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么还没抽到我?

2014-02-05刘正松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4年12期
关键词:研修学期数学教师

刘正松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 江苏 南京 210019)

[背景]

在我们日常的校本研修活动中,“听评课”已成为一种屡见不鲜的活动方式。不少学校在学期初分学科组制订学期校本研修计划,“每人一课”也好,“每周一课”也罢,这些形式各异的计划大都详实地规划了本组教师一学期开设校级公开课的时间、地点、内容,这样一来,轮到哪位教师开设公开课,哪位教师便稍微准备一下,然后教研组长召集同组教师一起参与听课,并进行后续的评课,不过有些教师或许碍于情面,或许准备不充分,大多只是泛泛而谈,无关痛痒地点评几句。总之,只为完成规定的任务,如此平淡无味的校本研修活动,自然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为使校本研修走出这种尴尬的境地,达成较为理想的效果,我们新城小学数学组就学校校本研修中“课堂教学”模块进行大胆的改革,提出“独立备课,抽签上课,揭短评课”的新型要求,即提前一个星期公布研究课题,全体教师不分年级,都围绕这一课题独立备课,然后到指定的校本研修时间,现场抽签决定两名正式上课的教师,其余教师参与听课、评课,评课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针对课堂教学只说问题及改进方案,不说优点。

[描述]

怀疑:这怎么行?

当我们在全体数学教师会上把这一全新的“听评课”方案公布时,原本寂静的会议室立刻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

“这样折腾干嘛?找几个青年教师上上算了。”

“原来学期初定下时间和上课教师不是很好吗?”

“反正这么多人,不会这么巧抽到我吧?”

“这样我们以后就不用评课了。”

“假如不凑巧,每次都被抽到怎么办?”

……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这怎么行?面对大家的种种怀疑,我们选择了坚持,并当场公布了第一次活动的课题——苏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整十数》第一课时,同时暗暗约定:一定要组织好第一次活动。

接纳:这样还不错!

其实,虽说大多数教师对这样的模式保留自己的意见,但作为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每个人都特别顾及自己的脸面,为了避免第一次抽签上课出现难堪,大家还是纷纷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备课工作中。

很快到了第一次活动的时间,大家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课件和教具准时来到报告厅,没有太多的话语,大家都屏着一口气等待抽签的那一刻。在大家的期待中,主持人简短的开场白后,教研组长从一个装有全校数学教师名单的盒子中随机抽出两张纸条,当场公布名单:一位是C老师,一位是X老师。那一刻,有的教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暗自庆幸没被抽中;也有的教师眼中多少流露出一丝失望——辛辛苦苦准备的课没能得到展示。

在短暂的课前准备后,课堂正式开始,两位教师不失所望,先后为我们展示了两节风格各异的课:C老师经验丰富,紧紧扣住主题图,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产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并在进一步的比较中选择更加合理、有效的算法,使学生充分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X老师虽是一名新老师,但课堂教学自然老道,她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在对现实数学问题的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比较,类推出计算方法,整个课堂活而不乱。

精彩的课堂吸引了全体教师,整个听课过程中,他们都十分专注,不停地记录着课堂中的点点滴滴。两节课后,便是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评课环节,说其熟悉,是因为作为一名教师,曾参与过无数次听评课活动,评课自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说其陌生,是因为今天的评课与以往的评课不一样,只能选择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点评,并要提出改进措施。开始大家略微有些拘谨,倒是两位上课教师上完课后一身轻松,他们比照自己的预设,率先剖析了自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这时,听课教师也颇受感染,针对两节课,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开诚布公地交换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大到整节课的框架设计,小到一个细节的精致处理,这种看似残酷的评课方式让所有教师对本节课乃至计算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由于课前每人对该课都有较为深入的思考,说到课堂中的一些问题自然会引起共鸣,由于时间关系,虽然还有许多教师意犹未尽,但第一次活动还是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有了第一次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二次、第三次便更加自然,几次这样的活动后,大家渐渐接纳了这种新的校本研修方式,纷纷表示:这样也不错!

渴望:怎么还没抽到我?

