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学生实践指导的探索与实践
2014-02-05张萍辉郑家春
张萍辉,郑家春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为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高职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践动手能力是衡量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时数占高职课程总学时的50%以上,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成效直接关系到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因此,如何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指导和管理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的重要课题之一。
实践性环节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劳动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学习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劳动纪律、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行为教育的重要途径。高职学生的实践性环节主要包括:课内实践、校内专项实践、校外专项实践和顶岗实习等。课内、校内实践是在学校的管理范围内,在教师的指导与管理下进行,教学秩序正常。校外实践一般都远离校园,按企业的要求上下班,虽有教师带队但学生独立空间较大,而顶岗实习则是学生远离学校和家庭作为独立的社会人去学习、工作、生活,学生的自由度较大。[1]总之,实践性环节的教育教学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自由空间增大,因此,加强专业化指导和人性化管理就显得犹为重要。
一、实践性环节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一些高职院校的调查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实践性环节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内、校内实践设施不全、设备不足、职业氛围不浓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处于初始建设时期,普遍存在着实训设备不足、设备陈旧、指导老师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等问题,此外校内实训基本属于最简单的训练操作,很少加工成品或产品,学生实训压力小,责任心不强,操作精度不高,随意性大,职业氛围不浓,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实训的效果,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距甚远。
(二)校外专项实训企业大多数是被动接收,学生以看为主,动手参与程度不高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接纳学生实习或多或少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学生不熟练的操作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甚至可能还会发生生产事故,这些都使得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相对较少,甚至没有,更多的是以看为主,这大大影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此外学校某些实训相关制度不能及时跟上形势发展,导致一些新建立合作的企业对学校的实践教学要求理解不够,不能按学校需要安排学生的实训。这些不利因素都严重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待各方面协调与解决。
(三)顶岗实习学生分散,学校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难以到位
顶岗实习是学生以就业为目标分散到各用人企业,学校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难以到位。高职院校一般都采用“2+1”或“2.5+0.5”的教学模式[2],因此,顶岗实习是高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顶岗实习企业可接收的学生数量有限,企业一般只能接收1~2名学生,学生相对比较分散,指导、管理都比较困难,大多数学生处于“放羊”式的自由状态,校方指导和管理的弱化使顶岗实习的成效难以保证,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一些自理能力不强的学生很难达到实习的目的。
二、加强高职学生实践性环节指导的途径
实践性环节是高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院应根据实践性环节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强分类指导,确保实习实训达到既定的目标和应有的效果。
(一)加强校内实践指导教师力量
学校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调动能调动的一切力量来指导课内实践和校内专项实践,加强指导与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一方面,从企业引进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作为实训指导教师,确保数量充足;另一方面,制定措施,鼓励教师下厂实践,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确保专业教师都具备双师素质。对于课内实践,应配备能指导课内实践的实验员或实践指导教师,在理论指导下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校内专项实践必须由两名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进行过程性指导,能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中,使学生形成规范的操作过程,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善实训条件,共建校企生产经营性实践基地,细化实训内容,加强实训效果考核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共建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工作,建好的实训基地由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学生参与生产,由企业的工人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生产任务,即校内专项实践。[3]这样既能使企业在投入不多的情况下获得经济收益,又能使学生得到产品加工操作的真实训练,学生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指导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岗位,随时可以了解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并进行现场考核,也可依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实训岗位,使学生能在实训过程中既掌握了本专业的核心技能,也学到了其他岗位的技能,从而对本专业相关产品的生产有全面的了解,使其具备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
(三)加强校外实习指导和管理,提高职业素质
实训指导教师应是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骨干。专业教师对于本专业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都比较了解,能针对学生某些方面的弱点和不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让学生理性感悟,达到自我教育提高的目的。学生到校外企业进行校外专项实习时,指导教师和学生吃、住、上班在一起,空闲时和学生一起聊天,可以发现学生中存在的许多思想认识问题,通过和学生的交谈、讨论、辨论,摆事实讲道理,在社会现实中感悟,用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激励学生,用企业家的典型事例鼓励学生,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热爱专业、勤奋学习、苦练技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的精神,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四)加强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指导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用毕业前集中一次性顶岗实习模式,即就业式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不同于其它形式的实习、实训,它是学生基于职业岗位的、真实的、参与工作过程的实践,是完全履行工作岗位的所有职责,是带薪实习。顶岗实习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鉴于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需加强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指导与管理。
1.建立校外顶岗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的特点。[2]选行业内技术较为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行业的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更好地掌握先进的操作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应用性课题和新产品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总之,建立长期合作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更便于学校进行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指导和管理。[4]
2.专业老师指导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高职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学生相对比较分散,指导管理较难。若指导不到位,就会使学生就处于“放羊”状态,很难达到顶岗实习目的。目前,每个学校都着力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专业教师参加暑期实践,而且也把这项要求作为评定职称的条件之一,但暑期实践的参与度与真正效果并不理想。在学生顶岗实习相对较集中的企业选派一名专业教师驻厂指导,既能有效实施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又能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充实教学内容。
3.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体系。学校应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体系来加强顶岗实习指导和管理。[5]建立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和学生实习组的“三位一体制”的三级管理体系,采用院系领导与企业领导相结合、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师傅相结合、学校辅导员与学生班组长相结合,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的职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体系。[2]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确保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
另外,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还可利用现代化网络手段(QQ、飞信、短信、电话等),主动及时与学生进行联系,关心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及时了解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与企业沟通解决实习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有效指导学生顶岗实习。
三、实施成效
(一)密切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当企业生产旺季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时,学校派出的学生可以为企业分担压力,而且还选派教师到企业参与技术革新和创新,校企之间找到合作的平衡点,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
(二)提高和加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学生到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实践,让学生开了眼界,增加了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接受了良好企业文化精神的熏陶。
(三)顶岗实习的稳定性显著增加
顶岗实习一般都是就业式顶岗实习,学生到优秀企业进行实习,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各方面相对较好,学生流动性少,安心实习。
总之,加强高职学生实践性环节的指导与管理,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更好地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1]卢新杰,袁荣高.职业学校实习管理中若干问题的分析与解决[J].职业教育研究,2010(6):52-53.
[2]王明跃,廖洪梅.高职院校分阶段顶岗实习模式的实施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0):153-155.
[3]莫慧平,姚勇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8(12):74-75.
[4]吴德林.高职校外实习生思想与环境适应性的问题与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1):181-182.
[5]潘柳燕.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J].高教论坛,2004(1):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