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难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2014-03-12朱延山

新闻世界 2014年2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

朱延山

【摘 要】《第一时间》作为民生新闻栏目,几乎每天都有灾难性报道,其中有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人为惨案。如何在准确报道灾难事件的同时,又强化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呢?这就需要记者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感。

【关键词】《第一時间》 灾难报道 人文关怀

“紧随第一时间,生活天天新鲜”,这是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的宣传词。弹指一挥间,安徽第一民生新闻栏目《第一时间》,已经十岁了。十年前,这两句话横空出世,让人感觉陌生,如今,在安徽可以说妇孺老幼都耳熟能详。

十岁的新闻节目,已经是“人到中年”,这是一个很特殊的阶段,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说是特殊阶段,是因为它有可塑性,仍然可以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势头,这里就是上进的起点——放眼世界,几十年收视长红的电视新闻节目比比皆是,《第一时间》也可以做到。

如何保持昂扬的势头,让《第一时间》节目的吸引力长盛不衰?集思广益,办法会有很多。笔者也在“灾难报道中如何凸显人文关怀”这个问题上作出了一点思考。

《第一时间》作为民生新闻栏目,几乎天天都有灾难性报道,其中有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人为惨案。如何在准确报道灾难事件的同时,又强化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记者要有专业精神和责任感。

灾难报道作为新闻的一个重要类别,它具有新闻最主要的要素,也就是它的冲突性,以及对受众的影响力。所以它是新闻当中最突出的或者最显著的种类。

专业精神是准确报道的前提。如果发布了一个不当的报道或者不当信息,又或者在报道中将灾难扩大化,这都会增加公众的恐慌情绪,增加人们对政府和其他组织的不信任感。而过多的报道,会使灾民受到二次伤害。因此,在报道灾难新闻时,媒体要帮忙,注意报道的准确性,而不能添乱。

对芦山地震的报道,有一种质疑的声音,认为媒体一拥而上,扩大了灾难,我们的报道是不是很无序,是不是对灾难有多种重复报道,这种现象需要媒体进行反思。媒体从早期受到限制,不能到灾难现场进行报道,到如今突破了限制,一般的灾难都可以到现场。那么,面对灾难事件我们应该如何报道,怎么报道得更专业,这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

钱刚先生有一句话“灾害完了,留下来的不是灾害,是救灾;我们记录的都是救灾,不是灾民的记忆,而是救援队的记忆,不是老百姓的痛苦,而是赐予老百姓的恩情。”大灾之下有大爱,我们在报道中歌颂了这种大爱以及对老百姓的保护。从汶川地震报道到现在都坚持了这样的报道模式。

李大同先生说,对灾难发生的原因、过程与社会对灾难的防范措施逐一加以检索,发现应对的漏洞、制度的缺陷、法律的缺失以及政府官员责任的缺失。正是这种不厌其烦的检索,构成一个主流媒体灾难性报道的核心价值。这里提到的核心价值,是媒体在灾难报道当中应该做什么,我们有很多的责任,比如说预警、告知,对灾难的报道,对救灾过程的监督,对重建的监督,对以后制度缺失的检索的反思,等等。

准确报道这些内容,前提是记者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真正做到专业。在新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对记者的专业性又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传播者的责任感,也是灾难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镜头面前,一定要有所避讳。这一点《第一时间》栏目早在节目开播之初就已经制度化,明确要求,报道灾难或者事故,不能有血腥镜头,不能渲染灾难结果。

然而,芦山地震发生时,各类媒体的记者从四面八方赶来,有些年轻记者冲破禁令,在第一时间将消息迅速传播,把老百姓、受众迅速动员起来,来关注这场灾难,这种做法虽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有没有考虑到采访本身,是否对救灾造成妨碍?如果造成了妨碍,我们的报道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摄影师这样拍摄照片,他把三脚架支在废墟前,不断要求一对受难的夫妻为他做出这样那样的姿势。我还在电视里看到,救灾人员从废墟里好不容易抢救出一名伤员,现场非常嘈杂,现场电视直播时,有画外音在喊“招招手”,要求伤员招招手。置他人生命安危与痛苦不顾,让现场一切为自己的采访服务,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呢?这缺乏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灾难报道中,镜头面前,一定要有所避讳。要考虑到死者的尊严,死伤者家属的感受,受众的接受能力。这个要求实际上比我们直截了当地拍摄一个血淋淋的镜头难度更大。因为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时刻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
学校管理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苍凉背后的火光——迟子建散文中的隐喻意象赏析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