当大家在这样的校本研修活动中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后,逐渐树立起专业自信,一些原本看似默默无闻的教师,在活动中也能提出他们精辟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原先听起来一时无法接受的研修方式成了一种常态,但每次活动能全方位展示的也只有两位教师,每次抽签前都可以看到更多的教师睁大了眼睛在等待,我们从中读出的不再是逃避,而是一种渴望。

一学期下来,没有一位教师被抽中两次,但有的教师一次也没被抽中,在学期最后一次活动中,当抽签上课的教师名单公布后,一位教师失望地嘀咕着:怎么还没抽到我?

[反思]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们对待“独立备课,抽签上课,揭短评课”这一校本研修方式的微妙变化:从开始的怀疑到当下的渴望。这也足以证明这一校本研修方式的魅力所在。

1.全程参与: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研修活动的主角

其实,在每位教师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成长、发展的渴求,只是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并非每位教师都有这样的机会,能登上各级讲坛的教师始终是那么几个固定的人。而在我们身边,有的教师没有任何头衔,他们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却在他们最熟悉的课堂教学这一领域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师便习惯了被边缘化的感觉,显然,这是不公平的。

不过这种新的研修方式每次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每位教师都是主角,先是所有教师独立备课,中途选出两位教师进行课堂实践,最后在实践的基础上大家进行集体评议、思辨,因为课前有了充分的思考,每位教师都有话可说,所以评课环节往往是最精彩的环节,先前未能得以展示的教师在评课环节也能将自己得意的设计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听到的评议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方语言,而是对接地气的草根话语。这样一来,自始至终,每位教师都是活动的主角,从而真正实现了每一位教师全程参与每一次校本研修活动的美好愿景。相信,如此坚持下去,不同的教师会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的提升,他们会更自信地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2.集体辩课:将每一节课都打造成精品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任何一节课总有一个最佳的教学方案,但这一方案不会在无端的等待中自动生成,只会在不断的实践中磨砺而出。

每逢各级教研活动,自然少不了教师开设公开课,以往磨课常常是学校几个骨干教师的事,其他教师则不闻不问,这样的课很多时候会因时间紧、参与人员少而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如今,这样的校本研修方式让全体教师参与同一节课的打磨,不同的教师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当教师们的设计经历课堂实践并展开“揭短评课”后,我们在此基础上再组织教师综合大家的建议,整理出一份新的教学方案,这样的教学方案集大家智慧于一身,堪称精品。然后,我们将这些打造成熟的教学方案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优课资源库,全体数学教师共享。完全可以相信,若再次遇到相同的课题,我们只需在先前的蓝本上加以适度打磨,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3.团队研究:过平凡而充实的教育教学生活

我们倡导独立备课并非不要合作,相反,基于相同的课题,应有更多合作的可能。无论是前期的独立备课,还是中期的课件制作、教具准备,大家都会遇到各种相似的问题,于是,学校数学教师QQ群便成为大家及时交流的最佳平台,常常是一位教师提出问题,一群教师帮忙解决,往往一个问题一出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事间的合作意识就在这不经意间得以强化。

当然,教学研究是辛苦的,有时也是无味的,要想教师真正主动地亲近教学研究并保有热情,笔者觉得最重要的是让教师品尝到成功的滋味。这成功的滋味犹如一剂兴奋剂,可以激发每位教师身上无限的潜能。我们主动和市、区教研管理部门联系,为教师争取公开展示的机会,让校本研修中的佼佼者在更高的层面上展示。一学期下来,我们学校先后有多名教师在市、区教研主管部门组织的活动中执教公开课,并获得听课专家与教师的一致认可,相信这是对我们全体数学教师最大的鼓励。

面对诸多变化,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一些问题:首先,不少教师除了教学数学学科,还兼教一门其他学科,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参加市、区组织的培训活动,这些培训活动要求都很高,经常会和学校校本研修活动产生时间上的冲突,如何合理整合所有的培训活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其次,目前我们研究的课题大多是教材中的典型内容,而回归日常教学,更多的是一些普通的教学内容,后续我们将更多地关注这些普通的教学内容,真正打造家常课中的精品。▲

猜你喜欢

研修学期数学教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