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剂学教学中应用PBL 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的初步探索

2014-03-18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1期
关键词:药剂学案例教学法

徐 静

(桐乡市卫生学校,浙江 桐乡 314500)

陶行知曾说:“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中职教育是为了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案例本质上是提供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PBL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药剂学教学时,可以将案例教学法整合到PBL教学法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使其形成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1 药剂学教学中引入PBL 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剂型和制剂的设计与配制理论、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初步具备制剂设计、制备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制剂质量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调枯燥,学生长期被动学习,缺乏学习兴趣,甚至有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教学质量[1]。

在药剂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改变了“我讲你听,我做你看”“预习—听课—复习—考试”的四段式教学模式,使孤立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知识链,突出了“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教师成为知识体系建构的促进者、学科专家、信息咨询者,从课堂上慢慢“隐退”,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支架与教练作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PBL 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选题

问题是PBL教学的核心。如何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且具有引导性的案例、精心设计问题是运用PBL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的关键[1]。我校教师利用教研组共享资源,应用动画及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形成强大而完善的资源库。集体备课时,根据教学经验,讨论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教师该如何评价,以及如何应对教学过程中可能派生出来的问题,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以“注射剂”一章中的“热原”为例,备课组一致推选将“欣弗”事件作为案例,在介绍热原的相关知识后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患者在使用“欣弗”后出现了哪些症状?为何会出现这些症状?在生产环节中哪个工序导致“欣弗”出了问题?如何利用“欣弗”事件理解污染热原的途径?

2.2 分析问题

2.2.1 学生分组收集有关问题的信息 课前,教师对全班进行分组,让学生自己结队去收集有关案例的信息,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暂时还处于摸索阶段,故在分析“欣弗”事件时,只将学生分成了两组,让其利用双休日收集信息:第一组学生收集的是“欣弗”事件的表面信息,即“欣弗”的通用名、生产企业,患者出现了哪些症状……第二组学生收集的是“欣弗”事件的成因,即“欣弗”为什么会出问题,哪个生产环节导致它出现问题。之后,要求每组派一位代表汇报各自收集到的信息,以便全班学生了解整个事件的始末。其实,在收集信息过程中,有很多好奇心强的学生已经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了解得一清二楚。

2.2.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课堂上通过小组代表介绍案例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整个事件的经过,同时教师提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如根据学生收集的信息教师给出结论: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在生产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过程中,未按要求灭菌,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增加灭菌柜装载量,影响了灭菌效果,导致“欣弗”的无菌检查和热原检查结果不合格。因在学习“热原”之前已介绍过灭菌方法,但好多学生对灭菌不以为然,经过“欣弗”事件后,学生突然意识到灭菌的重要性,同时对热原的相关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自然会主动学习相关内容。

2.3 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的简单讲解,大部分学生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答案。课堂上,教师可以请每组派代表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后及时给予评价;对于一些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组织全班讨论,或者对于一些相对较难的题目给予一定的提示,由此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可以“欣弗”事件为例,得出以下结论:注射剂作用迅速,尤其是在输液时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这类制剂对无菌、无热原、澄明度等要求很高,故在生产时灭菌与无菌操作显得相当重要。“欣弗”事件是因为灭菌不完全而引入热原,导致患者使用时出现一系列热原反应的。除灭菌不完全以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引入或产生热原,如热原可通过原料、溶剂、容器、用具、管道等带入,或在生产过程中被引入等。这时有学生提出问题:注射剂的灭菌温度是多少?(教材中对热原性质的介绍:热原具有耐热性,在通常的灭菌条件下,热原往往不能被破坏,一般在180℃、3~4小时,250℃、30~45分钟或650℃、1分钟等条件下可彻底破坏热原[2]。)高温对药液的稳定性不会造成影响吗?这些问题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已充分考虑到,故在课堂上对提出类似疑问的学生首先给予肯定和表扬,希望其他学生也能这样勤学善思。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注射剂的灭菌,如果是安瓿剂,一般采用流通蒸汽灭菌法(100℃、30~45分钟);如果是输液,玻璃瓶输液采用热压灭菌法(115℃、30分钟),塑料袋输液采用热压灭菌法(109℃、45分钟)。这样的灭菌温度确实不能彻底消除热原,而采用能彻底消除热原的条件,对药液的稳定性会造成影响。但是,消除热原并不是单靠灭菌来完成,需要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避免污染热原,并通过适当的方法除去热原。生产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不注意,都有可能导致整个产品出问题,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认真谨慎,对药品质量严格把关。

3 需注意的问题

由于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时要求不高,所以药剂学教学中应用较普遍,但PBL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在药剂学教学中尚有很多问题。例如,PBL教学法需要占用大量时间,药剂学本身课程安排较为紧张,一旦应用PBL教学法,往往会超出计划的课时数,影响教学进度。另外,PBL教学法适合小班教学,每组8~12人较为合适,但由于条件限制,我校药剂专业班级学生均超过40人,有些接近50人,分成两组讨论时,不是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为节省课堂时间,讨论时一个问题只要有一名学生答对,教师就会进行总结或评价,继而转入下一个问题[3]。此外,中职生自学能力较差,一些后进生通过自主学习常常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所以,我校只是尝试性地将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制订授课计划时对适合用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章节、内容多分配些课时,或在讲授一些重点、难点时,应用该教学方法。此外,应用PBL教学法结合案例法教学后,集体备课时,需要备课组成员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或提出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讨论、探索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虽然我校在药剂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时间不久,但教师明显感觉到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善于交流互动[4],逐渐有了团队合作意识。因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做进一步探索。

[1]赵洁,刘中秋.PBL 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09,7(1):44-45.

[2]缪立德.药剂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3]杜士明,朱海涛,董永成,等.PBL 与LBL 在“药物制剂的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比较[J].药学实践杂志,2012,30(1):75-77.

[4]俞媛,钟延强,鲁莹,等.PBL 结合LBL 教学模式在药剂学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1):89-90

猜你喜欢

药剂学案例教学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新形势下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浅谈基因药学实验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药剂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药药剂学双语CBI教学理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