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农民:重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

2014-02-12周渝津

铜仁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民间艺人重庆民族

周渝津

( 西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 )

一、文化农民的内涵

面对中国工业化浪潮的巨大冲击,重庆民族地区已形成一个巨大的民工潮。那么,要把重庆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就要促进重庆民族地区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稳定的小康农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就成为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要以各种途径实现农民角色转换,培养一大批懂知识、懂技术、头脑灵活和具有发展意识的“文化农民”,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文化农民”才是重庆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

“文化农民”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农民身份定位问题。乡村社会发展与农民角色转换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对此,学术界多从村民自治与乡村精英、农民工流动、项目参与等角度展开研究。

周大鸣教授认为:从人口学推拉理论来看,迁移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原住地的推力或排斥力和迁入地的拉力或吸引力交互作用。排斥力和吸引力的种类很多,因人而异。“文化农民”的生成也是外界对农民的拉力和农民自身所产生的推力交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农民的行为也是经过理性选择的。

“文化农民”是基于人类学视野的一个新术语,是相对于精英农民、创新农民、现代农民、“先锋”农民等称谓而言的。秦红增教授将其用于指称“那些接受、并拥有现代生产、生活的知识和技能的,在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农民”[1]。这一定义,就不仅重新诠释了农民定位问题,而且还将现代农民处于“改造乡村的主动地位”,是“现代农村的再造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二、文化农民的培育与创造

渝东南民族地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属武陵山区的一部分,重庆市少数民族的集中地,其东、南、西三面与湖北、湖南、贵州三省接壤,境内有享受少数民族待遇的黔江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该地区幅员面积大,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占重庆市总面积的20%;人口310万,占重庆市总人口的 10%;少数民族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 68%,占重庆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97%。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发展的限制,渝东南民族地区基础差、发展落后。笔者以为,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要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加快重庆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的“文化农民”,让这些“文化农民”成为重庆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力量,进而推动渝东南地区的内源式发展。

(一)要从人、财、物多方面加大渝东南民族地区教育扶持力度,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渝东南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重庆市内其他区县。因此,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孩子抓起,培养人才,从整体上提高当地农村人口(尤其是少数民族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培养大批“文化农民”的重要基础。

(二)要调整相关政策,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和带动作用的个体户群与小商人群,培养有经验和懂经济规律的经济能人

经济能人指懂得经营、会管理、能自己或带领别人致富的人。他们没有什么正式权力,但社会关系圆融,威望很高,技能超群,善于经营管理,是发展地方经济的主力军。在民族地区,培养这样一批经济能人或者小商人群体,对带动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培养经济能人,是培养“文化农民”的关键所在。

(三)培养并提拔当地知识分子担任基层领导干部,带领一方致富

基层村干部是基层权力组织的代表,是国家权威在乡村的延伸。基层村干部不仅具有调节邻里关系,扶持和帮助弱势群体的职责,而且还有促进经济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的职责。从当地培养并提拔知识分子,如初中生、高中生、中专生甚至是大专生当基层领导干部,是促进当地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些基层村干部不仅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视野,而且对当地情况也非常熟悉,办起事来就得心应手。培养并提拔当地知识分子充当基层领导干部,是培养致富“领头羊”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文化农民”的重要方式。

(四)搞好科技下乡,培养当地懂技术、懂知

识的科技精英,让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和科学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

尤其要鼓励“公司+农户”发展模式,用科技带动本地人致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科技下乡”、“科技进山寨”、“科技进农家”活动,让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科学发展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为当地百姓所接受,培养本地的科技精英。这样,本地人可以离土不离乡,在自己家门口走进工厂。培养“科技能人”,是培养“文化农民”的不可或缺的方式。

(五)搞好成人培训与教育,尤其是搞好妇女培训工作,鼓励开展“农家乐”开发

当然,当前在民族地区成年人口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需要进行培训,使他们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准,掌握致富的手段和技能。尤其是要进行妇女培训,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主体。同时,要提倡家庭式的“农家乐”开发,让城市人走进农家,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这种模式,是培养妇女能手的重要方法。

(六)提高当地民间艺人的地位和待遇,培养传承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的能手

民间艺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青年人大多不愿学习民间文艺,除枯燥难学的因素外,关键是民间艺术、民间艺人地位还不高,没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提高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给他们适当的津贴非常必要。如果全社会形成了尊重民间艺人的氛围,就会有很多人学习民间文艺。目前,各地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人青黄不接的现象十分严重,不少县市已难以找到热爱民族文化的文化人。因此,也要提高文化人的地位,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让更多的青年人投身于民族文化的挖掘、抢救、保护、传承、创新工作中。因此,培育良好的民族文化传承环境,提高民间艺人的地位,培养一批掌握民间绝活和民族文化精华的民族文化专家,造就一批民族文化能手,是培养掌握民族文化资源制高点的“文化农民”的重要文化手段。

三、文化农民培养的重要意义

当一大批文化农民被培养出来,重庆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内动力。文化农民是重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设者、管理者、维护者和直接受益者。只有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激发农民的创造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文化农民的培养,有利于提高重庆民族地区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提高人口质量

人口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强对当前中青年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劳动力文化素质的提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基础。

(二)文化农民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带动重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掌握技能,是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条件。通过文化农民的培养,能够使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合理就业,进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三)文化农民的培养,可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技能的掌握,可以使民族地区的农业劳动力具有较好的就业竞争力,获得较好的工作机会和较高的劳动报酬。当前,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极大地促进了乡村社会面貌的改变,带来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初步繁荣。因此,重庆民族地区要为劳动力外流创造良好的社会保障环境。促进就业,是重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文化农民的培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使重庆民族地区的社会面貌逐步改变

文化农民的培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使广大群众脱贫致富,进而带来重庆民族地区社会精神风貌的巨大变化。文化农民的培养带来的社会发展与变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五)文化农民的培养,能够提高民间艺人的会地位,改善其生活条件

随着广大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多年轻人逐渐学习并爱好民族民间艺术,成为民族文化的继承人。这不仅对抢救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能够促进民族地区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和进步。

[1] 秦红增.农民再造与乡村发展——文化农民系列研究之一[J].广西民族研究,2005,(2).

猜你喜欢

民间艺人重庆民族
重庆客APP
我们的民族
民间艺人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论民间艺人的保护与传承
多元民族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西海固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及艺人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