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号尖头与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在普外科围术期男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14-03-03郑惠霞张华英覃敏茹
郑惠霞++++++张华英++++++覃敏茹
[摘要] 目的 研究16号尖头与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在普外科围术期男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本院普外科就诊的20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均分为采用16号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的观察组和采用16号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的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留置过程中出现尿道黏膜损伤(出血)、尿漏、尿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16号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有助于改善导尿情况。
[关键词] 留置导尿;穿刺成功;疼痛评分;双腔气囊导尿管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c)-0176-02
留置导尿是主要应用于外科围术期、麻醉及危重患者的尿样观察,属于有创护理措施的范畴。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导尿管类型是影响导尿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重要因素[1],其中,16号导尿管作为男性导尿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类型,尖头与非尖头两种亚类的临床价值尚无统一结论。本研究分析了16号尖头与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在普外科围术期男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本院普外科就诊的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明确的原发疾病诊断;②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③收住院完善各项检查后进行手术治疗;共纳入200例患者,其中肛肠手术71例,泌尿外科手术58例,胆囊切除术42例,肝脏手术13例,其他普外科手术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者分为采用16号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的观察组和采用16号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39~65岁,平均(51.2±7.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37~66岁,平均(50.8±6.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导尿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16号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待麻醉起效后,打开一次性导尿包,佩戴无菌手套后对尿道口及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用石蜡油润滑导尿管,而后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提起阴茎,将导尿管插入尿道进入膀胱,见到尿液流出后再将导尿管向里送7~10 cm,向气囊内注入5~10 ml生理盐水,将导尿管的尾端与尿袋连接并固定。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16号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导尿操作方式与观察组相同,导尿管选择16号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导尿情况,包括一次置管成功率、术后尿道疼痛评分以及并发尿道黏膜损伤(出血)、尿漏、尿管阻塞情况。术后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留置过程中发生尿道黏膜损伤(出血)、尿漏、尿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穿刺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留置导尿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并留置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其临床应用价值包括解决尿潴留患者排尿困难的情况以及协助尿路相关疾病的诊断[2]。普外科患者在围手术过程中也需要给予留置导尿处理,一方面留置导尿有助于引流尿液、避免膀胱充盈,有利于手术操作和计算出入量[3];另一方面,患者全麻后括约肌功能恢复较慢且患者需要长期卧床,留置导尿有助于排尿功能的恢复。因此,留置导尿术是普外科手术前的常规治疗措施[4]。
导尿术需要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属于有创的护理操作技术,再加以整个尿道有丰富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分布,导尿管的刺激可引起局部疼痛、痉挛以及损伤[5],并造成全身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以及血压、心率的波动[6],这既不利于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也会导致导尿相关并发症增加。目前,通过在全麻诱导后进行导尿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局部的痉挛反应以及全身不适反应,进而保证导尿过程的顺利完成以及确切的临床效果[7]。尽管如此,临床工作中仍存在一定比例的留置导尿并发症,这会对术后的整体恢复情况造成不良影响。石英等[8]的研究已经发现,不同型号导尿管也是影响导尿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16号双腔气囊导尿管是在男性人群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导尿管类型。该导尿管又可进一步分为尖头导尿管和非尖头导尿管,关于两种的临床价值目前尚无统一结论。为此,本研究分析了16号尖头与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在普外科围术期男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留置过程中发生尿道黏膜损伤(出血)、尿漏、尿管阻塞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说明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能够改善导尿情况,增加一次成功率、缓解疼痛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史明春,马朝霞,王晓梅.12号双腔气囊导管用于剖宫产患者术前留置导尿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8):2216-2217.
[2] 郝敏红.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的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3):61-63.
[3] 何艳.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拔管方法的改良[J].全科护理,2011,9(24):2183.
[4] 韩桂兰,许彩萍.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689-2690.
[5] 戴旭姣,陈筱萍.全麻前后留置导尿管对患者尿道刺激反应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90-91.
[6] 王宁,蒋新,郭情.男性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时机的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0,8(3):394-395.
[7] 罗丽云,陈丽旋,詹丹萌.普外科中年男性患者不同方法留置尿管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1,9(7):1793-1794.
[8] 石英,唐姗姗,吴美美.男性手术患者对留置不同型号尿管的适宜度比较[J].护理研究,2011,25(4C):1072-1073.
