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即兴伴奏与正谱伴奏关系浅析

2014-02-10汪在东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伴奏者织体钢琴伴奏

汪在东

(韶关学院音乐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即兴伴奏与正谱伴奏关系浅析

汪在东

(韶关学院音乐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正谱伴奏与即兴伴奏孰是孰非都是片面的,惟一区别在于准备时间的长短,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两种技能都熟练掌握才是钢琴演奏者成长的关键。

钢琴;即兴伴奏;正谱伴奏

近年来,国内外各期刊发表了不少钢琴伴奏的论文,有探讨即兴伴奏的,有探讨正谱伴奏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意见:一是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即兴伴奏手法或教学方式的,二是大力提倡正谱伴奏,贬低即兴伴奏,认为即兴伴奏是业余的,阻碍了钢琴演奏者的成长,声乐教学只能用正谱伴奏,不能用即兴伴奏。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对钢琴演奏者而言,片面强调正谱伴奏或即兴伴奏,都是不利于自己成长的,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各有优点,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关系。

所谓正谱伴奏是作曲家专门为某一段主旋律或场景而创作的,因为有针对性,所以作曲家会仔细思考,充分准备,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精心创作,使其最大限度地符合主旋律或场景所需要的感觉和情绪,无论是织体上还是和声效果上处于接近完美的状态,钢琴演奏技术方面则难易程度不等。其艺术价值在于从艺术背景的处理上来指导并定位声乐演唱的基调,同时演奏者能从中学会大量的伴奏织体和处理技巧。从音乐会的演出效果来看,人声和钢琴的结合达到非常和谐的状态,这些都是正谱伴奏的优点。缺点则是缺乏灵活性、创造性,限制了演奏者的主动积极性,自主发挥的空间比较狭窄,不利于演奏者乐感的成长。所谓即兴伴奏是钢琴伴奏者临时为一段主旋律或场景编配而成的,时间比较仓促,大部分情况下只有很短的时间做准备,甚至于很多时候没有时间准备,直接伴奏,由于缺乏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所以编配出来的织体与和声效果就由伴奏者的水平而定。水平越高,效果越接近正谱效果,反之则越差。由于绝大多数的伴奏者都不具备作曲家的理论水平,加上时间仓促,即兴伴奏在很多时候比正谱伴奏少了和声的严谨性、和谐性,但对演奏者来说,却更容易上手,也更容易发挥自己的乐感优势,这些都有利于钢琴演奏者的自我成长。

一、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都有优有劣

钢琴伴奏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作曲的过程。在音乐史上,许多钢琴演奏家都是伟大的作曲家,他们创作的伴奏作品,绝大部分都成了流芳百世的正谱伴奏作品。比如:肖邦的声乐作品《套曲17首》第二首《Wiosna》[1]87、贝多芬的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1]65、柴可夫斯基的男中音作品《打开我的窗》[1]101以及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小夜曲》[1]126等等,这些作品的钢琴伴奏都是作曲家直接针对歌曲声乐部分的艺术需要精心创作的,人声与钢琴背景完美地融为一体,堪称声乐伴奏的巅峰之作。有伟大的作曲家,也有一般的作曲家,他们虽也创作正谱伴奏作品,但是由于受艺术天分限制,作品的效果就不及那些一流作品了,正谱效果较差,有的作品根本就是和声作业,没有激情、没有丰富的织体,也没有足够的音乐想像力。比如由前苏联作曲家杜纳耶夫斯基所著的《快乐的人们》[1]48、韩国作曲家鲁敏宇所著的《Paradox》[1]170等等,这些作品我们认为,除了和声是正确的,其他就没有什么明显的优点。因此,并不是每一首正谱作品都可以称得上佳作。即兴伴奏的过程也是作曲的过程,因理论水平、钢琴基础、音乐感受力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即兴伴奏者的作曲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即兴伴奏可发展为正谱伴奏作品,如莫扎特九岁时为歌剧表演进行的即兴伴奏,被人记录整理后,视为优秀的正谱伴奏作品。当然,更多的即兴伴奏很难达到那么高的水准,大部分伴奏者的水平都是处于和声水平还可以、调式调性比较熟练、钢琴技术还不错这样一个中等水平。因此,从作曲家的角度来看,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都是有好有差的,在于钢琴演奏者自己去分析、去把握,去芜存菁,学习各自的优点,改进缺点才是关键。

二、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无论是正谱伴奏还是即兴伴奏,主体都是由主旋律和伴奏部分组成,统称为伴奏织体。伴奏织体种类繁多,主要有几大类:

(一)右手主旋律,左手伴奏

以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2]59为例,在通用的高师声乐教材1992年版《中国声乐作品选》里,正谱伴奏是这样的:

普通的即兴伴奏则是这样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正谱伴奏的右手部分很多时候是带主旋律和弦或双音的,而即兴伴奏的右手大部分则以单音主旋律或八度主旋律为主,偶尔穿插的和弦也是简单的带五度音或三度音。正谱伴奏的左手部分是严格按照和声进行的,即兴伴奏的左手部分的和声相对来说简单些,最简单的直接和右手的强拍音低八度重复,稍微复杂一点的能按照一级三和弦、四级三和弦、五级三和弦等基础和声来编配,高级的能使用一些属七和弦、减七和弦等和声进行。

(二)左手伴奏,右手主旋律

以同教材的歌曲《三峡情》[2]87为例,正谱伴奏是这样的:

普通的即兴伴奏则是这样的:

由上可以看出,这类织体无论是正谱伴奏还是即兴伴奏,大多数都采用左手在低音区单音或八度弹奏主旋律,右手弹半分解和弦或全分解琶音的音型。对比之下正谱伴奏的和声比即兴伴奏要复杂一些。

(三)无旋律伴奏

以同教材《长江之歌》[2]109为例,正谱伴奏是这样的:

普通的即兴伴奏是这样的:

由上可以看出,这种织体两者的差别依然不大,主要还是表现在和声的运用上,正谱伴奏对和声的要求严谨一些,即兴伴奏则简单一些。

(四)复调类织体

这种织体对和声进行的要求很高,需要很多时间来思考,因此在正谱伴奏里运用比较广泛,即兴伴奏则很少运用。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不同风格的织体,不过常用的基本上就是以上四大类。

无论是哪一种织体、和声配置,比起正谱伴奏来,即兴伴奏由于准备时间短,还要考虑主旋律的情绪搭配,所以和声方面就没那么严谨。但是,当一名伴奏者经常弹奏正谱,并有心学习正谱的和声编配和织体,对正谱的和声配置和织体熟悉了,就能在即兴伴奏的过程中逐渐将自己的和声和织体编配努力地正谱化、严谨化,时间一长,即兴伴奏就会渐渐地显得正规和严谨了,这种严谨的即兴伴奏我们可以看作是即兴伴奏正谱化。反过来,很多正谱伴奏对钢琴的技术要求很高,大部分的伴奏者想要在短时间内顺利地演奏出正谱是很困难的,因此很多伴奏者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弹正谱伴奏时往往是“偷工减料”的。比如把复杂的七和弦换成简单的三和弦,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换成中速的十六分音符,带和弦的八度只弹八度音等等。这种弹奏方式的重点在于保持正谱的织体,把内容简化,这样在听觉上虽和原版的正谱差距不大,实际上比原谱简单多了。这种简化的正谱伴奏,我们可以看作是正谱伴奏即兴化。所以,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三、即兴伴奏、正谱伴奏本质上是一样的

即兴伴奏、正谱伴奏理论体系上使用了同一种和声体系;音型方面也是通用的;正谱伴奏可以编配得很简单,即兴伴奏也可以编配得很复杂;同样是提供和声背景;同样需要注重与被伴奏者或场景的配合;演奏效果的好坏是由伴奏者的钢琴技术、音乐感受力、伴奏经验等多方面决定的。优秀的职业伴奏者能够把即兴伴奏弹得比正谱还严谨,水平低的伴奏者即使弹正谱也是没感觉的。

综上所述,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都是为了表现出强大的音乐背景。作曲家在创作正谱伴奏的时候也会参考即兴伴奏的一些织体,即兴伴奏更需要吸取正谱伴奏的精华,因此,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这就是我们关于钢琴伴奏的中心思想。以这个思想为理论基础,精心钻研各类伴奏形式,吸取优秀正谱中的精华,结合即兴伴奏方式的优势,一定会对钢琴演奏者的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徐朗.外国声乐作品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2]徐朗.中国声乐作品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A Brief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Piano Im prom ptu Accom paniment and Positive Spectrum Accom paniment

WANG Zai-dong
(College of Music,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Positive spectrum accompaniment and improvisational accompaniment which one is more important is one-sided.The on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that the preparation time.The two are complementary,mutually complementary,and that two kinds of skills are mastered is the key for the pianists’growth.

piano;impromptu accompaniment;positive spectrum accompaniment

J60

A

1007-5348(2014)09-0140-03

(责任编辑:王焰安)

2014-07-15

2014年韶关学院一般项目“高师钢琴伴奏课一贯制教学模式探讨”(SYJY20131455)

汪在东(1974-),男,四川平昌人,韶关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钢琴伴奏研究。

猜你喜欢

伴奏者织体钢琴伴奏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钢琴伴奏应具备的能力及表演中的注意事项
作曲技术理论中多声部音乐织体的探讨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浅谈钢琴即兴伴奏中织体的应用
生态课堂中的教师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