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堂失魂落魄的散文课

2014-03-12朱建荣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赏析感情意境

朱建荣

朱建荣,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

从整节课来看,教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到人物分析上了。整节课都在引领学生分析文中的人物,这个人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看看教学流程:明确本文写人——这人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这人吸引人打动人的地方——他的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表现在哪里?

听完课后,一点美感也没有了。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一篇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技巧美、具有生活哲理的散文,通过花的情态和人的情态,来展示一种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这么美的一篇散文,怎么经老师一讲,散文的美就没有了呢?

原来教者只重视了人文性,却忽视了工具性。一节课都在分析作者要表现的思想,却没有分析这种思想是怎么表现的。

教学生阅读,要让他们明白写什么,更要让他们明白是怎么写的。而散文有他的抒情性,这篇散文更是情感浓郁,可惜教者没有涉及到,课堂就丧失了语文味,本文的美也丧失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

一、细致解读,确定文本的教学价值

解读文本很重要。这是一篇课外散文,选择的好。对学生读课外书是一个引领作用。

要想解读的准确,教师必须广泛阅读作者的作品,了解作者,要知人论世。丁立梅的作品很多,最起码要把她写花的文章读一些。如《满架秋风扁豆花》《满架蔷薇一院香》《像菜花一样幸福地燃烧》等等。

她的文字清新、平实、隽永,“只一低头,就是一朵花开,一瓣一瓣,在风中舒展,而后,凋落成蝶”。这也是她对自身的评价。

研究了这些,我们从整体上知道了她的散文特征。这样有利于解读本文,有利于确定文本特质,有利于确定文本的教学价值。

二、教师要明确教什么

散文不能当小说教,要有文体意识。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主题的,所以教学时是以分析形象为主,把握了人物形象就能更好地理解小说。而散文,尽管也是写人,但它是有浓厚的主观情感,有浓浓的情思,有优美的意境,优美语言。根据这些特点来赏析要么抓住情感以体会感情为主,要么从意境来赏析,要么扣“文眼”,要么以语言品味为主,要么理清线索,从线索上来欣赏,要么从文章的技巧上来赏析。

具体到本文,如果抓住文眼“喜欢”这一感情基调入手,作者对花的感情怎样?怎样表达这一感情的?对人物的感情怎样?又是怎样来表达对人的感情的?

或是从意境入手,让学生讨论文中的画面,每幅画面情景的融合。比如归纳蔷薇花笑图、老人担糖图、众人买糖图、老人谈笑图、花人合影图。

或是从语言入手,从整体感知所喜爱的语言,再通过朗读理解文意,理解表达方法。像“素素妆,淡淡笑”,“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这些句子很有特色,很美,当反复朗读。

或者从技巧上入手,本文是以花喻人的文章,从花与人的相似点上探究,文章是怎样的将花与人融合到一起的。

使课堂集中一个点上,内容明确。

三、设计上要抓住散文的美

设计既要赏析文章的美,还要考虑怎样来赏析。教学设计要思考的是,怎么教?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教什么是知识与能力目标,怎么教就是考虑用什么样的过程与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如果是在之前学散文时已经教过散文的赏析方法,这次可以让学生读后自己确定方法,对于初三的孩子,本文中最想表达的意思他们能够看出,可能在怎样表达,用了一些什么方法表达是重点,从诵读,语言的品味上来赏美可能要好点。如果给了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谈文章的美,说不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果之前没有教过散文的一般赏析方法,课堂上可从设计上引领。可以抓住“喜欢”,从这个文眼入手,反复诵读,从诵读中读出语言的美,读出画面的美,读出灶糖的美,读出人物的美,读出情感的美,配以音乐,相信会有美的享受。还可以从花、老人两个要素交叉叙述,最后融合来品读意境,像我市名师钱利华那样适当用好精美的课件和音乐,将文章的美抓住。

还可以把本文与《满架秋风扁豆花》比较阅读,都是以花喻人,但写法各具特色。当然切入点很多,但不要丢了它的美。

总之,散文是属于美的,没有了美的散文教学,则是失魂落魄的散文教学。

猜你喜欢

赏析感情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