(收稿日期:2013-11-26 本文编辑:郭静娟)endprint
[摘要] 目的 研究16号尖头与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在普外科围术期男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本院普外科就诊的20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均分为采用16号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的观察组和采用16号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的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留置过程中出现尿道黏膜损伤(出血)、尿漏、尿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16号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有助于改善导尿情况。
[关键词] 留置导尿;穿刺成功;疼痛评分;双腔气囊导尿管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c)-0176-02
留置导尿是主要应用于外科围术期、麻醉及危重患者的尿样观察,属于有创护理措施的范畴。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导尿管类型是影响导尿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重要因素[1],其中,16号导尿管作为男性导尿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类型,尖头与非尖头两种亚类的临床价值尚无统一结论。本研究分析了16号尖头与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在普外科围术期男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本院普外科就诊的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明确的原发疾病诊断;②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③收住院完善各项检查后进行手术治疗;共纳入200例患者,其中肛肠手术71例,泌尿外科手术58例,胆囊切除术42例,肝脏手术13例,其他普外科手术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者分为采用16号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的观察组和采用16号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39~65岁,平均(51.2±7.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37~66岁,平均(50.8±6.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导尿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16号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待麻醉起效后,打开一次性导尿包,佩戴无菌手套后对尿道口及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用石蜡油润滑导尿管,而后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提起阴茎,将导尿管插入尿道进入膀胱,见到尿液流出后再将导尿管向里送7~10 cm,向气囊内注入5~10 ml生理盐水,将导尿管的尾端与尿袋连接并固定。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16号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导尿操作方式与观察组相同,导尿管选择16号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导尿情况,包括一次置管成功率、术后尿道疼痛评分以及并发尿道黏膜损伤(出血)、尿漏、尿管阻塞情况。术后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留置过程中发生尿道黏膜损伤(出血)、尿漏、尿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穿刺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留置导尿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并留置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其临床应用价值包括解决尿潴留患者排尿困难的情况以及协助尿路相关疾病的诊断[2]。普外科患者在围手术过程中也需要给予留置导尿处理,一方面留置导尿有助于引流尿液、避免膀胱充盈,有利于手术操作和计算出入量[3];另一方面,患者全麻后括约肌功能恢复较慢且患者需要长期卧床,留置导尿有助于排尿功能的恢复。因此,留置导尿术是普外科手术前的常规治疗措施[4]。
导尿术需要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属于有创的护理操作技术,再加以整个尿道有丰富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分布,导尿管的刺激可引起局部疼痛、痉挛以及损伤[5],并造成全身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以及血压、心率的波动[6],这既不利于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也会导致导尿相关并发症增加。目前,通过在全麻诱导后进行导尿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局部的痉挛反应以及全身不适反应,进而保证导尿过程的顺利完成以及确切的临床效果[7]。尽管如此,临床工作中仍存在一定比例的留置导尿并发症,这会对术后的整体恢复情况造成不良影响。石英等[8]的研究已经发现,不同型号导尿管也是影响导尿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16号双腔气囊导尿管是在男性人群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导尿管类型。该导尿管又可进一步分为尖头导尿管和非尖头导尿管,关于两种的临床价值目前尚无统一结论。为此,本研究分析了16号尖头与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在普外科围术期男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留置过程中发生尿道黏膜损伤(出血)、尿漏、尿管阻塞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说明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能够改善导尿情况,增加一次成功率、缓解疼痛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史明春,马朝霞,王晓梅.12号双腔气囊导管用于剖宫产患者术前留置导尿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8):2216-2217.
[2] 郝敏红.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的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3):61-63.
[3] 何艳.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拔管方法的改良[J].全科护理,2011,9(24):2183.
[4] 韩桂兰,许彩萍.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689-2690.
[5] 戴旭姣,陈筱萍.全麻前后留置导尿管对患者尿道刺激反应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90-91.
[6] 王宁,蒋新,郭情.男性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时机的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0,8(3):394-395.
[7] 罗丽云,陈丽旋,詹丹萌.普外科中年男性患者不同方法留置尿管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1,9(7):1793-1794.
[8] 石英,唐姗姗,吴美美.男性手术患者对留置不同型号尿管的适宜度比较[J].护理研究,2011,25(4C):1072-1073.
