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日三军高层次军事人才教育背景分析及对我军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2014-02-20胡晓刘勇
胡晓 刘勇
[摘要]本文以美国、德国及日本等军事强国高层次军事人才的教育背景为研究样本,从学历层次、学科专业分布、研究生学位授予院校及军官任职经历四个角度進行分析研究,为我军研究生教育提供有价值、可借鉴的信息资源,提出了我军研究生教育要大力培养高层次新型军事人才,构建体现培养高层次军事人才的学科体系,实行开放、多元的培养模式及优化研究生选拔机制等观点。
[关键词]美军 德军 日军 高层次军事人才 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114-04
[作者简介]胡晓,解放军理工大学训练部高教研究室讲师;刘勇,解放军理工大学训练部研究生处处长、讲师(江苏南京210014)
一、研究样本
美军高层次军事人才的研究样本选自参联会、9大联合司令部和陆军部及所属的10个陆军师中的9个师,时间截止到2012年6月30日。具体包括参联会39人、9大联合司令部28人、陆军部和9个陆军师35人,共102位,其中陆军55位、海军20位、空军20位、海军陆战队7位。军衔分布如表1:
德军高层次军事人才的研究样本选自2013年2月28日之前在任的主要将领,共67位,其中陆军55位、海军9位、空军3位,军衔分布如表2:
日本自卫队的研究样本为自卫队历任联合参谋长、历任陆上·海上·航空幕僚长(相当于陆·海·空军参谋长)、陆上自卫队15个现役主战师团和旅团主官、当前航空自卫队主战力量航空总队现任主官、当前海上自卫队主力舰队现任主官,时间跨度为1954年7月1日至2012年7月26日,总计152人,因历任联合参谋长中有24人曾担任过陆海空幕僚长,实际研究对象为128人。军衔分布如表3:
二、样本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因相关教育背景资料比较琐碎且来源有限,部分样本的教育背景数据采集不完整,甚至有些高层次军事人才教育背景的部分数据无从查询,因此,在具体分析某类数据时,我们以具有该类数据的将领为研究子样本,数据不详的将领被排除在外。具体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一)学历层次情况
美军102名高层次军事人才研究样本中,查实有硕士学位信息的共89名,占87.3%,其中,43人拥有单硕士学位,占42.2%,42人拥有双硕士学位,占41.3%,4人拥有三硕士学位,占4%;查实有博士学位信息的高层次军事人才1名,占1%。德国67名高层次军事人才中,硕士48名,占71.6%,双硕士3名,占4.5%,博士1名,占1.5%。日本自卫队1954年成立以后有74人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占57.8%,其中硕士44人,占34.3%,博士30人,占23.4%。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发现,美军、德军和日本自卫队高层次军事人才的学历层次普遍较高。原因主要有三点:
1.与军官服役的价值和目标接轨。高技术战争提出了高素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学历已经成为高素质军官队伍的第一个特征。据统计,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军官获得的晋升几率远大于没有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军官,而且学位越高,晋升的比例越大。美空军每年约有1500名少校晋升为中校,获学士学位的晋升率为50-60%,获硕士学位的晋升率为70-80%,获博士学位的晋升率为85-95%。德国也出台了相关规定,根据新的德国联邦国防军个人晋职条例,只有获得高等教育学历的军官才能成为职业军官,只有职业军官才能够晋升到中校及以上军衔。
2.军官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的需要。即使对自身的职业晋升无法产生直接的正面影响,日本自卫队干部从提升自身能力素质考虑,利用业余时间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也已成为一种自觉,尤其热衷于攻读博士学位。自卫队创建至今,其将官群体中被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始终保持较大比例,一共有15人获得博士学位,占研究对象总数的11.7%。自卫队认为,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干部思路比较开阔,观察和分析问题比较全面。这一理念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很好反映。当前指挥自卫队赴世界各地执行维和行动的干部,几乎全部受过研究生教育,参与行动的所有干部中每3人就有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3.国家鼓励军官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学位,并给予政策优惠。近年来,美国防部推出了“业余、自愿教育计划”,为参加者承担75%的费用,每年约有50万军人参加学习,约有4300人左右获得硕士学位,30人左右获得博士学位。美军正在形成一支以硕士生为主的军官队伍。在举世瞩目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大范围机动包抄伊军的作战计划,是由一群掌握了现代战争理论的研究生制订的。指挥这场战争的美国各军兵种司令部中7个指挥官有6人受过研究生教育,参战的美军军官每3人中就有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二)学科专业分布情况
美国目前中高级军官的学位,很多都是非军事专业。在美军102名高层次军事人才研究样本中,硕士学位专业主要以战略/安全专业为主,占46%,是各学科专业中最高的,其次,管理占25%,政治/法律占9.7%。而“军事”专业仅占8.1%,理工类占8.1%,两者相加共16.2%。而在参战伊拉克战争的美军几名主力师师长的简介中,美第3步兵师师长布朗特少将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国家安全与战略研究专业硕士,骑兵第1师师长彼得森少将是工商行政管理硕士,第4机步师师长奥迪诺少将是核工程理学硕士,而101空中突击师师长皮特里斯少将更是持有美国名校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关系博士学位,曾是西点军校的国际关系学教授。