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效果观察
2014-03-12梁月娜
梁月娜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aem ia,AL)是一种克隆性起源、多能干细胞或祖细胞突变而引起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1]。化疗成为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是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合并感染,导致化疗的延期甚至中断,重症感染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本院2006年7月-2012年12月应用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06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1例化疗后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其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6.0±3.3)岁;急性髓系白血病4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1例,其中男15例,女16例,平均年龄37.8岁,急性髓系白血病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5.8岁,急性髓系白血病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按《内科学》诊断标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为粒细胞缺乏[2]。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及开始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符合纳入标准。如化疗后7 d内复查骨髓,骨髓中幼稚细胞>20%者,排除入组。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期间不予升白细胞。
1.3 化疗方案 急性髓系白血病(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以DA方案化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VDLP方案化疗。
1.4 升白细胞治疗方案 (1)实验组:每日予重组人粒细胞集刺激因子200μg皮下注射+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150m g静脉滴注。(2)对照组:每日予重组人粒细胞集刺激因子200μg皮下注射。停药指标为2次复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1.5 疗效观察 从治疗开始,隔天查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读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合并感染者予抗感染,如出血严重血小板减少和(或)出血,输注血小板。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粒细胞缺乏纠正时间与感染发生率比较结果见表1。实验组出现发热感染8例,肺部感染4例。对照组出现发热感染18例,肺部感染10例。在不良反应方面,除3例有一过性血压下降外,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组感染发生率及粒细胞缺乏纠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粒细胞缺乏纠正时间与感染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通常采用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对造血系统的各类细胞均产生毒性作用,骨髓抑制为化疗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中性粒细胞的减少甚至缺乏与感染密切相关,尽快纠正粒细胞缺乏对防治感染至关重要[3]。
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是一种具有遗传性的化学物质,是采用生物技术提取,经过多种生物酶的共同作用而制成的,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中富含GMP、AMP、CMP以及TMP这几种核苷酸成分。它在个体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理生化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4]。因此能促进中性粒细胞分化增殖、增强其趋化性及吞噬杀灭细胞的能力[5]。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感染发生率为25.8%,粒细胞缺乏纠正时间为(3.2±1.4)d;对照组发生率为60%,粒细胞缺乏纠正时间为(5.4±2.3)d。实验组感染发生率及粒细胞缺乏纠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之,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刺激因子联合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对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理想。
[1] 张之南.血液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4-240.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93-594.
[3] 吴文忠,周志刚.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对化疗所致白血细胞减少症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08,14(23):49-50.
[4] 陈永浩,陈志成,陈庆炘,等.DNA单核苷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肝损害性肺结核的临床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7):1044-1046.
[5] 张月圆,张耀华.DNA单核苷酸钠对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中骨髓抑制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5):52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