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创业文化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影响
2014-02-12王晓日
王晓日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试论创业文化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影响
王晓日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不同的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对文化有不同的定义,文化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文化的范畴也是人文的范畴,是人们对适应周围环境的反应,同时文化也具有多样性、区域性、时限性和流动性的特点,高校中的创业文化结合了创业教育与文化的特点,同时具备了文化的多元性,不同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的特点。创业文化影响着创业教育,在时代的推动下,创业教育在创业文化的影响下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和完善。那么,在高校中创业文化是如何发展的?创业文化如何影响和带动创业教育的发展?以及创业文化的特点和发展策略?这些问题是本文深入探讨的问题。
文化本质;创业文化;创业教育;发展策略
一、创业文化与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作为人类的活动离不开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中人文环境、文明环境、软环境都影响着创业者的行为。创业文化是在创业者的行进中产生和发展的,同时创业文化也为创业者提供精神支撑和思想保证。创业文化的核心是创业精神和创业理念,这种精神和理念既是一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也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力量。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创业文化研究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2011年的“创业教育中国报告”中,李家华代表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提出了创业文化这个理念。他强调了创业文化这个全新理念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对创业文化进行了诠释。他认为,同创业相关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方式有非常大的影响,环境保护意识、价值体系及思想观念等在生产发展、追求价值和财富过程中的不同思想都属于创业文化的范畴。联合国曾在20世纪80年代召开的教育研讨会中也提高了创业教育,提出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塑造具有创新能力的全能型人才,还对创业教育中创业文化理念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面对社会竞争的增大,企业领导和事业单位对下属员工的创新精神越来越重视,雇员的独立工作能力、创业能力、管理技能、社交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的掌握能力都能够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因此,创业教育对工薪阶层的人们也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这段阐述比较全面地解释了创业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它一方面强调了在创业文化环境中的受影响的人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强调了对受教育群体的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的培养,注重了个体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今后就业的影响。
二、创业文化对创业教育的影响
“就业促进法”、“以创业带动就业”、“核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通知”以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党的十七大以后相继出台,怎样加强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创业,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在高校中迅速发展并兴盛起来,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为进一步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我校积极开展创业知识宣传和创业实践活动。在不同院系通过不同的形式营造创业的文化氛围,并在全校范围内积极组织创业沙龙、讲座、创业论坛,向学生广泛普及创业知识,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结合我校的经验创业教育发展,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创业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创业的根基和最有效的资源。我校在把学生专业学习与学生公共创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的同时,专业学习与学生专业创业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也得到了极大重视。比如,我们在旅游专业的教学中加入了如何创办旅行社等旅游实体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院系创办的旅游实体的日常管理。再比如,将外语类专业教学和如何创办翻译公司的内容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目前已有在校大学生创办了鸡西俄语、日语、韩语翻译中心。将师范专业教学和如何创办幼儿园的内容相结合,将法律专业教学和如何创办律师事务所的内容相结合。这些尝试与探索,既抓住了国家大兴文化市场、旅游市场等有利契机,又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凝练出了学校特色,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创业激情,积累了创业经验,增长了创业技能。
2.创业教育与勤工助学相结合。近年来,我们学校拿出校内的一些低风险、小规模的适合学生创业的优质资源,如校内水果店、图书文具店、便利超市、咖啡馆、小电器修理店等交给以学生为主体的虚拟公司经营。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将学生的虚拟公司实体化,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再由学生组成的董事会的领导和监督下,进行真正的企业化运营管理,等这一批学生通过这样的形式学到东西后可以换下一批学生。目前,在“大学生爱心超市”的模拟实体经营管理的示范带动下,学校已经拥有了学生校内自主创业的“鸡西大学生创业园区”。经过严格的准入程序,目前已有“丢丢手绘”等十个项目进驻园区,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利用社会实践派学生进入社会成功创业者的单位里学创业,安排学生到能够接近有实战经验成功者的岗位学习实践,学习他们的创业经验,学习实际的企业经营与管理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在全校范围内举行创业方案设计大赛的形式,将经过推选、展示、评比和筛选等环节脱颖而出的优秀的方案,通过银行“无息贷款”的资助去大胆实践。创业实践结束后,还要及时再进行个案剖析和总结表彰,对在实践过程当中已取得显著效果的创业方案进一步完善、推广,使他们成为创业方案模板供毕业生选择。同时还要深入社会进行广泛的创业调研,了解一些相关创业的政策,熟悉现实创业环境,为创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另外,评选出一些优秀的调研报告在学校进行展示和奖励等。目前,这些活动和办法已经在学校作为创业教育手段固化下来,并经常开展。
