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在慢性荨麻疹诊断评估中价值分析

2017-03-29杜洽军高山潘云燕韩婕张尚弟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7年1期
关键词:过敏源慢性荨麻疹

杜洽军 高山 潘云燕 韩婕 张尚弟

[摘 要] 目的:分析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在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诊断评估中价值,为慢性荨麻疹分型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166例CU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比较不同过敏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分析血清特异性IgE抗体在CU诊断、过敏源评估中的作用。结果:166例患者共检出过敏源582个,其中吸入过敏源370个,占63.57%,食物过敏源212个,占36.43%。不同性别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0岁患者吸入过敏源、食入过敏源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年龄≥1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过敏反应以1~2级为主,占68.07%,未见过敏反应0级、5级、6级患者。结论: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可用于对CU过敏源的早期诊断及过敏等级的评估,儿童对过源敏感性更高,需早期防治。

[关键词] 特异性IgE抗体;慢性荨麻疹;诊断评估;过敏源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7)01-090-03

DOI:10.11876/mimt201701036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由内源性和外源性致敏物质诱发的Ⅰ型变态反应,患者临床症状以反复发作的风团、红斑、瘙痒为主,病程往往长达3~5年,严重影响着患者工作生活[1]。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无法明确部分患者CU病因,治疗用药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是导致用药混乱、疗效不佳、病程迁延主要原因[2]。Ⅰ型变态反应又称IgE依赖型变态反应,IgE介导的变态反应被认为在CU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血清总IgE水平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临床应用受限[3],故本研究将血清特异性IgE抗体用于CU的诊断评估,旨在为慢性荨麻疹分型診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66例CU患者,均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CU[4],排除合并其他类型荨麻疹、免疫性疾病或入组前1个月内有糖皮质激素、抗组胺类药物使用史者。166例患者中,男71例,女95例,年龄5~69岁,平均(41.87±10.29)岁,病程3个月~14年,平均(2.91±0.85)年。本临床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检测方法

1.2.1 血清特异性IgE抗体定性检测 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2~3 mL,离心分离血清标本,使用欧博克过敏源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盒(HOB公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性检测过敏源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水平,反应颜色显色为阳性,不显色为阴性[5]。过敏源包括吸入过敏源、食物过敏源两大类共20种,其中,吸入过敏源包括螨混合、蟑螂、点青霉/烟曲霉/交链孢霉、梧桐花粉等,食物过敏源包括大豆、牛奶、西红柿等。

1.2.2 血清特异性IgE抗体定量检测 采用免疫印迹法,定量检测患者血清过敏源特异性IgE抗体水平,试剂盒购自德国欧蒙公司,结果分级[6]:0级:<0.35 IU/mL;1级:0.35~0.75 IU/mL;2级:0.75~3.50 IU/mL;3级:3.50~17.50 IU/mL;4级:17.50~50.00 IU/mL;5级:50.00~100.00 IU/mL;6级:>100.00 IU/mL。

1.3 研究方法

比较不同过敏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分析血清特异性IgE抗体在CU诊断、过敏源评估中的作用。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IgE浓度以(x±s)表示,满足正方差齐性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方差不齐,则采用校正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过敏源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

166例患者共检出过敏源582个,其中吸入过敏源370个,占63.57%,食物过敏源212个,占36.43%。

2.2 不同性别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

不同性别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年龄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

年龄<10岁患者吸入过敏源、食入过敏源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年龄≥1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水平与过敏反应等级分布

患者过敏反应以1~2级为主,占68.07%,未见过敏反应0级、5级、6级患者。

3 讨论

皮肤反应性扩张或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所致皮肤和黏膜小血管渗透性增加、局限水肿是CU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这一反应性扩张多由机体接触过敏源所致[7]。过敏源进入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IgE抗体,产生的IgE抗体附着于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表面,并于过敏源再次进入人体后对其进行结合,释放大量活性物质,引发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哮喘甚至胃肠道激烈反应[8]。

CU的病因不明确,往往导致临床用药的盲目性较大,甚至因用药不当造成不良后果[9]。若能尽早为患者过敏反应病因学诊断提供依据,准确找到过敏源并实施针对性治疗,患者CU症状有望得到早期缓解甚至治愈[10-11]。

本研究166例患者共检出过敏源582个,表明CU患者可同时对多种抗原产生过敏,同时,吸入过敏原是CU患者常见的过敏源,占63.57%,与Patel等[12]报道相仿。在各类过敏源中,点青霉/烟曲霉/交链孢霉、梧桐花粉、螨混合是最常见的吸入过敏源,考虑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不佳有关[13],食物过敏源中,牛奶、蛋清/蛋黄、大豆、西红柿的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位居前列,与多数观点相同[14]。不同性别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CU的发病并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年龄<10岁患者吸入过敏源、食入过敏源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年龄≥10岁患者,说明儿童对于吸入性、食入型过敏源的敏感性更高,需加以重点预防。

