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中实施校企合作的探索
2014-03-08汤道权印晓星赵子明
杜 倩,汤道权,印晓星,赵子明
(徐州医学院 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中实施校企合作的探索
杜 倩,汤道权,印晓星,赵子明
(徐州医学院 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和医药产业发展对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药学人才的需求,作者对徐州医学院药学院药物制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专业特点,在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中引入“校企合作”,以探索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培养药物制剂人才是充分利用校企双方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益举措。
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药物制剂;人才培养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医药产业对高质量药学教育的要求以及对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药物制剂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培养目标是面向一线培养出适应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发展要求的能从事药物新剂型与新制剂的设计、药物制剂的制备及其生产管理、工艺改造与技术设计、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而许多高校的药物制剂专业教育由于种种原因还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徘徊不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要求相脱节,专业教学内容与学生就业要求的能力契合度不够,以及专业实践教学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所培养的学生并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造成药物制剂人才的培养与社会、企业需求无法实现无缝对接。本文针对目前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其专业特点,探索校企合作推动我院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校内实验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实践教学,仅限于校内的实验教学,开设的实验课多为孤立、经典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教学方式基本上是“实验指导+教师讲解+学生操作+实验报告”的单一模式,从教师设计实验题目,到学生选择题目、设计实验,再到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都是在教师设计好的框架内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只是机械地按照实验讲义操作,导致其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积极性和主动性遭到扼杀。
1.2 专任教师普遍缺少生产实践经验
具有实践能力的药物制剂人才的培养,要依靠一支既具有相当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但由于受到“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技术”的影响,传统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理论有余,实践不足,高校的教师亦如此。目前药物制剂专业师资队伍中有70%以上的专任教师,从学习到工作一直呆在校园内,理论水平较高,但对实际的生产过程了解不够深入,其实践经验多来自实验室,而非来自生产。对现在的企业工作环境、先进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不熟悉,尤其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软件的使用等方面更是缺乏。在课堂上理论问题能讲得很清楚,而缺乏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指导能力。
1.3 硬件资源投入有限,大型制药设备缺乏
徐州医学院于2010年申报并获准设置药物制剂专业,2011年正式招生。在教学硬件资源方面,基础相对还比较薄弱,实验教学资源主要依托于该院药学专业、临床药学专业原有的实验设备平台仅能基本满足药物制剂专业实验教学要求。随着社会对应用型药学人才的需求的不断提高,校内建立GMP生产示范车间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必要性。GMP生产示范车间与实验室相比更贴近工程实际,与校外实习基地相比更便于教学。但校内制剂实训基地建设尚需要“白手起家”,而有鉴于自身资源条件有限,多数大型制药设备的购进和运行在短期内都较难实现,使得部分实训实验无法开展,学生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获得最直观的实践学习机会,这也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造成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1.4 实习资源紧张,实习效果欠佳
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环节。徐州医学院的药物制剂专业实行“3.5+0.5”的教学模式,即大一至大四上学期在校内完成课堂学习,大四下学期在实习点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能更平稳地、更快地完成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过渡。已在多年办学过程中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但由于近年的本科扩招,多数高校普遍存在实习资源紧张的问题。实习人数的迅速增加,给实习企业和指导教师带来了挑战,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直接和全面的指导,且由于制药专业使用的设备比较多,有些学生只能在实习过程中看到外形,对内部构造和使用原理并不了解,而有些学生甚至没有接触生产实践的机会,这样培养的学生质量和动手能力自然就达不到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2 实行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
要建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药物制剂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的力度,因此大力推进产学结合,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已成为发展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战略,是世界各国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支撑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通过多方探索解决渠道,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系统设计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分为实验教学、参观实训、现场实习三部分,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建设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和实习基地等措施、针对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已初见成效。
