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职业主义教育发展对中国当代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启示
2014-02-06
徐向平在《职教论坛》2014年第21期中撰文,梳理了美国“新职业主义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历程,剖析了“新职业主义教育”关于学术性课程和职业性课程、课堂教学和基于工作的学习以及中等教育和中等后教育等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工过程,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美国新职业主义教育的兴起和发展的历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历史沿革和特征。美国人长期贬低职业课程和职业技能,到20世纪80年代,职教的社会地位、普及程度等却得到空前增强,被贴上多种标签,如40年代为半职业化教育,70年代引进“职业生涯教育”,90年代成为“显学”;主要特征是为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偏好做准备,在课程上注重“校本学习”和“企本学习”。2.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背景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滞后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企业营商环境不良损害员工的利益,职场竞争对员工的技术技能提出更高要求。3.产生和发展。美国联邦政府通过颁布《帕金斯法案》等一系列法案,建立“职业磁石学校”等勃兴措施,以及开展有力的评估方案,不断推动“新职业主义教育”的发展。
新职业主义教育三个层面的整合解读是:1.强调学术性与职业性学习的整合。一是实现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机转换,二是建立教师群体的协作攻关机制,三是增强教师的集体创作意识,四是构建教师共同体组织,五是积极开展合作学习。2.关注中等教育和中等后教育的整合。一是夯实职业人技术技能基础,二是设置基于行业技术标准的职业技术课程,三是建立教职员工的工作团队。3.聚焦教育和职场的整合,一是“学徒制”受到社会精英的高度重视,二是彰显“行业的方方面面”。
美国实施“新职业主义教育”对我国大力发展新型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1.职业技术教育应该“立法”优先,为其永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2.整个社会需要进一步认识当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理性逻辑,深入领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内涵和实质;3.社会各界要理顺利益攸关者之间的各种关系,破除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体制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