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2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14-02-11李胜英

天津护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口

李胜英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300052)

42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李胜英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300052)

总结42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护理,术前进行充分的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后进行体位和活动指导,加强对脑高灌注综合征、术区血肿的观察和护理,严密观察呼吸、血压变化和有无脑卒中发生,预防感染,并做好负压引流管的护理及抗凝护理。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护理

由于颈动脉内膜产生了粥样硬化性斑块,从而导致动脉管腔狭小,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硬化斑块血栓一旦脱落,可突发脑栓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将颈内动脉内膜切开并剥离增厚的内膜,从而使血管再通,适用于所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和部分>50%的患者。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4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成功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经过精心的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4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男40例,女2例,年龄48~80岁,平均(59±7.2)岁。既往有高血压30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20例。主要表现为头晕、一过性黑朦、语言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以一过性肢体功能障碍或言语障碍为表现的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17例,脑梗塞13例,一过性黑朦4例,阵发性头晕8例。所有病例首选颈动脉超声,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后,行CTA或MRA及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部分病例直接行DSA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轻度(<50%) 0例,中度(50%~69%)8例,重度(>70%)34例。

1.2 手术方法42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暴露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全身肝素化后,依次阻断上述动脉,根据血管造影显示在狭窄部位行颈总动脉及(或)颈内动脉切开,剥脱动脉内膜,再将血管重新缝合。术中常规行脑电生理检查监测脑缺血情况,术后均放置皮下引流管。

1.3 效果42例患者中30例行单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8例患者一侧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另一侧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术,4例患者行双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本组患者手术经过顺利,出院时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记忆力明显好转,无语言障碍等。复查颈动脉CTA示全部患者颈动脉通畅程度良好。术后恢复期发生颈部伤口血肿1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10例,声音嘶哑2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常伴有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由于患者对此类手术不了解,常会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护士耐心细致解释,向患者介绍该手术的优点,以及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

2.1.2 调整全身状况对于有高血压病史者,每日监测血压3次,指导患者按医嘱口服降压药,有效地控制血压在正常值上线或略高水平以满足围手术期血压的要求。督促糖尿病患者进食糖尿病饮食,监测空腹及三餐后两小时血糖,调整降糖药的用量,使血糖在正常范围或稍高水平,达到围手术期的要求。督促患者按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每日1次,波利维75mg每日1次,立普妥20mg每晚1次。

2.1.3 术前准备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尿便常规、心电图、肺功能、颈动脉B超、CTA、MRA、DSA检查及术前备皮等常规工作。

2.2 术后护理

2.2.1 监测生命体征患者术后入重症监护室,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脏功能,持续低流量吸氧,使血氧饱和度>95%。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语言及肢体活动情况,早期发现术后脑梗死、脑出血等并发症。术后24~48小时是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好发时间,患者血压常有波动。血压过高易引起高灌注综合征,如脑出血,血压偏低可造成脑灌注过低导致脑缺血,定时监测血气及凝血功能。做好心脏功能的监护,心肌缺血是颈动脉内膜切除后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心肌缺血引起脑灌注压下降可导致脑缺血。积极处理术后可能发生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避免缺氧。本组患者未发生心肌缺血。

2.2.2 体位及活动指导患者全麻未清醒时取去枕平卧位,头部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清醒后帮助其抬高床头30°,有利于切口引流及减轻颅内高灌注。防止患者头颈过度活动引起血管扭曲、牵拉及吻合口出血。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以预防肺部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术后1~3天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协助其进行床上活动,术后第4天可下床在床边活动。血压、心脏功能不稳定者可推迟下床活动时间。本组有10例患者术后血压高,根据患者血压控制的情况推迟了下床活动的时间。2.2.3脑高灌注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长期处于脑缺血状态,术后血流通道突然打通,导致脑部血流骤然增加,患者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等情况,有效控制血压不超过(120~140)/ (80~90)mmHg(1mmHg=0.133 kPa)。遵医嘱应用降压药物,以不增加脑血流量为宜。血压过高时脑出血危险性增加;血压过低时血液在血管内流动速度减慢,对血管壁的冲刷作用减弱,易造成血栓形成。本组10例患者术后出现头痛、呕吐并伴有血压升高,血压波动在165~152/110~98mmHg,及时通知医生,给予NS40mL+硝酸甘油50mg静脉泵入,根据患者血压的情况随时调节降压药静脉泵入的速度。10例患者血压控制稳定后改用拜新同30mg每日1次。

2.2.4 严密观察呼吸变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动脉破裂比较罕见,一旦发生,由于呼吸道受压可导致窒息死亡,故术后早期患者床旁需备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本组未发生动脉破裂患者。

2.2.5 手术切口观察和护理严密观察患者颈部手术切口,敷料有无渗血,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指导患者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保持情绪稳定,以免增加颈部压力引起出血。切口局部肿胀或原有肿胀增大,切口局部疼痛、吞咽困难是血肿发生的早期信号。本组1例患者在术后第6天切口局部肿胀增大并伴有疼痛,立即拆除缝线清除血肿,术后恢复较好。其余41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均在7天拆线。

2.2.6 负压引流护理由于颈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松软,术后不能加压包扎,严密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引流管是否通畅,维持负压引流。若在短时间内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应及时通知医生。本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在40~80mL,均在24~48 h内拔除引流管。2.2.7观察有无脑卒中发生动脉硬化斑块脱落易造成患者术中、术后发生脑卒中。术后24 h内鼓励患者每2 h主动运动1次,以了解其有无肢体活动、感觉或视觉障碍,及时发现并给予处理。本组无脑卒中发生。

2.2.8 抗凝护理颈动脉狭窄患者多出现血液黏稠度高的现象。术后应用抗血小板凝聚药物,用药期间观察其穿刺处、牙龈、切口等部位有无出血倾向,监测其出凝血时间,以便及时调节用药剂量。

2.2.9 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各种颅外血管重建中最严重的致死性并发症。多见于老年患者,因其颅内血管脆性增加、高血压、颈动脉严重狭窄的解除引起脑组织再灌注综合征。并发症一旦发生,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故术后应严格控制血压。本组术前30例高血压患者,术后10例患者出现血压高,给与有效处理后血压控制满意,其余患者血压在正常水平。本组患者无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3 小结

对施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调整其全身状况,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后进行体位和活动指导,加强对脑高灌注综合征、术区血肿的观察和护理,严密观察呼吸、血压变化和有无脑卒中发生,预防感染,并做好负压引流管的护理及抗凝护理。对确保手术疗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有重要作用,对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赵继宗.神经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40.

〔2〕王桂卿,张玉玲,宋玲.128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配合[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0)∶41-42.

〔3〕陈玉华,谭玲.18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新疆医学[J],2012,42(10):127-128.

〔4〕黄海清,王晓英.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8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79-80.

(2013-05-20收稿,2013-09-04修回)

R473.6

A

10.3969/j.issn.1006-9143.2014.06.009

1006-9143(2014)06-0491-02

李胜英(1962-),女,主管护师,护士长,大专

猜你喜欢

颈动脉内膜切口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