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性”与“创新性”的融合
——肖斯塔科维奇赋格曲的创作特征

2014-02-10赵旭超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赋格小调

赵旭超

(韶关学院音乐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民族性”与“创新性”的融合
——肖斯塔科维奇赋格曲的创作特征

赵旭超

(韶关学院音乐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肖斯塔科维奇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这二十四首赋格曲,从音乐形象的民族特征、调性思维以及调性布局等方面体现了肖斯塔科维奇赋格曲的主要创作特征。肖斯塔科维奇个性化的处理给赋格这一古老的复调形式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并使之水乳交融般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作曲家极大的创造能力。

肖斯塔科维奇;赋格曲;民族性;创新性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作品《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创作于1950年至1951年,是一部复调器乐套曲。肖斯塔科维奇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在调性安排上同巴赫的《平均律钢琴前奏曲与赋格曲集》按同主音大小调和半音顺序排列不同,是按照平行大小调和上五度关系进行排列的,每一个调性上创作一首前奏曲与一首赋格曲。

肖斯塔科维奇注重民间音调的挖掘,在主题写作、调性布局等方面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充分体现了肖斯塔科维奇精湛对位技巧和慎密复调思维,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现就音乐形象的民族特征、调思维以及调性布局等来阐述赋格曲的主要创作特征。

一、音乐形象的“民族性”

肖斯塔科维奇赋格曲借鉴了传统的创作方法,十分重视民间的音乐素材挖掘,并将其进一步发展扩大。赋格曲中,既有优美的哀歌,也有震撼人心的狂澜,音乐形象生动而真实,深深植根于俄罗斯的民族土壤之中。

(一)浓郁俄罗斯风格的旋律

赋格曲中主题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肖斯塔科维奇赋格曲的创作继承传统写法的同时,挖掘民间的音乐素材,将民族调式、民间的音调融入到赋格的创作中去。二十四首赋格曲中,主题的调式大多建立在民间自然调性的基础上,有十九首①第一首、第三首、第四首(第一主题)、第五首、第六首、第七首、第九首、第十首、第十一首、第十三首、第十四首、第十六首、第十八首、第二十首、第二十一首、第二十二首、第二十三首、第二十四首(第一主题)。赋格的主题全部由自然调式音所构成,使其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

第一首赋格曲采用七个自然音级的自然调式手法,没有临时升降号,整首作品在白键上演奏。作曲家通过调式色彩的变化,来代替调性的变换,推动音乐的发展。赋格曲的主题节奏舒缓,从主音开始,在八度内围绕着调式骨干音运动,结束在中音上,气息悠长宽广,具有叙事史诗风格(见例1)。

第十四首赋格曲的主题用自然小调写成,长达十三小节,旋律优美,第(1—2)小节和第(9—10)完全相同,形成平行关系,就像一首地道的俄罗斯民歌(见例2)。

(二)民族音调的扩展

肖斯塔科维奇在赋格曲中,经常通过降低调式音阶的音级,如降II级、降IV级、降V级音等,以及增添变化音的手法,使民族音调进一步得到扩展,丰富了音乐形象,不仅没有失去民族风格,而且使人感受到苏联中亚一带的民间音乐之间密切的内在联系。

第十九首赋格曲的主题运用在自然调式基础上增加降II、降III级音的调式。音符在降II音上下波动,由于降II、降III级音的加入,突出了主题小二度进行的音响,而且最后停留在弱拍位的八分音符的自然二级音上,给人带来一种徘徊、不安的神秘色彩(见例3)。

第十五首赋格曲的主题,以主音为中心轴线,以下属音为高点,以属音为低点,采用了增添变化音的手法,从主音开始向上下方扩张形成了隐伏声部,在黄金分割点处到达高点,然后迂回式下行回到主音。主题节拍运用非常自由,在仅仅6小节长度中采用了三种节拍,增添了主题的趣味,突出了主题的个性,具有鲜明的风格(见例4)。

二、创作手法的“创新性”

肖斯塔科维奇继承了传统赋格的创作手法,同时扩展了传统的复调技术。赋格曲中,调性思维更加复杂化,调性布局进一步拓展,且融入了主调性因素,给赋格这种古老的复调形式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并水乳交融般地结合在一起,鲜明地描绘了各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充分体现了肖斯塔科维奇极大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

(一)调性思维的复杂化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由大小调主宰着乐音的运动和发展,而肖斯塔科维奇非常注重民间调式的挖掘,将不同调式相互渗透,综合在一起,调性思维进一步复杂化。此外,赋格曲中的密接和应广泛使用双调性、多调性,增强了调性色彩的对比,给音乐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1.民族调式的综合

肖斯塔科维奇通常将不同民族调式进行综合,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形成复杂的旋律音调,给和声带来了新颖的色彩。

