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经内镜高频电切除术护理配合
2014-02-11宋子惠
杨 硕 芦 颖 王 萍 宋子惠 李 文
(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300121)
大肠息肉经内镜高频电切除术护理配合
杨 硕 芦 颖 王 萍 宋子惠 李 文
(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300121)
总结794例大肠息肉患者实施经内镜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的护理,术前做好患者的肠道清洁指导,备齐可能用到的各种器械,相关医疗文件签署齐全,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领会医生意图,熟悉器械性能及使用方法,根据息肉不同的大小和形态选择合适的器械进行手术;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做好饮食指导和复诊时间的宣教工作。
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护理
大肠息肉泛指起源于大肠黏膜表面的各种隆起性病变,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消化道息肉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因其具有恶变倾向,临床处理原则为早发现,早摘除。高频电流可以使增生的肠黏膜组织凝固变性,从而脱落,同时达到止血目的。我院2013年8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共为794例大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大肠息肉电切术,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大肠息肉患者794例,住院患者675例,门诊患者119例。男488例,女306例。年龄14~85岁。临床表现腹痛,腹胀,便血,排便不规则或无症状仅查体检出。经电子结肠镜确诊为大肠息肉,单发189例,多发605例。手术成功率100%,无穿孔或不可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1.2 手术方法将结肠镜插镜至病变部位,通过结肠镜活检孔道,使用息肉勒除器、电热活检钳及氩气喷管等器械将隆起赘生物电凝电切至脱落或碳化,同步达到止血目的,切除标本通过息肉收集器、异物钳或取石网篮回收送检。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患者多为初次接受大肠息肉电切手术,相关疾病知识缺乏,对手术存在认识不足,伴不同程度的紧张、疑惑、焦虑、甚至恐惧的现象。护士提前向患者介绍该微创手术优点,手术方法和术中如何配合变换体位,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使其能够最大程度配合治疗,获得最佳手术效果。本组134例患者由于紧张或对疼痛敏感,协助其联系麻醉科实行静脉注射麻醉,消除了恐惧心理。
2.1.2 用物准备Olympus CF-H260电子结肠镜、ERBE-300D氩气刀、氩气喷管、COOK黏膜下注射针、COOK一次性息肉勒除器、Olympus电热活检钳、钛夹装置及尼龙圈装置、息肉收集器,另外准备三爪异物钳和取石网篮用以回收不能通过活检孔道的较大息肉。
2.1.3 肠道准备全部患者术前2天进食无渣流质饮食,术前晚饭后2 h开始服用导泻剂至排出物为澄清液体时即可。
2.1.4 其他准备协同医生查看患者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心电图及血压情况,签署手术治疗志愿书及内窥镜检查知情同意书等相关文件。本组25例使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患者,均停药10天后复查血凝四项正常,再行息肉电切术。
2.2 术中配合
2.2.1 进镜配合本组患者均采取单人操作法进镜,护士协助患者左侧卧位,去掉贴身金属物品,屈膝暴露肛门并注意保暖和防止坠床。调节氩气刀至适合功率,将电极板粘贴于患者清洁后的右侧臀大肌处,注意贴合紧密防止电击伤。术中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神智及情绪等状况,给予患者言语上的鼓励和支持,注意腹疼腹胀情况。对于进镜过程中形成的肠襻可在乙状结肠区域或横结肠区域手法按压解襻以协助顺利进镜。本组1例患者,术中由于紧张过度换气,发生轻度口唇麻木等呼吸性碱中毒症状,暂停操作同时,协助患者双手捧碗状覆盖于口鼻并均匀呼吸,症状于3~5min内好转。当肠镜到达病变部位时,协助患者调整体位,充分暴露息肉,尽量使息肉处于5~6点钟位置(内镜活检孔道轴线的延伸),利于手术操作。
2.2.2 根据不同情况做好护理配合根据息肉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器械。护士熟悉器械性能,领会医生意图,了解手术过程,配合动作轻,准,迅速。
2.2.2.1 直径在0.2~0.3 cm以下无蒂息肉153例,使用内镜氩离子凝固术(APC)将其烧灼碳化,向活检孔道插入氩气喷管时动作须轻稳,中空管腔严禁打折。喷管前端在使用中遇有机物易形成碳化物,可使用盐水纱布及时清理,防止阻塞。
2.2.2.2 息肉直径在0.5 cm以下伴手术视野暴露不佳者201例,使用电热活检钳给予高温钳除,操作时注意尽量把息肉拉向肠腔后呈现悬空状再通电。切除成功后,及时取出钳瓣内的息肉组织。
