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刺联合透刺治疗三叉神经痛36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4-03-08朱广玮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温针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

朱广玮

(扬州市广陵区曲江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扬州 225003)



齐刺联合透刺治疗三叉神经痛36例临床疗效观察

朱广玮

(扬州市广陵区曲江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扬州 225003)

目的:观察齐刺下关穴联合透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6例,采用齐刺下关穴联合透刺为主,结合电针、温针等辅助手法,局部取穴配合循经辨证取穴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3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3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结论:齐刺加透刺结合温针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易于患者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三叉神经痛;下关穴;齐刺;透刺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出现的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是临床最典型的神经痛类型,多见于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针灸作为治疗该病安全有效的疗法,自上世纪70年代起,即为世界卫生组织宣传推广使用,目前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笔者采用齐刺加透刺,结合温针、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取得显著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中心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收治的3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37~85岁;病程2个月至5年;第Ⅰ支痛1例,第Ⅱ支痛5例,第Ⅲ支痛6例,第Ⅰ、Ⅱ支痛2例,第Ⅱ、Ⅲ支痛18例,第Ⅰ、Ⅱ、Ⅲ支痛4例;右侧21例,左侧15例。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常因洗脸、刷牙、说话、咀嚼或触及面部某一点而骤然发作,表现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剧烈疼痛,其痛如刀割、火灼、电掣、针刺样,可累积眼支、上颌支、下颌支,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缓解,呈周期性反复发作。神经系统检查结果显示无运动、感觉障碍,经CT或MRI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所有患者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1.3 方法

1.3.1 主穴 齐刺下关。取患侧下关穴,常规消毒后,以0.30mm×50mm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快速进针后,徐徐直刺30~40mm左右,稍作小幅度提插捻转,使针感传导至口唇或下颌处。在下关穴左右各0.5寸处,分别向下关方向斜刺入一针,约30mm左右。

1.3.2 局部配穴 以透刺为主。眼支痛取阳白透鱼腰、太阳透下关;上颌支痛取口禾髎透四白,加直刺颧髎穴,深达30~40mm左右,以出现酸麻胀感或触电感为佳;下颌支痛取颊车透下关、夹承浆透大迎。

1.3.3 循经辨证取穴 取手阳明经原穴合谷,该穴为面口疾病要穴,采用快速捻转泻法;取百会、神门,施以平补平泻法,取其镇静安神作用以辅助止痛。此外根据辨证分型:风寒型加风池,风热型加曲池,痰浊上扰型加丰隆、足三里,胃火上攻型泻内庭,肝胆郁热型泻太冲。

1.3.4 辅助疗法 下关穴、颧髎穴施行温针灸以温通经脉;待艾条燃完后,选透刺针接上两组电针,采用连续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舒适耐受为宜;风寒凝滞型加TDP特定电磁波照射患部,距离30~40cm,有温热感即可。急性疼痛期每日1次,缓解期隔日1次,每次60~90min留针侯气,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对于疼痛剧烈、发作频繁者,可配合穴位注射,“以痛为腧”,取穴以痛点、下关、颧髎、太阳、颊车等面部穴位为主,采用5mL一次性齿科注射器,将维生素B12注射液1mL与2%盐酸利多卡因1mL混合,常规消毒后,缓慢注入穴位,每穴1mL,每次注射2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疼痛完全消失,半年内无复发;好转:疼痛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无效:针治5次以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临床治愈+好转。

2 结果

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3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3例,占63.9%;好转11例,占30.5%;无效2例,占5.6%,总有效率为94.4%。

3 讨论

3.1 穴位解剖定位与针灸的关系

下关穴位于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即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其下正为面神经颧支及下颌神经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1]。

有解剖观察证明分布于下关穴区的传入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中脑核,传出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运动核和面神经核[2]。由此可见,深刺下关穴可直达病所。

3.2 中医辨证

该病属于中医学中“面痛”的范畴,又称为“面风痛”“面颊痛”。 外邪致病者,乃因头面部为三阳经分布区域,位于人之顶部,而风性升发向上,易挟杂寒邪、火热、痰浊侵袭头面,或因内伤、情志等因素致病,均可导致头面部经络气血痹阻,不通则痛而发病。该病以阳明经病变为主,故治疗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临床应根据不同病因辨证分型,可分为风寒凝滞、风热侵袭、风痰阻络、胃火上攻、肝胆郁热、气滞血瘀六种类型。

3.3 治疗机理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以局部取穴为主。该病为难愈之顽症,故采用《灵枢·官针》十二刺之齐刺,“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齐刺下关,三针并用,增强了刺激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了针刺效果,临床亦有报道应用该法者[3]。本研究选用透刺法,是由于头面部皮下组织薄弱,多行浅刺、平刺,适合运用透刺法,一针两穴,不仅减少了进针次数,提高了针刺效率,患者亦易于接受。此外,透刺时针行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间,既无明显痛感,又加大了刺激面,对痛症有较好疗效。采用深刺温针灸共同作用于颧髎穴与下关穴,结合TDP特定电磁波局部照射以温通经脉,外加透刺针与电疗以增强刺激效果,激发经气。数法并施,共奏活血通络、宣痹止痛之功效,配合远端循经或辨证取穴,标本兼治,可起沉疴。

综上所述,采用齐刺加透刺结合温针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易于患者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41.

[2] 刘瑾,吕梦翔,张崇智.下关穴的局部解剖学及神经元分布的定位研究[J].解剖学研究,2004,26(4):272-273,276.

[3] 李英红.齐刺配合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 3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1):5.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06-17

朱广玮(1975-),女,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曲江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临床。

R245.31;R745.1+1

A

1673-2197(2014)20-0079-01

猜你喜欢

温针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Systematicevaluationand trialsequentialanalysisofwarming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joint mobi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罕见病因分析及手术方法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老年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探讨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
针刺结合偏振光疼痛治疗仪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