三、校园创业文化对创业教育的影响
校园文化对学生有着深厚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形成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在创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加入创业教育,将校园文化同创业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构建一个独具特色的校园创业文化环境,从而影响学生和老师的行为和思想。
1.注重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在校园中融入创业教育,不仅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完善学校教育制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还能为创业教育的落实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和实施的平台,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还能提高师生对创业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和价值观,产生创业的动机。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财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质,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塑造不畏艰辛、努力奋斗、团结进取的优良品质。
2.塑造优秀的创业品质。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行动,在文化的环境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并不是通过约束性的规章制度来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的要求,而是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从而改变学生的行为。校园中的物质环境和规章制度都应该渗透创业文化,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教育指导的层次,而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引导。一旦校园中形成一定的创业物质和文化环境,学生就会慢慢地接受和认同创业理念,重视自身创业能力,通过不断的锻炼和努力来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摆正自己对创业理念的认知态度,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敢于冒险,勇敢地面对失败,加强和他人的团结协作,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推动创业行动。校园创业文化能够激励学生的目标,鼓励学生个体不断努力,给学生带来一种积极乐观的群体心理效应,对学生的生活和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目前,全国不同地区的高校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和创业设计大赛,作为创业教育的阶段性目标,通过这些活动来引导学生追求创新,将自己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在参加这些活动后,学生不仅能获得一些荣誉奖章,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身的创新信心和创新能力,激励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催生青年学生将创新、创业付诸实践,使他们认识到创业的可行性,创业成功有望,进而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四、创业文化的发展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目的是塑造学生的个性、创业精神和能力,构建完善的创业知识结构。同传统的教育不同,校园创业文化重视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学历。这一点我们可以向美国进行学习,美国在课程教学、专业教育和学位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了从功利性职业教学向非功利性教育系统的转化,正体现出了创业文化由初步形成到成熟发展的过程,这种深化的教育体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由学校组织的创业扶持氛围和相应的物质环境、创业孵化和创业教育都属于创业文化的范围,学校的创业文化环境是否良好影响着学生的创新、创业乃至整个成长过程。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只通过制度来制约学生的能力和思想的扩展,固步自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只有构建一个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才能实现培养创业人才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构建良好的高校创业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创业的本质是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创业的目标。高校教育中的创业文化非常重要,只有在学校中不断沉淀创新意识,在平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理念,才能达到促进人才培养方式、内容、目标的创新。
其次是开放。现代大学是开放的大学,大学校园与社会的接轨越来越密切,所以学校的创业文化也应该与开放性相结合。这种开放性具体表现为校府合作、校企共建、市场机制以及国际视野四个角度。“三重螺旋模型理论”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思想是大学、企业和政府三者的交互作用是创新系统的关键。只有三者组合起来,共同推动创新理念的传播,提供创新的动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创业文化的形成。
最后是“理性”。高校创业教育目前受到各个大学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不断鼓励和促进的过程中高校创新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为目前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加入到校园创新文化的构建潮流中。然而,部分院校仍然只是将创新文化列入到教育的大纲中,只是做出了规定性的筹划,成为一种硬性的工作目标,没有将校园创新教育同学生的特点、学校的环境和当前的社会市场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或只是表面上做出了一些举措来鼓励创业文化,没有深入性地进行开展,缺乏具体的措施和可行性,根本达不到校园创业教育的本质目标。在我国市场经济还需继续完善的环境下,创业仍存在较大的风险,成功率较低,因此需要理性、谨慎地选择,加强风险教育和成功教育,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失败,不断地进行奋斗,不畏艰辛,才能形成创业文化的良性发展。
[1]文静.创业文化理念正在建立[N].中国青年报,2011-03-03(11).
[2]蒋德勤.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
[3]路瑞峰.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8).
G64
A
1673-0046(2014)4-0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