2.1 “内培外引,专兼结合”,提高师资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不仅是科学知识的开拓者和传播者,更是学生成才的引路人,因此要使高校成为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要营造浓郁、活跃的学术氛围,促进教师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内培”就是要把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分期分批送到企业去观摩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或者请有经验的开发公司、工业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这样能够使教师及时地了解制剂专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制药工业GMP、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了解最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等制药工程及药物制剂方面的发展动态。然后回校在课堂上结合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对专业实践知识形成更直观和深层次的认识。“外引”就是从企业选拔具有实践经验又热爱教学工作的高学历人才到学校任教。“专兼结合”就是根据教学需要,从校外聘请合作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参与专业标准制定、核心课程开发与实施等。通过校企合作,借助行业企业资源建设了一支善教学、会技术、能创新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从而形成知识与能力结构优化、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2.2 课堂教学中引入虚拟演示试验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仿真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对实际实验进行模拟已完全成为现实。为克服上课资源和实验设备不足的困难,我们与药品生产企业合作,根据教学大纲中主要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Authorware技术设计和制作了若干课堂用药剂学虚拟演示试验,如制药设备典型机构虚拟试验、制药车间虚拟演示试验等,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加以应用,使教学内容的讲解更加形象直观,使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概念、定理的同时就能及时地辅以直观的感性认知,为以后的实训和见习打好基础。
2.3 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制药生产企业的实地参观与实践是学生校外见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深刻理解课本知识。对药物制剂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种见习尤为重要。随着药品生产企业的GMP规范化管理,一般制药企业不愿频繁接受学生的见习参观,更谈不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训基地建设是推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工程和基本保障。基于此现状,徐州医学院勇于创新,与江苏恩华药业、江苏万邦生化有限公司等多家地理临近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校外实训基地。依据合作协议,实训基地的管理以企业为主,企业专门成立实践教育管委会,由分管研发经理,各研发分中心主任、副主任组成。管委会制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出台实训指导教师和实训学生的具体管理细则,规范学生在基地的一切活动。学生实习、实训期间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的管理,校外导师主要是企业的技术骨干,负责指导示范具体的仪器设备的操作、介绍生产工艺流程、讲解车间布局等;校内导师负责监督考核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和业绩,进行打分评定,同时配合校外导师完成学生实训内容的理论指导。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使学生在扎实、牢固地掌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提高了适应社会需要的动手实践能力。
2.4 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实习教学的主战场。在校外实习基地运行过程中,聘请了实习基地依托单位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一起参与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增强实习教学的指导和管理力量,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实习单位带教教师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
2.5 校企合作共建开放实验室,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教师利用自身的技术资源优势,以项目合作的方式与企业共建开放实验室。校企共建实验室,实现了校企优势资源和信息的直接对接和共享:由企业提供项目及设备支持,并适当给予资金支持,由学校提供实验室及技术服务,为企业创造效益,实现成果转化。对教师而言,由企业为高校教师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可切实提高实践能力。对学生而言,可以到开放实验室参与完成科研项目,在校阶段便能够融入到企业的项目中,能够加强他们与社会的联系,增强其自主创新意识,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3 总结
校企合作是整合学校与企业双方技术、人才、智力资源,使学校和企业共同为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提供支持,是促进校企合作交流,发展本科教育,增强企业活力,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通过校企结合培养模式,努力构建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效:该体系激发了学生学习药物制剂专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学生的认可。在大二阶段该专业学生的四级通过率即达到100%,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和“挑战杯”大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多项,已经有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论文发表。在校外实训期间,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受到了企业人员的肯定与赞赏,甚至有个别优秀的学生在见习期已经接到了企业抛来的橄榄枝。由此可见该体系大大提高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基本满足了社会对药物制剂学生的需求。
[1]黄 园,张志荣,成 丽,等.以“校企联合培养创新模式”提高药学本科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5):873-875.
[2]陈玉霞,林 峰,陈 文,等.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3):75-77.
[3]王欣然,徐晓媛,姚文兵.校企合作办学培养创新创业型高级人才[J].药学教育,2009,25(1):5-8.
(责任编辑:赵伊昕)
简报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2013年中国期刊引证分析, 《西北医学教育》 杂志2012年度总被引频次为2,752(学科平均为1,227),影响因子为0.786(学科平均为0.47),他引总引比为0.92。
ExplorationofPracticeEducationinPharmaceuticalPreparationSpecialtyThroughtheImplementationofCollege-enterpriseCooperationMode
DU Qian, TANG Dao-quan, YIN Xiao-xing, ZHAO Zi-mi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Xuzhou Medical College, Xuzhou 221004, China)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requires the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talents with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training system o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specialty, we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specialty education, and then adopted th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for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ation by combining with the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The practice proves that th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c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both sid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Specialty; talent cultivation
2014-07-17
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1JSJG262); 2012年徐州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
杜 倩,女,硕士,副教授,从事药剂学研究与教学管理工作。
G642.0
:A
:1006-2769(2014)06-10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