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刍议

2014-02-12李凌云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理论课

李凌云

(福建江夏学院电子信息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刍议

李凌云

(福建江夏学院电子信息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主要通过学习中国历史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也成为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略谈一点对《纲要》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的体会与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创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文简称《纲要》)是遵循2005年2月中央文件精神,在全国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设立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纲要》课主要讲授19世纪80年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民族复兴而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精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使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国史和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的历史选择,提高大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思维来分析、评价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然而开课八年来,《纲要》课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在中学阶段已经学过中国历史课程,大学生们已基本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很多学生甚至认为《纲要》课不过是中学历史课的简单复制而已;同时,“历史无用论”的错误认识还根植于大多数学生思想中,他们认为历史类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与今后的工作生活没有多少关联,多重因素导致大学生对《纲要》课缺乏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体现出历史的社会学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大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喜爱学习历史知识,自觉增强政治理论素养。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略谈一点对《纲要》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的体会与思考。

一、明确教学目标,系统整合课程教材

《纲要》课程内容涵盖丰富,教学容量大,主要论述了中国160多年来的近现代历史。目前学界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研究极为丰富,有大量可供参考的专著和材料,教师若没有合理取舍教材,很容易造成满堂讲。因此,教师应该做到把握全局,吃准、吃透教材,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整合教材,突出教材的重点问题,澄清难点和疑点,非难点问题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掌握,避免史料堆积和模糊历史发展规律,实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里帮助学生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脉络清晰地架构起来,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深刻把握“一个主题,两个了解,三个选择”的基本内涵,形成科学的历史思维、明辨历史是非的能力,进一步坚定大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纲要》课程融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传统历史课的特点,这就意味着教师在《纲要》课程教学过程中即要保持“历史性”的特性,更要突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意义的根本属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系统阐述课程的理论意义,让大学生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效,另一方面又要从历史的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历史依据,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经验,剖析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彰显育人功能

当前大学生为“90后”的青年学生,他们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缺少亲身体验和直观感受,对历史的认识不够深刻。同时,对于历史知识基础较好的文科生而言,如果《纲要》课堂讲授仍承袭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完全照搬教材,会让他们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学习兴趣;对理科学生来说,如果《纲要》教学蜻蜓点水,教师天马行空般地讲授,其结果会导致历史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更谈不上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历史问题,难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教师应深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创造性地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讲授中,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课堂上通过回答学生提出的“热点”问题进行师生间互动交流,这也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渠道。通过专业教师解答同学们所关心的与历史有关的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如中日钓鱼岛领土争端、圆明园文物在国外被拍卖、台湾与祖国统一问题等等,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历史真相,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感性认识。

三、实行多元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多以单向灌输的方式进行授课,没有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普遍缺乏主动探究的愿望。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多元教学模式的运用,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在驱动力。

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结合所讲知识,采取专题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演讲式教学等多元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思考、探究和分析问题中来。例如:可采用专题式教学法对重要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用互动式和情景式的教学法介绍学生们感兴趣的历史事件。通过深入学习教材,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思考,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并且及时把握学生学习效果,实现由被动灌输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有效提高课堂讲授的实效性。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在知识学习中形成学习理论的内在动力,才能达到思政课的教育目的。

四、重视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有力的助手,唯有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学好这门课。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图、文、声、像立体直观地展现历史内容,提高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和灵活性,能够极大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增强对历史的直观认识,使其自动融入到历史事件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便捷和优势,用有较强针对性的纪录片或专题片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生动逼真地重现到学生面前,将学生的思维还原到真实的历史情境中,更加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课程内容,实现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思想同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增大信息的传播量。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为背景,以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历史纪录片或主旋律电影的部分片段,例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百年中国》《孙中山》《七七事变》《大国崛起》等等,使历史事实以最为直观方式重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历史知识学习的实效性。

五、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实现考核结果客观化

多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考核多采用试卷命题的传统模式。期末考试基本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过分强调书面考核,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平时不勤于思考,也不注重积累,为了顺利通过考试死记硬背知识点,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因此,要改变《史纲》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应结合实际调整教学评价标准,改革期末考核方式,科学评估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知识能力。可结合学生日常考勤、小组讨论、情景表演、调查报告、课题小论文、期末考核等数据评定学生学习成绩,通过多样的考核内容实现考核结果的客观化,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掌握和应用历史知识。

[1]朱艳敏.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反思[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6):95.

[2]张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多元化教学之探析[J].学理论,2013(5).

[3]赵广.关于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J].传奇博记,2011(4).

[4]王俊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思路和方法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5]刘红.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11).

G642

A

1673-0046(2014)4-0128-02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理论课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