日本自卫队高层次军事人才的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业领域相当宽泛,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专业大类,但这些专业大多以法学、管理学、国际关系、战略学、历史学甚至教育学和文学等人文社会学科为主流,占专业总门类的近80%,其中法学、管理学、国际关系三大类文科专业占人文社会科学比重的近70%。与此同时,步兵指挥、飞行、炮兵、装甲工程、防护工程等军事类专业只占所有专业比重的11.6%,此外,航天工程、电气工程、环境材料工程等工科专业也不居于主导地位,战后获得工科专业硕士以上学位的研究对象只有9人,仅占战后获硕士以上学位人数的9.3%。德军高层次军事人才的学科专业分布也出现了类似现象,在查实有学科专业数据的51名军官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人数最多为21人,其次分别为教育和工程类各13人,这三个学科专业人数占到了92%的比率。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美军、德军和日本自卫队企图通过让军官学习研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与军事战略的关系,提高高层次军事人才的战略决策能力和领导力,使高层次军事人才能够从全局高度考虑国家安全战略与政策。因此,国家的积极鼓励和政策支持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美军很早就提出了指挥军官“第二专业职务”的构想,指挥军官要成为“第二专业军官”,必须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学习专业技术和管理、经济、国际政治等方面的课程。
其次,军官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今后转业的就职前景也是他们大多选择非军事类专业的原因。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就职前景较好和国际上水平较为领先的经济管理和机械制造两个学科人数最多,毕业于教育学专业的高层次军事人才人数也较多。这些军官认为通过这些学科专业的学习,一方面可在其后的任职指挥中起到不小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则是主要考虑了今后的转业就职前景。美军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美军官退役后很少有找不到工作的,除一些制度因素外,他们的适应面宽是重要原因。美国高层次军事人才退役后往往成为众多部门争相吸纳的对象,特别是军工生产部门,接纳了大量退役的将校级军官。他们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使他们在竞争中占有明显优势。
(三)研究生学位授予院校情况
美军102名高层次军事人才中,除数据不详的样本外,军地院校共授予硕士学位113人,包括单硕士、双硕士和三硕士,其中,军队院校授予的硕士学位59人,地方普通高校授予的硕士学位54人,比例接近1:1。日本自卫队研究生层次教育主要是依托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地方名牌大学,授予的学位达到45人,占授予学位总数的60.8%,而军队院校授予的学位数为29人,占授予学位总数的39.2%。德国的情况有些不同,由于德国传统高等教育体制中没有单独的本科学位,都采取本硕连读的方式,因此,德军高层次军事人才的学历基本均从德国两所国防军大学中获得,只有ABC(核生化类)等少量专业技术军官在地方高校接受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
以上数据表明,除德军的特殊情况外,美军和日本自卫队高层次军事人才的研究生学位授予院校大多为地方大学。一方面,这是两国军官培训体制的必然结果。美军和日本自卫队都与地方著名大学签有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同或协议,如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同堪萨斯大学签有培训协议,陆军军事学院与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签有“博士学位合作计划”,日本自卫队联合参谋部和东京大学签订有博士学位合作计划等。另一方面,培养研究生难度大、费用高,培养数量多、专业细,单靠军队院校难以完成。所以多数国家推行军官到地方大学攻读研究生的做法,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地方大学的优质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吸取地方大学的优势和长处,有效地节约经费,避免军队内部“近亲繁殖”,提高培养效益,还可以使这些军官一开始就成为军地两用的复合型人才,退役后可直接为地方服务,节省下可观的“军转地”的再培训资金,使教育资源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
(四)军官任职经历情况
美军、德军和日本自卫队的高层次军事人才不仅知识多元,任职经历和实战经历也十分丰富。美军102名高层次军事人才中,24人次参加过海湾战争,9人次参加过科索沃战争,42人次参加过阿富汗战争,60人次参加过伊拉克战争。此外,为数更多的参加过各种维和、人道主义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德军也越来越重视军官具备实际海外执行军事任务的经验,大部分都有在盟国军事院校或军队中培训或接受教育的经历,在陆军的55名高级军官中,有32名能够明确证明其具有海外军事院系進修、培训的经历,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而有资料证明德国海军与空军的校级以上军官,都必须要在盟国军事院校、军队或北约中接受培训、实习、進修。日本自卫队中级以上干部多有轮岗或院校任教经历,且每隔2至3年就進行一次职务调换,一线部队、院校、机关的各级各类干部频繁進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将部分不适应军事岗位的干部淘汰出局,同时将真正具备领导能力和战略眼光的人提拔为高级干部。当前,自卫队“将补”(相当于少将)以上干部一般都有在热点地区执行维和任务的经历,而这已成为自卫队高层次军事人才选拔、任命的重要参考因素。
