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模块教学初探
2014-03-19郑建芳吴艳芳
郑建芳,吴艳芳,荆 云
(1.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2.新乡医学院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模块教学初探
郑建芳1,吴艳芳2,荆 云2
(1.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2.新乡医学院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根据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提出模块教学。基于知识的内在联系,整合教学内容,分成不同教学模块。本文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对模块教学进行研究与探讨。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模块教学;实践教学
模块教学是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基础上,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形成知识模块,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1],它突破了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模块教学是基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全面改革所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我国对模块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初级教学、中级教学和高级教学中进行了一定尝试。模块教学可以针对专业进行整个课程体系的调整,重新整合课程模块,打破学科界限,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教材[2,3];也可以针对具体课程进行模块教学,从课程内容设置、教师安排、讲授方式、效果评定等方面,对课程教学的全程进行模块化设置[4,5]。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我校药学、药剂专业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我们结合课程特点和近几年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模块教学的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现状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由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两部分组成,药用植物学包括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等形态解剖学知识和植物分类方法、各类群的特征及主要药用植物等植物分类学内容;生药学主要介绍生药的基源鉴定、采收加工、化学成分、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特征及植物内部构造特征,能够准确识别常见的药用植物,描述常见科的主要特征;掌握生药的一般鉴定方法,能对常见生药进行品种鉴定和品质评价。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实际,近几年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药用植物学部分的重点是组织和器官,生药学部分的重点是被子植物的重要科目特征及重点生药。由于内容繁多,课时有限,该课程基本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系统、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认真听、记录授课内容。根据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践性强、易理解、难记忆的特点,近几年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了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将大量逼真的植物、生药图片引入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的抵触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授课结束后,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太多、记不住,最后只能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考完后很快就遗忘。暑期实习时,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固,很难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走上工作岗位后,常表现出动手能力差,难以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2 模块教学体系的构建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教学如果不能与实践密切结合将会显得非常枯燥、乏味,而与之对应的实验课也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模块教学的特点是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将课程分为若干模块,在模块中集中开展理论、实践等同步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各个模块的学习中,实现知识、技能的同步提升。
2.1 教学模块的划分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由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的,根据课程特点,将其分为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两大模块。药用植物学是学习生药学的前期准备,其与生药学的基源鉴定、显微鉴定关系密切,考虑到为生药学奠定基础及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将药用植物学又分为基础知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重点类群特征几个子模块。其中,基础知识子模块包括绪论、植物细胞后含物、细胞壁的特化、植物组织等,属掌握内容。各个植物器官子模块的重点是形态和显微构造,其他内容为了解。重点类群特征子模块主要介绍被子植物中常见科目的主要特征。生药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鉴别生药真伪优劣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教材的框架以自然分类系统划分各类生药来进行讲解,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内容多、杂,没有规律可循的感觉,不利于学生掌握各类生药的特征。因此,我们考虑按照入药部位对各类生药重新进行划分,同类生药经过对比很容易发现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复习时相对比较轻松。所以,将生药学分为生药学基础、根及根茎类、全草类、皮类、花类、果实种子类、动物药、矿物药等几个子模块。生药学基础子模块包括绪论、生药的分类与记载、生药鉴定方法、采收加工等内容,与生药鉴定密切相关的内容要求掌握,其余内容为了解。在各个子模块中,每个重点生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等为掌握,其余内容为熟悉和了解。
2.2 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中,根据各模块内容的特点、学习要求,学生的认知结构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基础知识子模块,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一无所知,最好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或结合启发式、引导式教学等,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一门形态科学,没有感性认识,不可能学好,所以应将多媒体教学贯穿教学的始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药用植物和各类生药的不同部位以图片、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在各个植物器官子模块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实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而将一些新鲜的植物器官带到课堂上比单纯的多媒体演示效果更好。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开展重点类群特征子模块教学时,可以使用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教师提出问题或给出实物材料,让学生在查阅资料或小组讨论后上台演讲,最后由教师点评并总结。也可适当进行室外教学,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周边认识植物,使理论和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在生药学模块中,各类生药的鉴别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法、学习迁移法、讨论式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生药的显微鉴别要用到药用植物学知识,而同类生药不管是在外形上还是内部构造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学习迁移法和对比教学法要在生药学模块教学中穿插使用。随着课程的深入,定期开放标本馆,鼓励学生走进标本室,通过眼看、鼻闻、手摸、口尝来认识、鉴别生药。课程后期,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演讲法等方法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3 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传统考核模式中,理论考核比重大,实践考核比重小,死记硬背的知识考查多,灵活运用能力考查少。因此,就出现了考后就忘,高分低能现象。模块教学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并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标,故评价体系中应增加实践考核的比例。理论考核除考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外,还要增加案例分析等主观题,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考核应包括平时的课堂讨论、野外实践、实验报告以及实验操作等。从理论、平时、实验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综合评定,减轻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压力,使学生把精力放在平时。实践证明,学生更愿意接受这种考核方式,认为经过自己反复验证的知识才会真正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 模块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3.1 教学模块的选择与教学大纲的编写
模块教学根据知识特点或能力要求对课程进行模块分解。我们主要依据知识特点来划分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各个模块。模块划分后,重新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包括与理论课配套的实验教学大纲,明确各模块的教学目的。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理论和实验的呼应,避免内容脱节;还要强调理论和实践的配合,将实验以外的必要实践环节补充到教学大纲中,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当然,模块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效果不断改进和完善。
3.2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基于知识的内在联系将课程分成不同的模块,然而,在各个模块中如何开展教学,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是模块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要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以问题为中心、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案例讨论等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形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不断提高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能力,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主动思维,提高学习自觉性和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体。
3.3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高等医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6]。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一门依赖于实践的应用课程,离开了实践教学,整个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模块教学必须建立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之上。除开展实验教学外,还应加强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野外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提高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4 结语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一门基于实践的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们提出模块教学。该教学模式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将模块教学应用于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很多实际问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和改进。
[1]张晋岳,王爱梅,贾丽丽,等.西医内科学课程模块教学的总体设计思路[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59-60.
[2]秦达念.传统教学模式与系统整合模块教学模式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5,4(4):228-229,232.
[3]刘玲华.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式教学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3):13-14.
[4]焦轶,庞刚.模块式教学法在临床专业研究生断层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3):58-59.
[5]庞刚,张媛媛,方萌,等.以教学模块为抓手,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7):600-602.
[6]赵永娜,李玛琳,黎华丽.构建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19-21.
G424
A
1671-1246(2014)03-0050-02
注:本文系新乡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2-XYJY-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