检查:附件区探及异常回声或不规则的暗区,或腊肠形暗区;子宫直肠凹有积液。以上6项有3项以上就可诊断。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应用克林霉素1.8g加入0.9%氯化钠5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7天为1疗程。对照组仅给予上述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基本组方包括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各30g,三棱、黄柏、黄芩、黄连、莪术各15g,延胡索20g,加水浓煎至150ml,待药液温度降至35~40℃于每晚睡前保留灌肠,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取左侧屈膝卧位,臀部垫高10cm左右,充分暴露肛门,常规消毒肛周;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缓慢插入肛门,插入深度约20~25cm,将灌肠液以5ml/min左右的速度缓慢均匀地注入肠道,灌肠完毕,将肛管拔出,并尽量让药液在直肠中保留时间长,1次/d,7天为1疗程。月经期停用。两组患者均于2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判定。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加强观察。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软件SPSS18.0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使用χ2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P<0.05则说明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2]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B超证实包块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妇科体征不明显,B超显示包块缩小;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以显效和有效之和计算总有效率。

2.2 治疗效果 对照组43例,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7%;观察组43例,显效37例,有效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无一例因不能耐受而退出治疗者。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顽固,且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是临床妇科治疗的难点。多种因素可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形成,包括免疫因素,当自然的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后,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外源性致病菌的入侵可导致炎症的发生;病情迁延,急性盆腔炎若久治不愈也可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发生;其次衣原体感染、病理改变、产后手术、下生殖道感染等均是诱发慢性盆腔炎的相关因素。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西医常规治疗给予抗生素的应用,但是几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菌群耐药性不断增加,并导致菌群失调,或产生二重感染等,从而导致疗效十分不理想。而根据中医理论,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学 “带下”、 “腹痛”、 “癥瘕” 等病症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经期、产后胞脉空虚,用纸不洁,或房事所伤,湿热之邪内侵,因湿热尚微,或正气尚足,以致湿热盘踞下焦;或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余邪未尽,瘀积胞中致使脏腑功能失常,气机不利,经络受阻;或由素体虚弱,肝气郁结,脏腑失调,湿浊热毒蓄积下焦,致气滞血瘀循经下注,损伤冲任,湿阻气机,久瘀成癥,或因经期产后饱胀空虚,风寒乘虚侵入,日久不消以致腹痛、带下、癥瘕、不孕。故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要。

药物保留灌肠最早起源于 《伤寒论》,是慢性盆腔炎中中药外治这一传统治疗方法的灵活运用。其中大活血、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之功;蒲公英、紫花地丁、黄柏、黄芩具有和中止痛之功效,而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灌肠方中败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黄柏、黄芩、黄连有较广泛的抑菌作用,三棱、莪术具有镇痛、抗肿瘤等作用[3]。通过直肠给药,能使药物迅速被直肠吸收,渗透到盆腔,直接作用于炎症局部,从而增加盆腔药物的浓度,加速炎症吸收,提高治愈率。且对于中药灌肠的安全性,临床资料显示中药灌肠的方法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减轻了肝脏的负担,因此安全性高[4]。在本组资料中,我们对单独应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和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灌肠治疗的观察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提示西药的全身应用联合中药局部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同时值得强调的是,由于保留灌肠的方法为有创操作,因此在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也必不可少,首先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5~40℃,温度过低不利于药液的吸收,而过高又易损伤肠黏膜,造成肠黏膜水肿,因此在对患者实施灌肠前应注意把握药液温度以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同时灌肠筒高度适宜,过低影响操作,过高会影响药物的保留,因此保持灌肠筒合适高度对于提高疗效也至关重要[5];在灌肠的过程中嘱患者全身放松,降低腹压,若患者较为紧张可指导患者采用全身放松或深呼吸等训练放松情绪,稍等片刻以后再继续操作;护理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切忌使用蛮力,以防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在操作的过程中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并重视患者主诉,必要时可终止治疗;在操作后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包括嘱患者在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宜食清淡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洗内衣裤,内衣裤应用热水烫洗,在阳光下暴晒,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嘱患者加强运动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和机体免疫力,防止病原体的入侵,更好地保证疗效,防止疾病的复发。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但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这一方法作为代表,而对于其它中药治疗方法等未做阐述,因此对于其它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指导。

[1]林秀珍.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杂志,2005,(4):33-34.

[2]项心怡.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8,28(7):502-503.

[3]杨医亚.中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4]朱吉华,洪芸.中药保留灌肠加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及护理[J].吉林中医药,2009,27(8):41-42.

[5]张景岚.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不同插管长度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l,11(1):72-73.

猜你喜欢

药液盆腔炎灌肠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治斑秃
治慢性支气管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