以下片段是第二首赋格曲的主题和两个固定对题。肖斯塔科维奇在a爱奥尼亚的基础上,综合利底亚四度、多利亚六度、伊奥尼亚三度和七度所构成的十一声综合调式。这里通过调式的综合,使音调复杂化,产生新颖的音响,结合着小快板的速度,描绘了俏皮、风趣、活泼的情景(见例5)。

2.多调性的广泛使用

赋格曲的紧接段中广泛使用双调性甚至多调性重叠,其中不仅有传统和声为基础的近关系调性重叠,甚至出现现代和声语言的远关系调性结合。乐曲通过调性的对比,和声紧张度的加强,增强了音乐发展的动力。

第十八首赋格曲在第141小节进入了再现部。首先是由f爱奥尼亚和bE混合利底亚构成的两个声部的密接和应。在第五间插之后,第159小节开始,由bb爱奥尼亚、be多利亚、bA混合利底亚和bD伊奥尼亚所构成四个声部密接和应,同时力度逐渐加强。第159小节开始,低音声部运用主持续音,上方三个声部是bD混合利底亚、ba多利亚和bb弗里几亚所构成三个声部的密接和应,既有不同调式的分层综合,又有不同调性的交织,把音乐推向高潮(见例6)。

(二)调性布局的个性化处理

在调性布局上,肖斯塔科维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有所发展,尤其是部分赋格曲答题调性的安排,以及整体调性布局上,有其个性化的处理。

1.答题的特殊处理

传统的答题通常在属调上回答主题,偶尔也可以看到在下属调上回答主题。在第二十一首赋格曲中,主题是bB大调,答题却在平行小调g小调上,这种偏离传统规律的答题是较少见的,它与俄罗斯民族调式结构中存在的平行大小调交替的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见例7)。

传统并列式二重赋格两个呈示部中,它们的调性布局是以主调与属调的对应关系布局的。在第四首赋格曲中,它的调性布局是传统的,第一呈示部T1从e小调开始,第二呈示部T2在对应的属调b小调上开始。但是在第二十四首赋格曲中,肖斯塔科维奇打破了这种传统的规则,T1在d小调上开始呈示,T2没有从属调a小调开始,却在f小调上呈示,调性关系更远了。第二呈示部中,T2节奏加密,速度加快,使得与T1对比更为强烈,两个主题的性格反差明显。这种调性安排,充分体现了肖斯塔科维奇在这部恢宏的乐曲布局中独到、大胆的安排(见例8)。

2.调性布局的拓展

欧洲传统赋格曲写作中,中间部的调性安排“通常总是限制在较狭窄的近关系调范围内”[1]。肖斯塔科维奇的赋格曲中五度功能关系的调性布局是非常突出的。在整体的调性布局上,巴赫的赋格调思维的空间是比较狭窄的,而肖斯塔科维奇的调思维要宽广得多,“主要特点可用‘走通为止’四个字来概括。”[2]

第十四首赋格曲的呈示部以及展开部的开始部分,调性布局都是古典的。在展开部中调性布局呈五度关系成对出现,且调性发展“走的很远”。首先从平行调bG大调开始到bD大调,第二阶段转到b小调(和主调相差8个调号),最后到达E大调(和主调相差10个调号),主调的发展非常广阔,它已经“走通了”(见例9)。

肖斯塔科维奇赋格曲的创作继承了巴赫赋格的传统,同时大胆创新,融入民间音调,结合着调式安排以及调性布局等方面个性化的处理,透露出浓郁的俄罗斯气质与情感,为赋格这个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赋予了时代的生命力,体现了肖斯塔科维奇极大的创造力,给我们当代赋格曲的分析以及创作树立了很好的楷模。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例6

例7

例8

例8

[1]杰·希格斯.赋格曲[M].北京:音乐出版社,1962:79.

[2]赵德义.肖斯塔柯维奇《二十四首序曲与赋格》调思维的特征[J].黄钟,1987(27):48-57.

On the Fusion of“National Characters”and“Innovativeness”: Creative Features of Shostakovich’s Fugues

ZHAO Xu-chao
(School of Music,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Shostakovich’s Twenty-four Preludes and Fugues is praised as“TheWell-tempered Clavier”in the 20th century.This paper attempts to sum up the chief creative features of his fugues,with 24 of them as the studying object and a deep analysis of them from aspects of their national characters,tonal thinking,and tonality layout etc.His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has shown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composers by pouring the new era spirits into the fugue as an ancient polyphonic form and combining each other closely with a perfect harmony.

Shostakovich;fugues;national characters;innovativeness

J60

A

1007-5348(2014)09-0143-04

(责任编辑:王焰安)

2014-05-20

赵旭超(1981-),男,浙江文成人,韶关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作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肖斯塔科维奇赋格小调
g小调赋格(钢琴小品)
肖斯塔科维奇第四首赋格曲音乐分析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四 季 相 思
卡普斯汀《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中的赋格主题研究
思 夫
红场上的癫僧读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见证》
五河小调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八)——第八弦乐四重奏oP. 110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七)—— 第七弦乐四重奏 op.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