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红利拐点和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完善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探讨

2014-02-05

职教通讯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升级制造业

高 菁

人口红利拐点和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完善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探讨

高 菁

我国人口红利于2013年出现拐点,劳动力供应将逐年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对我国经济发展升级提出了挑战。针对这一问题,职业教育可以积极导入企业资本,将企业需求、职业教育学院情况以及申请学生情况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全国性的职业教育资源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招生招工、保险支持一体化。

人口红利;产业结构;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影响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不断突出,部分产业出现产能过剩和效益下降,加上我国人口红利于2013年出现拐点,劳动力供应将逐年下降,造成经济下行危险性增大。[1]面对这种形势,国家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以塑造竞争新优势为导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2]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职业教育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积极构建全国性职业教育资源体系,不断满足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

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口红利拐点的分析展望

产业结构是指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以及各产业内部配置,如轻工业与重工业、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等。简单的说,产业升级就是从目前的产业结构升级转移到利润更高的产业结构。例如,从传统的工厂发展为高技术企业。2013年,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欧美日韩等典型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趋势与结构演变规律,有以下四个特点[3]:(1)随着人均GDP上升,制造业比重先升后降,工业化率和经济增速几乎同时达到最高值;(2)在制造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各行业比重达到峰值的先后顺序与技术和资金密集度有关。随着人均GDP上升,制造业由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制造业各部门达到峰值的时点并不相同。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比重回落时点最早;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比重持续上升,且没有明显回落;(3)工业化后期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在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占制造业投入比重不断上升,制造业升级越来越依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与融合发展;(4)制造业供应链全球化趋势加强。

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等问题,对制造业升级提出了挑战。(1)工业化率高于典型工业化国家在类似发展阶段的平均水平,呈挤压式增长特点;(2)制造业结构演变趋势与典型工业化国家吻合度较高,同时行业面临较大调整压力;(3)重化工业比重偏高,行业峰值临近。[4]可以说,虽然我国工业化率将下降,但工业内部结构将不断优化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重化工业比重将不断下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将持续上升。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据该局人口专家预测,中国未来10年每年适龄劳动力资源都能稳定在9亿左右,在“十二五”期间,应该讲劳动力供应总体是充裕的。但从2013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会逐步下降。2013年~2020年下降比较缓慢,劳动力资源还有将近9亿,2020年以后下降得会比较快。据有关数据,未来十年壮年劳动力数量每年将下降1.2%,加上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使得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比较优势正不断丧失。“自2012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逐渐减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报告认为,从2010年至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900多万人;与此同时,人口抚养比相应上升。生之者寡,食之者众,中国的人口红利将趋于消失。”[5]

二、我国现行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年来,中央财政大幅度提高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形成了覆盖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学生资助、教师队伍建设等重要方面,普惠与特惠相结合的职业教育财政政策框架。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职业教育投入2053亿元,占当年GDP4%,比2006年增加了4.45倍,年均增长28.3%。2009年 ~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免学费补助资金195.3亿元,中职学校90%的学生享受了免学费政策。为改善职业院校落后的实习实训设备条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从2004年起,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启动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现已达19大类约200多个专业。据统计,2004年~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资金64.9亿元,支持了3806个实训基地。[6]

但从目前来看,面对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口红利拐点,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仍存在许多不足。(1)教育投入总体不足。据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虽然中国实际公共教育投入已占GDP的4%,但仍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教育经费中高等教育所占比例很大,但对职业教育投入相对不够,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职业教育许多学校还存在师资数量和质量不足,教学设施陈旧等资源严重短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7](2)教学资源投放不合理。教育行政部门在投放教育资源时,习惯于厚此薄彼,热衷于建设示范专业、示范实训基地、示范学校,急于建设职教中心等政绩工程。职业学校之间、各地区之间学生拥有的教学资源不平均,制约了职业教育整体发展;(3)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职业学校的经费不足,许多办学设施经费需要从学费里获得,所以学费普遍较高,使得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没条件上学。经费不足也影响了教师队伍建设,导致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加之普通高中、大学扩招,大部分学生家长认为追求高学历更能在社会站住脚,导致了职业教育受到歧视。另外,直接创造财富的一线劳动者在许多人心目中社会地位低,不愿意从事这些职业。

三、构建全国性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体系的探讨

进一步产业升级的关键是劳动力和人才的优化配置。因为人口增长趋缓,人口红利会逐渐削弱。要解决劳动力存量和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只有两个方法,提高平均教育年数和提高优化配置效率。平均教育年数的提高迟早会钝化的,而且,现在不可能回去搞计划经济那一套,历史经验证明,计划经济的人才培养体制浪费可能比现行的市场经济机制更大,所以必须提高人才的优化配置效率。就是改变目前职业教育资源分散化、碎片化,以及主要由政府主导的现状,积极导入企业资本,将企业需求、职业教育学院情况以及申请学生情况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全国性的职业教育资源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招生招工、保险支持一体化。简单说,就是把合适的学生、送到合适的学校、进行合适的教育、分配到合适的岗位。这个配置方式和奖学金不同,并非是单纯地奖励学得最好的孩子,而是引道出学得最合适的孩子。这样可以让希望受教育的孩子根据企业和国家的需要,得到适当的教育资源。而企业和国家可以提前很久为长期战略储备人才。同时,可以迫使企业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并且为人才培养投资,也迫使学生对自己的人生作出规划。这个体系和过去的人才培养制度不同之处在于学生是有的放矢的,而且在培养过程中就可以得到用人单位的支援和引导(比如利用假期到企业去参观实习),学校则通过这个制度体系获得教育资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设备和人才投资。这种配置方式虽然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发展方向,但整体上看,好处还是比坏处多得多的。高考的时候拍头填志愿的,过后毕业后很可能学非所用。这是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具体而言,应该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构建全国性的职业教育资源信息查询平台。利用全国性的联网信息平台,将企业需求、职业院校基本情况整合后,向社会公开。学生可以根据发布的信息,确定学校、专业以及毕业后拟去的企业。企业可以通过发布自身信息和需求,以及拟参加本企业的毕业生情况,了解掌握招工信息。学校则可以通过平台,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设备和师资力量投资。教育主管部门则可以通过平台,了解掌握全国职业教育资源的动向,为进行教育投入收集信息;(2)构建全国性的职业教育资源供需交易平台。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企业每年需要若干名操作手,就可以通过配置平台进行遴选,在适当的地区招募部分刚入校的学生,并买下毕业后交割的人才期货,并且买CDS来应付这个孩子中途出意外、辍学或者取消合同的风险。学生完成一个节点(比如公共教育结束),企业就支付一部分费用。学校为了交付,就不得不对这些学生进行必要的投资。因为三方目的都很明确,可以减少很多浪费;(3)构建全国性的职业教育资源保险保障平台。当然,既然是市场行为,就难免有旦夕祸福。而且也不能保证等额录用,总要有些差额出现被淘汰者。所以除了期货制度之外,还需要保险制度来吸收平衡双方的风险。比如让双方都参加CDS之,等等。

[1]陈鹏.澄明与借鉴[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孙玫璐.职业教育制度分析[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

[4]杜利.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5]王爱敏.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马利娟.英国BTEC教学模式实验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孙荣良.煤矿专业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与教学模式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G710

A

1674-7747(2014)05-0003-03

高菁,女,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

[责任编辑 秦 涛]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升级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回暖与升级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