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实证研究

2014-02-10王妍涵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参与度敏感度跨文化

王妍涵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实证研究

王妍涵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对88名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高中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在跨文化敏感度量表五个维度中,差异认同感最高,其次是交际参与度、交际愉悦感、交际专注度、交际信心。交际参与度与跨文化敏感度相关最高,且与其他四个维度显著正相关。跨文化敏感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跨文化敏感度更高。跨文化敏感度存在显著的文理科班差异,文科班学生跨文化敏感度更高。高中生英语成绩与跨文化敏感度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

跨文化敏感度;性别;文理科;英语成绩

一、跨文化敏感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Chen和Starosta指出,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混淆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三个概念,并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如图1)。该模型由三个概念维度组成,分别是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熟练度。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涵盖性的术语,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层面,指的是对影响人们思考和行为的文化惯例的了解,包括自我意识和文化意识两方面。跨文化敏感度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感层面,指个体认识、欣赏不同文化差异的积极情感。跨文化敏感包括六个因素:自尊、自我监控、思想开明、移情、参与交际和理性判断[1]。一个跨文化敏感的人应能够发展并投射出积极的情感,知道如何对不同文化的人表示出欣赏和尊敬。跨文化熟练度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行为层面。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敏感度的基础,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度两者是跨文化熟练度的基础。

图1 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2]15

Chen&Starosta依据他们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进一步阐释跨文化敏感的本质和内容,并开发出专门测验跨文化敏感度的工具——跨文化敏感度量表。该量表是24题项的五点量表,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3]。问卷被证明有较强的信度、共时效度和预测效度。

二、跨文化敏感研究概述

以“跨文化敏感”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上收录的学术论文进行检索,结果显示,国内对跨文化敏感的研究始于2004年,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蒋莉调查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并提出“通过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跨文化敏感度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4]。彭世勇对中国和泰国883位英语专业大学生、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跨国公司员工进行调查后发现,中国人的跨文化敏感度比泰国人高,英语专业学生和跨国公司员工的跨文化敏感度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文化价值取向相同或相似的文化集团内部,存在着文化行为和交际行为的显著性差异[5]。彭学敏探讨了文化学习对跨文化敏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受试在后测中总体的跨文化敏感水平没有显著性提高,但其中的两个因素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感有明显提高”[2]。

然而,对于跨文化敏感度的研究多数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而对高中生的研究比较缺乏,也较少考虑影响跨文化敏感度的因素。因此,本研究将考察性别、英语成绩、文理分班三个因素与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回答以下问题:(1)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总体水平如何?(2)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文理科班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4)英语成绩是否与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相关?

本研究受试来自广州市某中学88名高中学生,其中理科班学生38名(男生19名,女生19名),文科班学生50名(男生8名,女生42名)。男生共27名,女生61名。平均年龄17.5岁,母语为汉语,平均学习英语10年,4位学生有海外游玩经历。

本研究采用两种测量工具:英语考卷和跨文化敏感度量表。研究以广州市英语科统考成绩作为学生英语水平的指标,题型包括:听力理解、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听取信息、语法填空、单词、翻译和作文。问卷采用Chen和Starosta共同编制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中文版)。

四、结果与讨论

由于跨文化敏感度量表既包含肯定表述的题项,又包含否定措辞的题项,为了方便数据统计,因此需要对否定措辞的题项采用反向计分的方法(1分记为5分,2分记为4分,3分保持不变,4分记为2分,5分记为1分),以保证量表测量分数高的学生,跨文化敏感度也较高。问卷共24题,满分120分。所有数据输入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13.0做统计分析。

表1 高中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总体情况

由表1可知,76.1%(38.6%+37.5%)的受试问卷得分处于80-99之间,大部分高中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属于中等偏上水平,15.9%(3.4%+12.5%)的学生跨文化敏感度较高,8.0%的学生跨文化敏感度较低。高中学生处于英语学习初级阶段的末期,异国文化的接触范围逐渐扩大,已具备一定水平的跨文化敏感度。

表2 高中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五个维度的描述性数据

在跨文化敏感度量表五个维度中,受试的差异认同感最高,其次是交际参与度、交际愉悦感、交际专注度,而交际信心最弱。高中生的差异认同感和交际参与度较高,说明他们喜欢和不同文化的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持有开放的心态,能尊重不同文化人们的行为举止和价值观念。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居中,说明高中生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们相处时,能够比较自在、有愉悦感、观察敏锐并能尝试主动获取更多的信息。然而,他们的交际信心较低,在跨文化交际中缺乏自信,难以开口,对谈话内容也没有把握。

