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

2014-02-05刘东风

职教通讯 2014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校企院校

刘东风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新问题。立足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共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既是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新问题的积极应对,也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校企合作让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新问题

(一)校企合作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的挑战

校企合作在引企入校过程中,改变了校园的教育环境,让高职校园成为一个开放的空间。在校企合作的校园里,企业的利益导向,企业员工多元化的价值认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消极思潮和各种社会问题更容易在高职院校的校园里传播、扩散,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实践形式改变了教育对象单一的身份,学生面对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扮演着学生、学徒、企业准员工、实习员工等诸多角色,不同的角色互换中,其心理感受、教育管理要求、所处的环境等都截然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积极应对这些变化;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形式必然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如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厂中校、校中厂等不同的校企合作形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面临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应对的问题。[1]

(二)校企合作对传统思想理论课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地位毋庸置疑。但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却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校企业合作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用化趋向更加凸显,多数学校重专业知识和企业实践轻人文教育,专业课和实践课时加大,必然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被蚕食被挤压。[2]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行为受市场影响较大,很多合作形式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工学结合教学计划安排往往由企业说了算,甚至是企业随时需要随时安排。面对灵活多变的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实践教学安排,专业课程可以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得到强化,而思想理论课却只能暂时搁置甚至是被遗忘。但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有其特殊性,必须要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和严格的课时要求。于是,学生返校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们忙于找时间补课,来不及补的只能压缩课时或降低考核要求,让本来就吸引力不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处于更加尴尬境地。

(三)校企合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

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问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解决。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充分认识校企合作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任务、方式方法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做好积极应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型发展;并且还要利用好校企合作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探索合作育人的载体和途径,把校企合作作为推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具体合作形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校企合作的内涵与具体形式,熟悉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实际,成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专家,还必须积极探索合作育人途径,通过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积极解决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阶段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好介入和脱节的问题,等等。

二、围绕校企合作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微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区别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实践,也应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一)挖掘实践育人功能,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出,实践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中央16号文件指出[3],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中的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做法本身就是立足企业需求和未来学生职业发展的专业实践,教学实践、就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行业、体验职业、接受锻炼,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如校企合作过程中,特别是在工学结合时,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生产流程中,他们从简单单纯的学校环境转向比较复杂多变的企业环境,不管是遇到的人还是事,都比在校学习更多更复杂,沟通交流的的机会也更多;在进行生产劳动过程之中,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纪律性,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有提升,他们会对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以及管理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会更珍惜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交往,这有利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深入与扩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的功能,以积极的态度推动校企合作育人,主动参与并充分挖掘校企合作育人的“正能量”,在校企合作的具体实践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

(二)挖掘企业的教育资源,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性

1.高职院校应积极搭建校企“合作育人”的平台,让企业也成为学生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企业的创业奋斗历程、企业家精神、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楷模都将是开展学生管理、榜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素材。高职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机制,给学生提供了感受、了解企业文化、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规范、职业道德、国家相关政策的生动情境,让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比较,从而从实践体验上升为道德体验及价值认同。

2.高职院校应积极尝试建立校企混编的专兼结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在传统学生工作中,辅导员(班主任)是教育的实施主体,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除了辅导员(班主任)之外,企业工程师、管理者,甚至是企业员工也发挥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特别是企业工程师、管理者在走进课堂授课,或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时,除了传授学生技能,其行为本身也承担着学生管理、思想教育的功能。高职院校应聘请企业管理者或工程师作为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共同承担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心理疏导等工作,增强企业合作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高职院校应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评价。校企合作核心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但培养的人才否符合企业需要,企业究竟看重学生哪方面的素质,还要企业说了算。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与企业合作,广泛开展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共同商定符合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学生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参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等,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4]

(三)围绕校企合作的具体形式,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

校企合作让传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促进了其改革创新。很多高职院校都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大致做法归纳有:(1)改变原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系统,适应学生校外实习分散、不固定的特点,依据学生实习区域、项目类别建立“矩阵制”组织形式(包括把党、团组织建到企业,按区域设立工作站管理等)取代学院式班团组织形式,保障组织管理始终存在并发挥作用。如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站”做法,就是在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阶段创新学生组织管理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有益探索;(2)利用新媒体搭建交流教育平台,解决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辅导员(班主任)不便介入不能介入的问题,保障学生不在校期间,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关怀不断线,主要是通过实习管理系统、工作汇报制度等形式实时了解学生在企业工作状况,实时进行干预和管理;(3)完善辅导员驻点驻企负责制和企业调研制度,安排专人在固定区域、固定企业,开展定期寻访和调研活动,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实际表现;(4)挖掘企业教育资源开展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邀请企业家、优秀毕业生讲坛,开展校企、学生和企业员工联谊会等等,把企业元素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让学生去体验企业管理、企业文化,明晰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以上很多做法在高职院校都得到了很好地应用,但也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丰富、创新和推广。当然,具体的校企合作形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要在校企合作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

(四)根据校企合作特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

1.理念更新。思想理论课教学部门要适应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教学安排灵活多变的特点,充分利用好高职院校有限的理论课教学时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要精、要管用”的指导原则,精选教学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既具有理论上的坚定性与彻底性,又能立足于学生实际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具备鲜明的针对性、时代感和现实性。

2.改进教学方法。为保证教学系统性和理论学习的完整性,思想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学生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阶段实行线上学习、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理论课的教和学的效果。

3.把理论课教育融入到企业实践中,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时。理论课教学部门,可以联合党团组织与学工部门,在企业和学生实习单位建立德育实训基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工厂及企业,在工学结合、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开展学生德育调研、德育干预、思想理论学和形势政治教育,解决学生思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有的学校成立了党团组织干部、辅导员、思想理论课教师为主要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经常到工厂进行跟踪指导,也有学校在学生相对集中的企业或区域,以企业或区域为单位建立工作站,在这些企业和区域利用学生业余时间开展政治理论课教学、政治理论学习、党团活动以及其他社会活动。[5]这些做法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至于因为专业课的实践而受到影响,同时,还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身心体验、道德实践和实际行为能力,也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丰富性与生动性。

总之,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立足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合作育人,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1]刘东风.机遇与挑战: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J].学理论,2013(5):392-394.

[2]杨树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与出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78-79.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6号.

[4]彭新立.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德育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6):60-61.

[5]刘京中等.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基于“工学结合”的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90-92.

猜你喜欢

理论课校企院校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校企合作五反思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