(收稿日期:2013-11-26 本文编辑:郭静娟)endprint
[摘要] 目的 研究16号尖头与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在普外科围术期男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本院普外科就诊的20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均分为采用16号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的观察组和采用16号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的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留置过程中出现尿道黏膜损伤(出血)、尿漏、尿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16号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有助于改善导尿情况。
[关键词] 留置导尿;穿刺成功;疼痛评分;双腔气囊导尿管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c)-0176-02
留置导尿是主要应用于外科围术期、麻醉及危重患者的尿样观察,属于有创护理措施的范畴。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导尿管类型是影响导尿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重要因素[1],其中,16号导尿管作为男性导尿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类型,尖头与非尖头两种亚类的临床价值尚无统一结论。本研究分析了16号尖头与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在普外科围术期男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本院普外科就诊的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明确的原发疾病诊断;②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③收住院完善各项检查后进行手术治疗;共纳入200例患者,其中肛肠手术71例,泌尿外科手术58例,胆囊切除术42例,肝脏手术13例,其他普外科手术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者分为采用16号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的观察组和采用16号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39~65岁,平均(51.2±7.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37~66岁,平均(50.8±6.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导尿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16号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待麻醉起效后,打开一次性导尿包,佩戴无菌手套后对尿道口及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用石蜡油润滑导尿管,而后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提起阴茎,将导尿管插入尿道进入膀胱,见到尿液流出后再将导尿管向里送7~10 cm,向气囊内注入5~10 ml生理盐水,将导尿管的尾端与尿袋连接并固定。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16号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导尿操作方式与观察组相同,导尿管选择16号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导尿情况,包括一次置管成功率、术后尿道疼痛评分以及并发尿道黏膜损伤(出血)、尿漏、尿管阻塞情况。术后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留置过程中发生尿道黏膜损伤(出血)、尿漏、尿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穿刺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留置导尿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并留置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其临床应用价值包括解决尿潴留患者排尿困难的情况以及协助尿路相关疾病的诊断[2]。普外科患者在围手术过程中也需要给予留置导尿处理,一方面留置导尿有助于引流尿液、避免膀胱充盈,有利于手术操作和计算出入量[3];另一方面,患者全麻后括约肌功能恢复较慢且患者需要长期卧床,留置导尿有助于排尿功能的恢复。因此,留置导尿术是普外科手术前的常规治疗措施[4]。
导尿术需要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属于有创的护理操作技术,再加以整个尿道有丰富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分布,导尿管的刺激可引起局部疼痛、痉挛以及损伤[5],并造成全身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以及血压、心率的波动[6],这既不利于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也会导致导尿相关并发症增加。目前,通过在全麻诱导后进行导尿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局部的痉挛反应以及全身不适反应,进而保证导尿过程的顺利完成以及确切的临床效果[7]。尽管如此,临床工作中仍存在一定比例的留置导尿并发症,这会对术后的整体恢复情况造成不良影响。石英等[8]的研究已经发现,不同型号导尿管也是影响导尿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16号双腔气囊导尿管是在男性人群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导尿管类型。该导尿管又可进一步分为尖头导尿管和非尖头导尿管,关于两种的临床价值目前尚无统一结论。为此,本研究分析了16号尖头与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在普外科围术期男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留置过程中发生尿道黏膜损伤(出血)、尿漏、尿管阻塞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说明非尖头双腔气囊导尿管能够改善导尿情况,增加一次成功率、缓解疼痛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史明春,马朝霞,王晓梅.12号双腔气囊导管用于剖宫产患者术前留置导尿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8):2216-2217.
[2] 郝敏红.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的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3):61-63.
[3] 何艳.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拔管方法的改良[J].全科护理,2011,9(24):2183.
[4] 韩桂兰,许彩萍.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689-2690.
[5] 戴旭姣,陈筱萍.全麻前后留置导尿管对患者尿道刺激反应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90-91.
[6] 王宁,蒋新,郭情.男性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时机的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0,8(3):394-395.
[7] 罗丽云,陈丽旋,詹丹萌.普外科中年男性患者不同方法留置尿管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1,9(7):1793-1794.
[8] 石英,唐姗姗,吴美美.男性手术患者对留置不同型号尿管的适宜度比较[J].护理研究,2011,25(4C):1072-1073.
(收稿日期:2013-11-26 本文编辑:郭静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