2.2.2.3 本组直径在0.3 cm以上的亚蒂或有蒂息肉776例,器械选用COOK-ASM息肉勒除器(圈套器)和COOK-ASJ息肉勒除器(圈套器),尺寸分别是1.5 cm×3 cm和3 cm×6 cm,释放圈套器时速度宜慢,以免损伤肠壁,回收时也听从医生口令,在医生送入圈套器同时缓慢回收圈套手柄,尽量不使视野中息肉移位。充分了解息肉的大小、蒂部粗细和长短,根据息肉的形态掌握收拢的力度。在回收圈套器的过程中,以手感觉有阻力感,观察息肉表面由红逐渐变紫色,松紧适度正好[1]。成功套住息肉时手柄回收感觉有力度,并有一定弹性,弹性大小视息肉大小和性质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此时肉眼可见部分息肉表面轻微渗血,也有部分息肉从“躺卧”状变成“站立”状,此时不可再收紧圈套器手柄,以免形成未通电情况下的机械切割,引起息肉脱落出血。将息肉提离肠壁,形成天幕状,通电时匀速收紧手柄,此时可见白色烟雾、结扎处黏膜发白,息肉脱落,即为成功电切。
2.2.2.4 本组侧生型息肉或无蒂大息肉(直径<3.0 cm)63例,先以1∶200靛胭脂生理盐水溶液进行黏膜下注射,使蓝色黏膜下水肿分离黏膜层和固有肌层,注射针禁忌在活检孔道内或视野不清时出针,注射时如果感觉推注阻力过大应及时通知医生调节进针深度和角度,当抬举征阳性时,再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或内镜下分块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Pie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
2.2.2.5 本组11例粗长蒂息肉患者先以尼龙圈结扎或钛夹阻断血运,再行电切除术,以降低息肉切除时的出血风险。尼龙圈结扎位置尽量选取靠近息肉根部的0.2~0.3 cm处,同时保证息肉头端有可放置圈套器的足够空间;上下平行的两个相对方向的钛夹也有阻断息肉血运的作用,两枚钛夹之间须有部分重合,息肉表面颜色变紫,呈现淤血状表示结扎有效。
2.2.3 电切脱落的息肉组织使用息肉收集器回收,不能进入活检孔道的较大息肉使用三爪异物钳或取石网篮抓取后随同肠镜带出体外。
2.3 术后护理术后观察半小时,患者无腹疼腹胀情况即可返回病房。卧床休息至少24小时,术后1周进食软而少渣易消化饮食,患者术后2周内不进食粗纤维及生硬辛辣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和增加腹压动作并保持大便通畅。对于息肉基底宽大(基底>1.5 cm)、使用注射针和尼龙圈患者,至少卧床休息2~3天并禁食补液。术后常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有无血便、腹胀、腹痛、腹膜刺激症等情况。本组7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腹胀,经自行排气后症状缓解。对于病理疑有癌变倾向及2 cm以上大肠息肉患者建议术后1~3月复查;息肉小于2 cm大于1 cm患者建议术后半年复查;息肉小于1 cm的患者建议1年后复查。
2.4 并发症的观察处理
2.4.1 出血出血是肠息肉电切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护理配合上动作轻柔,器械到达镜下视野时尤其注意,避免损伤肠壁;电凝充分,回收圈套器手柄动作不过猛,跟随医生口令及电凝频率匀速收圈,良好创面为白色干燥状,如创面有肉眼可见出血、渗血或裸露血管,立即以氩气喷管或钛夹封闭出血或潜在出血部位。本组患者发生术中即发性出血17例,分别给予APC电凝或90℃钛夹封闭出血血管效果满意,经盐水冲洗后,无可见活动出血点。
2.4.2 穿孔电凝范围过大或切割过深可引起穿孔。大的穿孔是手术的指征,需要及时处理以免发展成腹膜炎。如穿孔较小,肠道清洁,可在内镜下应用135℃钛夹立即夹闭穿孔部位。本组患者无穿孔并发症发生。
3 小结
大肠息肉具有多发性,肿瘤性息肉与大肠癌的密切相关性已经得到业界的公认,而非肿瘤性息肉也有可能转为肿瘤性息肉[2]。所以大肠息肉一经发现,切除并完瘤送检是首选诊断治疗方法。内镜下大肠息肉电切术技术已经日臻成熟,该手术比传统开腹手术经济,安全,患者所受痛苦小,恢复快,最大限度保证了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质量。手术过程中,除了需要医生拥有娴熟的技术外,护士的配合至关重要:①护士术前充分的准备,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并做好心理护理;②术中熟练默契的操作配合,熟练掌握各种仪器配件的使用方法,领会医生意图,了解术者操作习惯;③术后要做好周密细致的病情观察。良好的手术配合和护理可使手术取得良好效果,减少并发症,也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1〕Hogan RB.Epinephrine volume reduction of giant colon polyps facilitates endoscopic assessment and removal[J].Gastrointest Endosc,2007,66:1018-1022.
〔2〕杨勇,裴一爽,冯涛.108例大肠息肉电镜下电切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571.
(2013-12-06收稿,2014-04-21修回)
R473.6
B
10.3969/j.issn.1006-9143.2014.06.011
1006-9143(2014)06-0494-02
杨硕(1979-),女,主管护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