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血清过敏源及其水平变化分析

2014-03-06陈希格潘英丽于燕华曲增君赵正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恒温箱过敏源皮肤病

陈希格,潘英丽,于燕华,曲增君,赵正娟

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皮肤性病科,山东 威海 264400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血清过敏源及其水平变化分析

陈希格,潘英丽,于燕华,曲增君,赵正娟

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皮肤性病科,山东 威海 264400

目的对血清过敏源指标检测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的诊断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9例患有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的患者和同期同年龄段的健康体检人群资料49例,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和观察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螨和昆虫、霉菌、海鲜、酵母、组胺等血清过敏源指标进行检测,并实施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上述五项观察指标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源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该病发病的主要病源,可以为该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血清过敏源;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诊断

过敏作为变态反应的一种形式,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导致过敏性皮肤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比较复杂,症状的轻重程度不一,病程相对较长,恢复速度慢,治疗后再反复的可能性较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直接对致敏源进行确定,使治疗错过最佳时期,目前在我国主要以IgE的水平变化作为该病诊断的一项重要参考[1]。本次研究对血清过敏源指标检测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的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患有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的患者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人群资料各49例,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研究对象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研究对象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41.1±3.7)岁;研究组研究对象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研究对象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41.3±3.9)岁;皮肤病患病时间1~12年,平均患病时间(5.4±0.8)年。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患者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检测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在来院后的次日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 ml,采用我院现有过敏源检测仪对螨和昆虫、霉菌、海鲜、酵母、组胺等几项指标进行检测,主要措施方法为:(1)将200 μl的血清标本置于检测板,在恒温箱中放置50 min左右;(2)取出后冲洗3次,加入200 μl的抗体,恒温箱中继续放置50 min左右;(3)取出后再次冲洗3次,向混合物中加入200 μl链霉亲和素标志物,置于恒温箱中25 min左右;(4)将标本取出后进行充分冲洗,然后再加入200 μl的底物,置于恒温箱中25 min左右;(5)取出标本再次冲洗,阻止底物酶反应,结合专用阅读仪进行准确的读数[2]。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研究对象的螨和昆虫、霉菌、海鲜、酵母、组胺等五项过敏源指标的检测阳性率进行对比研究。

1.4 数据处理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过敏源指标检测阳性率:两组研究对象螨和昆虫、霉菌、海鲜、酵母、组胺等五项过敏源指标检测的阳性率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过敏源指标检测阳性率情况比较[n/(%)]

3 讨论

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通过过敏源对过敏体质的人群释放IgE抗体的过程产生直接刺激,使过敏源和抗体发生相应的结合反应后,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从而使机体的全身或者局部出现病理学症状表现,属于I型超敏反应的一种[3]。在对过敏体质患者发病实施预防或诊治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不仅要尽可能帮助患者在最大程度上远离已知过敏源,还应该充分考虑出现致敏或交叉致敏的可能,使患者自己发现过敏源的能力显著增强,过敏源引发致敏的机会减少,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在对过敏性皮肤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增加过敏源耐受、减少接触过敏源,是基本手段之一,而过敏源的检测是疾病防治的一个中心环节,有临床相关文献报道称,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源分布具有一定特点,可以将这一特点作为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患者的病情进行预防和诊治的一项重要依据[4]。

[1]童明宏, 左雪梅, 张正银. 过敏原检测系统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杂志, 2011, 3(21): 2208-2209.

[2]张迎俊. 山东地区过敏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0, 6(8): 841-842.

[3]朱威, 赵威, 赵琛, 等. 慢性湿疹和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J]. 临床皮肤科杂志 , 2009, 31(2): 93-94.

[4]王晓云, 韩雪峰, 阎建华, 等. 潍坊地区荨麻疹.湿疹患者的过敏原检测结果及分析[J].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1, 29(1): 82-83.

R758.2

B

1674-9308(2014)03-0060-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3.039

猜你喜欢

恒温箱过敏源皮肤病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儿童哮喘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小儿哮喘过敏源的检测结果分析
环境试验设备温度偏差校准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在慢性荨麻疹诊断评估中价值分析
恒温箱温度计量性能参数的调优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小儿哮喘过敏源检测结果分析
危急重皮肤病救治进展学习班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