三、对我军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当前,军队研究生教育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在分析研究新形势下高层次军事人才培养特点规律的基础上,必须紧紧抓住军队研究生教育的根本,准确把握军队研究生教育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要求,借鉴和汲取美军、德军和日本自卫队高层次军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从而更好地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首先,以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需求为牵引,大力培养高层次新型军事人才。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進和新型作战力量的加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能够研发、操作使用新型武器装备和指挥运用新型作战力量的高层次军事人才,要求军队研究生教育要以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为牵引,科学调整培养目标,大力培养高层次新型军事人才。有专家预言,未来的军队将是一支由科学家、工程师和各类技术人员组成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武装集团。有人说未来战争是博士之战,是高技术之战,是知识之战。这些都在昭示我们,高层次新型军事人才在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美军、德军和日本自卫队普遍认为,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军官综合素质较高,这有利于增强他们在复杂情况下迅速做出判断和反应的能力,增强其综合分析与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基于这种情况,美军、德军和日本自卫队非常重视研究生教育。这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我军要建立强大的国防,并在世界军事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必须瞄准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需求,积极发展自己的研究生教育,在高层次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战略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军队在这方面的差距。
第二,增设非军事类学科专业,构建体现培养高层次军事人才的学科体系。战争不是单一的军事行为,而是敌对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外交等综合力量的对抗。战争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高层次军事人才必须构建“宽正面、大纵深”的复合知识结构,其需要获取和掌握的知识,必然辐射到军事学科以外的许多学科专业。美军102名高层次军事人才研究样本中,专业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管理、国家安全、国际战略的比例超过80%。这告诉人们,人文、社会学科的训练奠定了高层次军事人才的素质基础,而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则是跻身高级领导的阶梯。日本自卫队深知人文、社会学科对领导力生成的极端重要性,注重反映三大自卫队干部生长的共同基础,不强调为特定的队种服务,这样考虑旨在使干部在宽广的领域里系统学习和掌握各类知识,以形成现代军官特有的、合理的智能结构,为他们长远的军事生涯提供永久支撑。因此,我军研究生教育在学习和借鉴外军先進经验时,要全面优化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不仅要增设非军事类学科专业并在时间上加以落实,同时还要注重将单纯的非军事学科的理论付诸到部队的实际训练中去,使之从理论到实践得以完善。
第三,利用地方高校资源,实行开放多元培养模式。军事斗争形态的多元化趋势决定了部队对高层次军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军队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多样性,这就要求军队研究生教育实行开放多元的培养模式。军地联合培养军事人才,反映了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的规律,是世界通行的一种培养模式。美军和日本自卫队培养军事人才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从我国最近几年依托地方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限于本科生的培养,特别是国防生,还没有完全涵盖到高层次军事人才,依托培养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军队对高层次军事人才的需求。因此,可适度加大委托地方高校培养研究生教育的力度,地方高校活跃、浓厚的学术氛围更有利于培养军官的创新能力;可实行地方高校与军队院校联合教学计划,军队院校负责研究生教育中军事学相关专业课程的培训,而那些在地方具有资源优势的课程则由地方高校来承担;可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对依托地方高校進行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组织领导、培养方式、管理体制、教学质量等做出明确规定,把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军队高层次军事人才的举措纳入法制化轨道。
第四,优化研究生选拔机制,合理确定研究生招生对象。美国军事教育家泰勒指出:“对军官硕士学位的要求,应划在少校与中校之间,对军官博士学位的要求,应划在上校到准将之间。”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培养高层次军事人才的军队研究生教育的招收对象应具有较丰富的培训经历、任职经历和实践经历。美军高级指挥军官从取得本科学位到取得第一硕士学位平均间隔为10.5年,反映美军培养未来高级军官的一种理念:高度重视丰富的、多元的实践经验,它是高级军官成长的必由路径,它反映的是什么样的人可以被培养成为未来高级指挥军官。但是,从我军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在研究生培养上大量招收了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和阅历,在部队短时期内很难发挥优势和作用,造成了一定的教育资源浪费。我军研究生教育要把培养的基点瞄准一线部队,重视选拔具有基层任职经历的中高级军官進行深造,注重完善各类机制,确保专业素质突出,具有培养潜力的军官接受研究生教育。同时,在政策层面上要制定学位与干部职级晋升相挂钩的措施,实现“选用一致”、“学用一致”。
(责任编辑: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