本研究结果与周杏英老师的研究结论一致,她以91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三年级学生为被试对象所进行的跨文化敏感水平测评结果显示[6],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构成跨文化敏感的五个因素中,学生的差异认同感最强,其次是交际参与度、交际愉悦度、交际专注度、交际信心最弱。这说明,从高中至大学阶段,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发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也反映了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在大学期间还未得到显著的提高。

另外,高中文科班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平均分93.30,标准差7.985;理科班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平均分87.63,标准差8.303,文科班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比理科班学生高。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文理科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存在显著差异(t=3.242,p= 0.002<0.01)。

高中男生跨文化敏感度平均分87.57,标准差7.7781;女生跨文化敏感度平均分92.38,标准差8.5291,女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比男生高。通过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女生跨文化敏感度存在显著差异(t=-2.533,p=0.013<0.05)。

表3 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各维度间以及与英语成绩的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该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五个维度得分均与跨文化敏感度总分显著正相关。交际参与度与跨文化敏感度的相关高达0.822**,说明学生交际参与度高,跨文化敏感度也高,反之亦然。交际参与度与量表其他四个维度都显著正相关,学生的交际参与度高,则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也都较高。而且,高中生英语成绩与跨文化敏感度存在高度正相关0.986**,英语成绩与跨文化敏感度量表的五个维度也都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高中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跨文化敏感度,英语水平高,则对跨文化交际更有信心,更能主动参与交际,对不同文化的差异具有更高的认同感,交际专注度也更高。

然而,本研究结果与朱宇清研究结论不一致。朱宇清比较了70名在海外高中就读的中国高中生和100名国内高中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后发现“性别和语言水平与跨文化敏感度无显著相关性”[7]。本研究中,高中男女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存在显著差异,英语成绩与跨文化敏感度高度正相关。究其原因,高中女生英语成绩总体上比男生好,也更乐于开口说英语,更擅于跨文化交际,所以高中女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比男生高。本研究对英语成绩的考察内容更多样,能更全面反映受试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则跨文化敏感度高。学生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具备良好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五、启示

本研究发现,大部分高中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处于中上水平,他们的交际参与度与差异认同感都很高,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普遍缺乏交际信心。事实上,不少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的经验、能力和策略。尽管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8],但是实际高中英语课堂由于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而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因此,学生在面对不同文化的人们时就会出现不知如何表达自己、不知谈论什么话题、不能理解对方含义的情况。

鉴于此,高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英语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具体方式包括看外国电影,经常浏览或阅读国际新闻,阅读外国小说和杂志,听英语歌曲,课余时间参加英语角活动,组织英语社团活动”[9],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英语交际中常见的成语典故,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大众传媒,通过中西对比,加深对中西文化的理解。高中生在课后还可以通过担任英语翻译志愿者、寻找英语语伴、交外国笔友等途径来提高跨文化敏感度。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可以开设辅助课程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如“英美文化选修、英语影视鉴赏、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戏剧、模拟联合国、世界遗产研究与保护等。课堂呈现方式不拘一格,或讨论、或辩论、或演讲、或角色扮演”[10],在辅助课程中创造贴近目的语的文化环境,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提升跨文化敏感度。

[1]ChenGM.AReview of the Concept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R].TheBiennialConvention of Pacific and Asia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Honolulu,Hawaii,1997:1-14.

[2]彭学敏.论文化学习对跨文化敏感的影响[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

[3]ChenGM,StarostaW J.TheDevelopmentand Validation of the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Scale[R].TheAnnualMeetingof the 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Seattle,Washington,2000:1-22.

[4]蒋莉.关于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的调查[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5]彭世勇.国籍与职业对跨文化敏感度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2006,36(1):74-80.

[6]周杏英.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水平测评[J].山东外语教学,2007(5):62-66.

[7]朱宇清.国内高中生与海外高中就读的中国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8]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胡艳.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调查[J].外语界,2011(3):68-73.

[10]曹伦华,吴江.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12):22-26.

An Em pirical Study on High School Students’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WANG Yan-ha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631,Guangdong,China)

By investigating 88 high school students’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it is found that a large propor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s above average level.Among the five dimensions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respect for cultural difference ranks the highest,followed by interaction engagement,interaction enjoyment,interaction attentiveness,and interaction confidence is the lowest.Intercultural engagement has the highest corelation with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and it also corelates with the four other dimensions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has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Female students tend to have higher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also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rt students and science students.Art students have higher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English achievement has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gender;art students and science students;English achievement

G642.0

A

1007-5348(2014)09-0188-04

(责任编辑:明远)

2014-04-16

王妍涵(1989-),女,广东汕头人,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参与度敏感度跨文化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梁动力特性对于接缝的敏感度研究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Diodes高性能汽车霍尔效应闭锁提供多种敏感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