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探讨

2014-03-19谢宏新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义齿口腔医学牙体

谢宏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北 孝感 432100)

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探讨

谢宏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北 孝感 432100)

分析目前口腔修复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探索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口腔修复学教学特点以及高职生未来的工作岗位需求,提出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的设想,以期培养出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口腔修复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

口腔修复学是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而口腔修复是口腔医师临床工作任务之一,口腔修复学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未来的岗位适应能力。我们通过长期的口腔修复学教学实践,结合口腔修复医师岗位要求,鉴借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学经验,希望找到一种比较适合口腔修复学的教学手段和办法,以期培养出具有较强适应能力、较高职业素养的口腔医师。现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讨论。

1 目前口腔修复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1 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纵观几种版本的高职口腔修复学教材,无一不是按章节顺序排列课程内容,讲究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知识难度大,且附图均为示意图,基本没有彩图,内容比较枯燥,与前期专业基础课程内容重复较多,过多的理论教学导致实践教学时数被严重挤压。另外,宝贵的实践教学却要耗费大量学时练习一些本该由社会化的义齿加工厂技师完成的义齿制作,对必需的临床操作技能练习极少,导致教学不能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更没有时间和精力让学生了解口腔修复行业的新进展。

1.2 实践教学跟不上行业发展

口腔修复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总数多为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占1/3,实践教学占2/3,这种课时设置是比较科学的,体现了专业特色。而实际工作中相对应的口腔修复岗位技能要求主要分为临床操作和技工室操作。近年来,义齿的制作已逐渐由社会化的义齿加工厂利用流水线来完成;同时,因信息技术及制作工艺的相互渗透而出现的计算机义齿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AD/ CAM)促进了口腔修复的整体发展和观念转变,使义齿制作更简单、快捷。这些新的变化,要求临床医师不再将主要精力放在技工室操作上,而是放在掌握适宜技术上,即如何运用临床知识满足患者的美观与功能要求;要求口腔修复学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上,如义齿的设计,桩核设计与形成,固定义齿及活动义齿的牙体预备技术,高质量的印模制取技术,戴牙及戴牙后相关问题的处理等。

2 准确定位高职生培养规格

高职医学生未来主要服务于基层、社区及农村等医疗机构,从事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卫生宣教等工作,需要掌握大量实用、适宜的技术。对于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来说,要多利用宝贵的在校时间掌握一些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其中,技能的训练至关重要,这是职业技术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区别,所以必须把握好“操作能力强、上岗就能用”的培养目标。就口腔修复岗位而言,高职医学生“上岗就能用”“上岗就需用”的操作为临床过程操作,这是由于口腔修复的社会化服务使修复模式的变革加快,改变了以往医技不分的状况。由于专业性质的分工,医师与技师作为口腔修复主体的分工也更为细化,将以社会的分工合作来完成牙齿缺损与缺失的修复,不仅可以保证修复的质量,还能提高工作效率。高职医学生对于制作工艺过程操作(如烤瓷冠的制作、卡环的弯制、全口义齿的排牙等)只需了解方法和流程即可,应该利用大量的学时进行临床过程操作训练,放弃一些“上岗不需用”的工艺过程操作的技能训练。

3 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设想

3.1 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践教学要达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的目的,就需运用动画短片及真实的录像让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详尽的了解、分析,然后模拟,最后由教师对重点环节作点评。理论教学中,对概念性的知识尽量配以图片讲解,可使学生获取的信息贴近临床实际,生动、直观,达到多接触、早接触临床的目的;同时,让学生明确工作岗位中必需的技术和操作,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1]。

3.2 实训地点的变化

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离不开临床实践,实践教学要突破实验室的局限,把教室搬到诊室,是增强实战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一些重点、典型的病例,可分组、分批到医院口腔诊室,观摩带教教师的操作全过程,包括常规的义齿设计、牙体预备、印模制取、戴牙等,回到课堂后,针对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组织讨论,再回到实验室模拟操作,并将自己的学习体会、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解决办法写成实验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3.3 教学内容的改革

开展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支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体验式教学,关注本专业最新技术动态和观念变化,结合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能力,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引入教学中;按照未来岗位的要求精选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经济、社会现状同步发展,尤其要精心编写实验教程,将完成各种岗位任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需求的共性要求(如几类全冠修复的牙体预备特点)重新组成核心训练课程内容,并形成独立的综合实训课程,而不是单一训练一项技能,以便学生系统掌握技术要领。根据我们多年来对医疗机构的调研,可将口腔修复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划分为6个工作模块:(1)口腔检查与义齿设计;(2)牙体缺损的固定修复治疗(包含桩核设计与蜡型制作);(3)固定义齿的牙体预备技术;(4)活动义齿的设计与牙体预备技术;(5)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印模制取技术;(6)各类义齿试戴与戴牙后相关问题的处理。以上6个工作模块是工作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岗位技能的精髓,应根据难度大小安排课时、制定技能标准。每个工作模块就是一项工作任务,实际工作任务可能是多个模块的结合。这种模式克服了以往实验教程专注于技工操作、混淆了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弊端。口腔修复职业岗位调研证明,学生只要完成以上6个模块实训,就基本可以胜任岗位实际工作,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专业实践技能和提高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3.4 强调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口腔修复临床工作不能脱离口腔医学相关学科,因为口腔修复学,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必须自始至终体现知识技能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口腔修复学知识和技能离不开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因此,教学中要体现医学的整体性与综合性理念,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例如,患牙拟行桩核冠修复,需要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如是否患有糖尿病)、患牙牙周状况、根尖周与骨质状况、牙根长度等。教师应在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让学生多角度认识一种疾病或症状,多方面看待几种治疗方法之利弊,把所学知识用好用活,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临床医师[2]。

3.5 考试方式的改革

将技能考试成绩作为口腔修复学课程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可考虑将6个模块的实训内容细化为技能考试评分标准,以促进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了解学生对训练项目的掌握程度,因材施教,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

总之,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要从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入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实训地点、改革教学内容等手段,努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1]刘伟才,苏剑生,范震,等.口腔修复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4(10):5-6.

[2]赵彬.素质教育下的口腔修复学课程改革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1,12(10):1011-1013.

G420

A

1671-1246(2014)03-0053-02

猜你喜欢

义齿口腔医学牙体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三种精密附着体在活动义齿中的临床应用
老年人活动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
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