较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检测而言,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影响因素少、安全性佳等优势,能够避免逐个单项检测的盲目性、减少患者所受痛苦,近年来在CU患者过敏源诊断及过敏等级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关注[15]。本研究就患者过敏反应等级及血清特异性IgE抗体定量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多数患者过敏反应集中在1~2级,与孙丽伟等[16]结论一致,说明多数患者CU症状处于早期、中期,此时行切断致敏途径治疗能够有效预防过敏反应的再次发生。此外,Saini等[17]指出,针对患者过敏源适时行脱敏疗法亦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从而有效避免CU反复发作。需要注意的是,针对CU患者过敏源的诊断,不应仅凭借血清特异性IgE抗体,还应综合患者病史及其他体内、体外实验加以明确,以期进一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为临床针对性用药提供合理的参考。

综上所述,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对CU过敏源的早期诊断及过敏等级的评估具有积极意义,针对过敏源构成制定科学的CU主动预防及临床治疗策略,有望及時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过敏反应发生风险。

参 考 文 献

[1] Metz M, Ohanyan T, Church M K, et al. Omalizumab is an effective and rapidly acting therapy in difficult-to-treat chronic urticaria: a retrospective clinical analysis[J]. J Dermatol Sci, 2014, 73(1): 57-62.

[2] 杨陆,王伟夫,马燕兰,等.综合干预对老年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5,17(5):389-392.

[3] Ulrich W. Anti-IgE for chronic urticaria–are children little adults after all?[J]. Pediatr Allergy Immunol, 2015, 26(6): 488-489.

[4] Greaves M W. Chronic urticaria: an orphan disease for 125 years[J]. Br J Dermatol, 2014, 170(6): 1211-1213.

[5] 李朝阳, 孙仁山, 李菁, 等. 慢性荨麻疹血清中组胺释放因子(HRF)及HRF反应性IgE的检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 28(5): 461-463.

[6] Sussman G, Hébert J, Gulliver W, et al. Insights and advances in chronic urticaria: a Canadian perspective[J]. Allergy, Asthma & Clinical Immunology, 2015, 11(1): 1.

[7] 孟祖东, 盛晚香, 王恒, 等. 血清白介素-18、-33和IgE水平与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5, 44(4): 210-213.

[8] Netchiporouk E, Nguyen C H, Thuraisingham T, et al.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chronic spontaneous and physical urticaria patients with omalizumab: case series[J]. Pediatr Allergy Immunol, 2015, 26(6): 585-588.

[9] Yalcin A D, Celik B, Gumuslu S. D-dimer levels decreased in severe allergic asthma and chronic urticaria patients with the omalizumab treatment[J]. Expert Opin Biol Ther, 2014, 14(3): 283-286.

[10] Asero R, Casalone R, Iemoli E. Extraordinary response to omalizumab in a child with severe chronic urticaria[J]. Eur Ann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4, 46(1): 41-42.

[11] 张明海, 戴前梅, 胡春艳, 等.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9和转录因子PU.1的表达及意义[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5, 48(2): 108-111.

[12] Patel A, Kulkarni S, Sheth P B, et al. A Study of Autologous Serum Skin Test (Asst) and Autologous Serum Therapy (Ast) In Chronic Urticaria[J]. Int J Res Med, 2016, 5(1): 5-8.

[13] Kumar Y H K, Bhaskar S, Shankar K. Comparative study of positive versus negative autologous serum skin test in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and its treatment outcome[J]. North Am J Med Sci, 2016, 8(1): 25.

[14] 何君, 邢艳.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和IgG检测的临床应用[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32(4): 417-421.

[15] Sussman G, Hébert J, Barron C, et al. Real-life experiences with omalizu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J].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14, 112(2): 170-174.

[16] 孙丽伟, 李杰, 康尔恂, 等.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相关抗体与发病的关系[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3, 46(6): 390-393.

[17] Saini S S, Bindslev-Jensen C, Maurer M,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malizumab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idiopathic/spontaneous urticaria who remain symptomatic on H 1 antihistamines: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J]. J Investig Dermatol, 2015, 135(1): 67-75.

猜你喜欢

过敏源慢性荨麻疹
基于核酸检测的虾过敏源标准物质研究
慢性荨麻疹过敏原筛查和免疫治疗及护理体会
儿童哮喘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小儿哮喘过敏源的检测结果分析
祛风汤联合左旋西替利嗪治疗阴血不足型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
探析精细化护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效果影响
和平地区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测定临床分析
金蝉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分析
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